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玉玮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不是靠单纯的吸收。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我能力的发展,重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导引学生积极健康的发展。我们知道,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需要用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因此,在让学生解决问题之前,要让他们掌握一定量的知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激发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要尽最大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要鼓励学生大胆讲,使课堂成为学生表现的舞台。愉悦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带进了乐学的大门,而且达到了学习知识的最佳状态。学生在课堂上说出“我认为,我觉得……”这些语言,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学习,能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由于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造成教学往往是一种不平等的交往,教师要求的一切,学生必须服从。以此带来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解、提问,学生答”,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听课状态,在这种缺乏和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教师不是主导而成了主体,最终导致了学生的创造性减弱,主体意识消失。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习并不是机械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体现师生互动的过程。因此,作为教学组织者的教师,应主动把自己置身于学生当中,培养学生的情感,理解和信任学生,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对待学生的错误要有宽容的态度,并及时帮他改正和克服,对待学生的每一次进步或发现都要及时给与肯定,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被重视以及拥有成功的自豪感,这样学生的情绪会不断的提高,信心会不断的增强。
二、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推动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是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当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意识和愿望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分析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设置问题情景,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
1.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激發学生的参与动机。激发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在教学中可以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平衡”,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促使学生产生要弄清未知的迫切需要,引起学生迫切学习的欲望。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启迪思维,激发学生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强烈欲望。
2.注意课堂节奏层次的调控和因材施教。学生在课堂上,通过问题设置认识了解新知识,再让其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就会强化学习动机。在教学中,课堂练习的设计也要有较高的艺术性,要分层次、分种类。一类是基本练习即巩固新知识的题目,类型与例题类似,直接运用本节的所学知识,要求学生正确解答;二类是中型题目,这种题目新旧知识结合,较基本练习难一点,练习前可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对下游学生要“扶”一下;三类是综合练习,这种练习灵活性和技巧性较大,考查知识点多,覆盖知识面广,要提前设计好分散题目难点的变式练习,降低题目难度,对中下游学生采取“扶”和“拉”的方法,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摘到果子,学习兴趣会越来越浓,达到“课进行,趣更浓”的效果。课堂上老师还要故意在学生易误处设“陷阱”,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精心设计课堂结尾,培养学生主动想象。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是学生最疲劳、注意力最容易分散,学习效益较低时候。要精心设计课堂结尾,不仅能巩固新知识,保持学习兴趣,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活跃思维,开阔思路,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结束课堂教学。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评价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接受评价和进行评价的过程。其中,教师要适当的创设一些似是而非的错误问题,利用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进行评价,以增强学生的辨别能力。如在计算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时,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3㎝,7㎝。求三角形的周长。学生思考分两种情况,另一边为3㎝或7㎝,得出周长为13㎝或17㎝。但他们忽略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个条件,而得出错误结果。因为如果第三边为3㎝,出现了3﹢3﹤7的情况,因此本题的结果应该为17㎝。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判断、作业进行反思、评价,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法。每次的课后作业,通常都是这样的:学生做——老师批改——老师对错误进行评析,并给出正确解法。我们常常会发现,解答过的题型,下次再出现,学生往往还会出现类似的错误,产生这种现象跟遗忘规律有关,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过多的代替了学生,没有给学生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的机会。因此,对学生的课外作业可采用这样的方式,教师批改作业——学生自我评价——教师再批改——典型错误评析,实践表明,这种自我评价的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也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四、实施分层教学,激励学生实现目标
素质教育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但是一个班学生智力发展水平、数学基础、学习态度、意志强弱等各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面对学生统一教学,则不利于优等生及学困生的发展,结果会导致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学困生越学越差,优等生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怎样才能既注意到开发优等生的潜能,又兼顾到学困生的进步,我们认为分层教学是一种可取的教学方式,它能充分发挥不同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充满自信心。
实施分层教学,就是在学生数学基础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制定出基本要求、较高要求及较低要求,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能发挥最大潜能,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课堂上,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展开思维,教师适当辅导;提问时,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其产生成功的喜悦。这样实施分层教学,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激励学生实现各自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