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香 于丽娟
摘 要:在教学中我们向课堂要效益,向时间要效率,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孩子探究交流的时空,给学生激励性的多元评价,形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建立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c)-0167-01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课堂教学和课堂改革进一步深化,我们在教学中提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倡建立高效的教学课堂,那么如何建立高效课堂呢?我认为这是我们当前努力探索的方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1 紧密联系生活,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适应教育规律。孩子的思维在这个时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课堂教学上,应该根据孩子的生活经验、根据学过的知识去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孩子的认知构建连通的桥梁。
比如在学习《比例尺》时,我们可以摆出孩子的照片或者校园平面图,让孩子结合实际进行对比,这样更能够激发孩子强烈的探究欲望。进而通过对比、思考、讨论,他们认识到二者的形状是相同,大小不同,并进一步认识到它们大小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也就是说他们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成的,这样学生从生活中的具体例子了解了比例尺的内涵。再如学习《按比例分配》这一章节时,我们可以列举这样的生活例子,刘阿姨和王阿姨合伙开了一家书店,第一年,她们各投资5万元,经过一年经营,除去交税等其他费用,获利10万元,你们说,她们应分得利润多少万元?学生根据投入额,很快得出获得的利润要按1∶1来分配,这种分配方式也就叫平均分。那么我们继续延伸这个话题:第二年,刘阿姨投资5万元,王阿姨投资4万元,除去开支,获利18万元。这一次,她们的利润该怎么分呢?很多学生就说,应根据投入的多少分。这样,就引出了“按比例分配”,“按比例分配”的内涵也不言而喻了。这样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因此我们的教学要善于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善于关注生活实际,善于结合教学创设一生活情境。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能够有效地促进知识的迁移,也更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供探究时空,进行充分合作交流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新的教育理念,我们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课堂的效率。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要为学生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不要图热闹搞形式。
比如在学习“乘法分配律”中,我们不能满足于学生对分配律的记忆,还要看是否经历了获取知识的过程,看是否有效地进行了探究合作。因此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1)通过设置故事情境引出三个等式。
16×4+3×4=(16+3)×4
(56+45)×5=56×5+45×5
50×7+125×7=(50+125)×7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这些等式(从左往右)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各个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3)仿照等式再写一些算式来验证规律。
(4)小组总结,通过交流得出乘法分配律。
在“乘法分配律”教学中,我给了小组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索、交流,在合作的基础上,得出规律,这一个过程既是新的学习方式得以展现的过程,更是一个能力培养和提高的过程。我们教给学生方法,让他们自己去探索,体验获取知识的快乐,而不是单纯考老师讲解、靠记忆去掌握知识,这就是学习方式的变革,这是能力提高的有效方法。可以这样说高效课堂绝对不只是知识灌输的课堂,更是方法掌握、技能引导、能力提升的课堂,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课堂。
再如在学习“条形统计图”中,在资料收集环节,如那些让学生收集零花钱的情况、统计兴趣小组人数情况以及学生的体重情况等,我们完全可以把合作交流贯穿的活动中。在制作统计图环节,各个学习小组根据统计资料制作条形统计图,不会的互相参考,完成的相互交流,最后通过各小组的优秀制作展示,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这些过程无不闪耀着合作的光芒,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3 增强学生自信,培养学生参与能力
高效课堂不仅仅体現在学生的探究合作上,我们还要从学生的学习心理素质方面去关注。要建立高效课堂,就要培养学生在课堂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信。通过学生自信心的建立来真正实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而形成以教导学、以教促学的良好局面。
(1)全员参与,人人提高。我们要遵循新课程标准,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要相信学生能行,要学会放手,把学习的主人地位还给学生,而不是做一个传声筒。要给学生创造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引导学生去参与,在参与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
在学习“两位数的乘法”时,我关注了新旧知识之间内在联系,通过启发、引导,让小组讨论并发现问题,进而得出结论。比如:在学习“一位数乘法”时,学生就明白了用第二个因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各个位上的数字相乘的运算道理。结合这一情况,我们先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探讨,让学生口述算理,在引导学生用多种算法计算两位数的乘法,从中启发学生用笔算,使学生感悟到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渗透了思想教育,提高了学生的自信,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目的。
(2)主动参与,获取规律。真正的教育在于意志的教育和方法的教育,在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参与学习之后,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到学习的过程中去,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掌握知识的规律,让学生学习过程中掌握、发现、应用规律,这是能力发展的过程,在课堂中我们放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从而达到学习的主动参与,进而获取知识的规律。
4 赏识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当前的教育,提倡赏识教育,就是要给学生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肯定。人家说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实际上就是如此,赏识对学生的鼓舞力量是巨大的,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尤其如此。很多老师在课堂上非常严肃,学生学习都战战兢兢,师生之间能达到和谐交流吗,不可能的。因此在课堂中我们尽量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他们充分的肯定,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学习《圆柱的认识》时,我放手让学生观察探究圆柱的特征。一个学生说“圆柱是三个面组成的图形。”老师可以赞扬他的观察的很细致。有的学生与同桌比较圆柱的高矮,发现了圆柱的高,老师可以表扬说:“你的发现真伟大。”有的学生在概括圆柱的高时,出现了一些偏差,很尴尬,老师可以这样说:“虽然你回答的不全面,但很勇敢,能够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
在教学中老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赏识的眼光鼓励学生,通过这种情感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作出积极地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总之,我们不仅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引领孩子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才能真正建立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王珍莹,贾金花.在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J].新课程(中),2011(4).
[2] 赖小燕.浅谈如何构建和谐高效课堂[J].小学科学(教师),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