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顺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2-0114-02
十多年来,课改的春风拂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在新课改的引领下,教师的教学观念得以更新,角色有了极大的转变,课堂氛围宽松和谐、课堂充满着生机和活力。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学生有了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有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身上的“灵气”得以发挥,他们在民主、平等的课堂中轻松地探索、发现、汲取知识,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一切的一切,是教师角色的定位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正是因为教师扮好了引路人,学生才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就此,我谈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扮好“引路”人的粗浅做法。
一、创设情景,引好“兴趣”路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设法创设好课堂导入情景,将一些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有趣、诱人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師,学生一旦对知识产生了兴趣,学习的欲望和动机就无可遮拦。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推理》一课时,我是这样来设计导入情景的:
师谈话:刚才,一位小朋友告诉我,他在走廊里捡到了一个漂亮的发卡。他断定是从刚刚走过的一个男孩或一个女孩头上掉下来的。他捡起发卡会还给谁呢?
生:女孩。
师:说说你判断的依据。
生:因为女孩是长头发,需要发卡;而男孩是短头发,不需要发卡。(其他学生笑着点头表示同意)
师:像这样有根据的判断就叫做推理。生活中有很多推理问题,等待大家一起去发现。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推理的世界,去探索“生活中的推理”。
课始,用学生生活中熟知的情境导入新课,牢牢扣住学生的心,让学生感受到“推理知识”就在生活中,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欲望。
又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0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故事情景:“在很早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计数的方法,他们每天上山打猎,回家后都要把打到的猎物记录下来。第一天,他们打到了3只野兔,就在石头上记下了“3”;第二天,他们打到了2只山鸡,应该在石头上记下什么?学生很快就说出:记下“2”,教师顿了一下,接着说:可是第三天他们却什么也没有打到,他们应该在石头上记下什么呢?”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借助实物,能比较直观地感受数量1、2、3……的存在,而数量“0”却是摸不着,看不见很抽象的概念,教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设置悬念,很快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架设桥梁,引好“探究”路
新课程标准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存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把学生从“我教你学”的模式中解放出来,还给学生在课堂上思考的空间和权利,在课堂上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活动的时空,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体验、发现知识,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起来。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这样,在教师恰当的引导下,学生就会乐于参与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如,人教版教材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教学时,课始,教师播放“乌鸦喝水”的动画,然后提出问题:“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呢?为什么要放若干块石子呢?”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在实验中,逐步解决以下问题,从而开展学习活动。(1)在两个同样的烧杯(其中水面高度相同)中分别放人大小相同的一块石头,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2)取出石头后,再分别放人大小不相同的一块石头,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3)只有石头在水里才有这种现象吗?你还想到了什么?
又如,在教学人教版教材二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一课时,教师邀请学生一起来做游戏,先请学生仔细观察老师的动作:教师拍手一次,拍肩两次,重复做三次。然后问:“谁知道接下去该怎么拍?为什么?”让学生接着拍下去,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是怎么做的,使学生感悟到老师的动作是有规律的。随后,教师揭示课题,引导学生探求新知。
三、精心组织,引好“合作”路
合作交流是小组学习的重要形式,合作交流能集思广益,有利益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精心组织,引好“合作”路,能开阔学生的思路,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教学《年月日》时,课前我已经安排学生回家调查了解父母及自己的生日,上课时借助询问生日加深年月日的时间概念,接着又问学生: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时间的知识呢?这时学生都充满了因已有知识带来的喜悦,竞相举手说:“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365天”“一年中有的是大月,有的是小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这时我激励他们:“你们真了不起,知道的还真不少”。然后回转话锋:你们知道的知识虽然多,但有些零碎,不够完整,这节课,我们来把这些零碎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我们共同学习。学生立刻提出:“为什么有时一年有365天,有时一年有366天呢?为什么2月份有28天的时候,也有29天的时候?,一年中,哪些月份是大月,哪些月份是小月?”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赞赏道:同学们真善于发现问题,这些问题我们就通过合作探究来解决。教师给小组发放不同年份的年历卡,并引导、组织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去交流发现,解决问题、归纳建构知识,让学生切实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四、搭建平臺,引好“展示”路
数学课堂中,教师切忌一味地向学生灌注知识,如果一堂课教师总是不放手,絮絮唠叨,没完没了,从上课讲到下课,结果学生头脑里还是一片空白,长此以往,还会造成学生不爱动脑筋,不爱回答问题,因为让学生展示的机会已经被教师的包讲所取代,教学中的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也就淡然无存。教师与学生地位的平等是教学相长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要搭建好平台,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和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能够自由地想象和思考,让他们的智慧和灵感得以开发和闪现。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敢于在全班同学面前抛头露面。如:有的同学喜欢当小老师,我们不妨让他上台给大家讲一讲,说说他的思路和想法。有的同学很善于思考问题,能从多角度来考虑问题,解答问题的方法常常是与众不同的,我们就应该让他多上台来谈一谈,开拓同学们的思路,又如,有的同学很喜欢当小演员,教师不妨多让这部分同学来演一演,让课堂妙趣横生,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一堂数学实践活动课中,教师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男子拿着一张百元钞票到商店买了20元的香烟,店主由于手里没有零钱,便拿着这张百元钞票到隔壁的商铺换了100元的零钱,并找回了男子80元钱,那男子拿着20元的香烟和80元钱走了,过了一会儿,隔壁商铺的老板找到店主,说刚才店主拿来换零钱的百元钞票是假币。店主一看,果然是假币,店主没有办法,只好又拿了一张真的百元钞票还给隔壁商铺的老板。教师问:在整个过程中,店主一共亏了多少钱财?”同学们很快说出答案,但是各不相同:有的说200元的,有的说120元的,有的说180元,并且各持各的意见,争执不休。教师并没有急于评价谁对谁错,而是拿出真钞、假钞和香烟,让争执的同学划分角色,自行上台表演,课堂上不时发出同学们开怀大笑的声音,在这欢乐笑声中,在这逼真的表演中,学生悟出了知识,明白了道理。这样的课堂充满了民主和谐、平等与自由,学生的自信心在增强,学习潜能被开发出来,课堂变成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沃土,生长智慧的殿堂。
五、留给时空,引好“实践”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数学教学中,很多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单靠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猜测,结果不一定是正确的。“百闻不如一见”,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留给学生时空,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试一试,去“做一做、画一画、摆一摆、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和感悟知识。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教学内容时,学生会根据平时的印象,错误的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此刻,教师没有花太多的精力去讲解、去演示,而是放手让学生亲自动手折一折,再结合对称的定义来理解,学生自然就明白其中的奥妙了。又一个典型的实例,“一块正方形的木板,锯掉了一个角,还剩几个角?”问题一提出来,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出:3个,根据常理,4个角减去1个角,肯定是3个角。同理,教师只要引好“动手实践”的路,放手让学生去尝试,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其实,许多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都需要教师充分留给学生时空,让学生去动手实践,从实践活动中发现知识、获取知识。
当然,随着课改的深入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依然是一场持久、复杂的攻坚战,要打好这场攻坚战,还需与同仁们携手共进,共同研究和探索,只要我们秉持爱生之心,遵循科学理念,精心设计,智慧施教,扮好学生的引路人,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看到的将是一朵朵绚丽的素质教育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