文化传承视域下高校体育运动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4-04-29 21:07郭晗李金辉
理论观察 2014年12期
关键词:文化传承思想政治教育

郭晗 李金辉

[摘 要]用文化大发展的理念做好高校体育运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引导大学生运动员提升思想境界的有效途径。开展高校体育运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把握队员的特点,综合各种教育管理体制的优势,合理处理好训练、学习和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通过 “以人为本”发展的思想、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体育拼搏进取精神和民族传统体育观念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做好体育训练队的教育管理工作。

[关键词]文化传承;高校体育运动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12 — 0148 — 02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之一,我党在十六大的时候,就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列为文化建设战略思路的主要内容。高校大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和民族振兴的生力军,他们对文化的认知与传承、自身文化素养的高低是影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致力于文化意识的提升、文化传承形式的选择、专业知识与文化内涵的接轨等多方面的探索。因此,高校体育训练队建设要在文化传承视域下结合教育管理工作的特点进行研究,这是当前高校课余体育训练、教育与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高校体育运动队队员的特点

(一)拥有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这是高校大学生运动员较为显著的特点,也是他们与普通大学生最大的区别,他们在普通学生的眼中是体育明星。高校体育训练队运动员能够代表学校在体育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这些成绩是他们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压力磨炼出来的,这也是值得普通大学生学习的地方。奥运精神提倡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高校龙舟队运动员就是这种精神的诠释者,他们有拼搏向上的良好品质,树立起为国争光的崇高信念,他们的意志品质比普通大学生更加坚强。

(二)负担学习与训练双重压力

进入高校后与以往的学习相比,高校体育训练队运动员需要慢慢适应高校节奏,也由于学习课程内容和上课时间的不同而感觉到学习任务相对紧张,加上训练任务繁重,导致部分队员背上了沉重的学习包袱。有些高校体育训练队运动员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部分队员在年纪较小时就进入专业队接受专业训练,在学习文化基础知识的阶段学习时间较少,基础不扎实。这就进一步增加了这部分队员步入大学时的学习负担。

(三)性格直爽单纯,为人处事容易冲动

长期的体育训练,使有些高水平运动员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较少,队员每天都是与自己性格相近的队友之间相互交流,造成了这些运动员社会阅历少,遇事不能深思熟虑,较易冲动的性格。另一方面,运动员对胜负的情绪非常容易转移到他们自身的思想状态层面,在训练中表现出不稳定情绪,感性认识较为突出,会因暂时的困难而苦恼,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不足,一旦事与愿违,较容易灰心丧气,做出冲动的事情,继而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四)训练与其它社会实践工作产生矛盾

高校体育训练队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年龄相同,生活的时代背景相同,对当今社会现象的反映态度较为一致,对丰富的大学校园文化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有同样的憧憬,他们都热情高涨,积极地想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尽量融入大学生活。但是由于运动队的训练时间必须得以保证,训练任务比较繁重,导致这部分队员参加其它社会实践工作的时间减少,不得不放弃一些社会工作。在进行运动训练的同时,他们渴望通过一些工作经历锻炼自己,增长自己的就业才能,在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将自己锻造成多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二、高校体育训练队运动员管理、教育的机制

(一) 根据比赛计划合理安排文化学习的管理体制

有的学校高水平运动员的管理体制是学校体委统一领导下的,教务处、学生处、体育部共同管理的教练负责制。高水平运动员的管理也被分为了文化课程学习管理和训练比赛管理两个方面。运动员在规定年限内完成规定的文化课程学分和体育训练、比赛学分的基础上才准予毕业。文化课程学习管理由教务处负责,平时没有比赛或比赛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由教务处组织各院任课教师为高水平运动员进行集中授课。训练比赛管理由体育部负责,由于比赛而耽误的课程,由体育部负责与教务处进行协调,由教务处组织任课教师给运动员进行补课,帮助运动员完成课程的学习任务。

(二)采用训练和竞赛作为课程的管理体制

有部分高校对高水平运动员的管理是采用训练和竞赛作为课程的管理体制。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采取学分制管理,运动员的训练或参加竞赛可以被看做是学习了一门课程或几门课程,抵消每门课程的学分的管理体制。这类针对运动员的学分管理体制在多数有体育学院的综合性大学中比较实用。高水平运动员在体育学院进行学习,学院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根据运动员的训练、比赛的时间和成绩测算出可以免修课程的系数,运动员参加体育训练、比赛的同时就完成了相应系数的文化课程学习。这种体制涉及的部门不多,训练、比赛与学习管理之间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学习与训练的效率较高,能够激发运动员主动参与训练、比赛的热情,通过刻苦的训练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取得相应课程学分的同时,还能受到学校的嘉奖。

(三)比赛申请免修部分课程的管理体制

这种管理体制的大学里,高水平运动员的学习管理是采用累计学分的办法,高水平运动员的学习与日常管理由所在学院负责,训练与比赛由体育部或体育教研室承担。高水平运动员在規定年限内完成所学专业相应学分的文化课程学习,对部分文化课程的学习,可由运动员本人申请免修,对不能申请免修的部分专业学位课程,因外出训练比赛而耽误的课程,可以组织辅导、补课。这种管理体制适用于体育训练的数量适中,比赛的频率不高的大学运动队。高水平运动队不是以比赛为主的教育管理模式,将高水平运动员训练、比赛和学习文化知识做到兼顾,尽量让高水平运动员与其他普通大学生一样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各项活动。

(四)遇到赛事进行集训制度的管理体制

这种管理体制是根据大学高水平运动员分散在学校不同学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而制定的一种训练管理模式,利用赛前或假期专门组织集中统一的集体训练。在赛前或假期的训练过程中,可以紧紧围绕比赛的目标与要求,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地解决运动队各自的特殊问题或主要矛盾,刻苦训练,提高运动竞技水平。这样的管理体制多适用于比赛任务不多或比赛时间安排在节假日的情况。运动员在非训练、比赛时间与其他普通大学生一样进行学校统筹安排的学习,参加校园组织的各项文化、科技、实践活动,解决了一些高水平运动员训练与学习、实践之间的矛盾,还可使全体运动员能够统一思想,集体行动,在训练的时间和次数上、训练的强度和质量上都能得到充分的保证。

三、以文化传承理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一)用先进科学文化知识指导学生进行运动训练

用先进科学文化知识指导学生进行运动训练,使学生转变学习观念,推动学风建设。进入大学阶段,高水平运动员便多了一个大学生的身份,因此,要让他们知道在大学里,自己首先是个大学生,其次才是具有体育特长的运动员,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要用科学的文化知识进行指导,只有科学的训练目标、方法、手段才能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成绩。运动员可以通过自己所学的专业文化知识监测自己的训练效果,在贯彻教练制定的训练计划的同时,结合自己的身体特点进行微观的调整。在训练与学习过程中,要以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有些高水平运动员毕业时还是要靠体育特长就业,所以,高校運动队教育工作者就要利用好就业这一契机,教育他们人是需要不断发展的,大学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只有在这个阶段学好文化理论知识,才能为今后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用民族传统体育观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龙舟运动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项民间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气息,同时兼顾有体育竞技功能,体现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光荣品质,传达着中华民族美丽传说中国龙的精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力载体。国家体委已将龙舟竞赛列为正式比赛项目,龙舟竞赛已进入国际体坛,成为国际的竞赛项目。纵观龙舟运动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就是为了弘扬我国伟大诗人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逐渐形成了端午节文化,端午节赛龙舟成为了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标志性体育运动,凝聚着中国龙的民族情结。高校龙舟队的文化建设的重点应是利用民族传统体育的观念进行爱国主义思想与团队精神的培养。高校龙舟运动品牌的创建、课程的建设,必定将产生较大的文化宣扬作用与社会影响力,抓好龙舟队的传统文化教育,弘扬爱我中华、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龙舟运动精神,从而达到全员育人的效果,为大学文化精神的建设创立一个新的平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保障。

(三)用体育拼搏进取精神培养运动员的道德情操

加强对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是体育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体育精神的探讨,认为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大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的能力,起到陶冶人、塑造人的作用。因此,高校运动队教育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应该肯定高水平运动员的优秀品质,鼓励他们参加大学生体育竞赛,在付出努力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比赛带来的集体荣誉感和组织归属感,提升他们道德行为的自觉性。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是一群具有体育专业技能的青年,有强烈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的愿望,渴望找到平台发挥自身的体育特长,因此,可以鼓励他们加入学生会、学生社团等部门,运用所掌握的运动知识组织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各种体育竞赛,合理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担任体育志愿者,将体育志愿服务延伸到社会,培养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服务意识,培养运动员良好的道德情操。

(四)用以人为本发展的理念加强对运动员的人文关怀

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观的基本价值诉求。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观主张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对人的管理,是一系列关于如何识人、选人、用人、育人的思想理论。高校运动队教育工作者除了在训练场上严格训练外,还应注意平时关心运动员,经常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多方面存在的困难,并主动热情地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要用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高校运动队教育工作者应根据队员的不同情况,可以采用个别谈心和交换意见的方法,也可以走进宿舍深入了解高水平运动员的生活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进行细致的思想教育。高校运动队教育工作者还要设计好运动员的民主生活会,进行鼓励式教育,要以表扬好人好事或先进事迹为主进行思想教育引导,从而形成全队队员积极向上的思想氛围。

五、结束语

高校体育运动的发展要充分发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思想引领作用,有效把握高校体育运动员的特点,综合各种教育管理体制的优势,合理处理好训练、学习和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以“以人为本”发展的思想和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作为指导,用体育拼搏进取精神和民族传统体育观念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高校体育运动队建设要着力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体育文化品牌,通过科学的教育管理,获得弘扬传统文化的效应。

〔参 考 文 献〕

〔1〕管永建.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J〕.教育与职业,2007,(12):85-86.

〔2〕杨文运,林 萍,崔英敏.打造学校体育明星的价值与措施〔J〕.体育学刊,2007,(05):41-44 .

〔3〕蒋慧琼.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J〕.高等教育研究,2010,(06):58-60.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文化传承思想政治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