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新模式

2014-04-29 00:44:03李哲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古诗词高中语文教学模式

李哲

摘 要:古诗词是中国文学永不凋落的奇葩。学习古诗词能够提高中学生的文化底蕴和品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然而在我们的现实古诗词教学中却不容乐观。针对古诗词的教学现状,结合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笔者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觉得诗歌鉴赏的教学我们可以采取这样一种新的教学模式:(1)课前预习,自主感悟;(2)诵读入境,渲染烘托;(3)巧设问题,合作鉴赏;(4)突出重点,方法总结;(5)当堂检测,拓展延伸;(6)个性理解,学生授课。

关键词:高中语文 古诗词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c)-0013-02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中的经典。精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多重艺术手法的运用使之成为中国文学永不凋落的奇葩。学习古诗词能够提升中学生的文化底蕴和品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文课程改革多次,古诗词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我们的现实课堂教学却不容乐观,时代的相隔久远,诗意的难以理解,教学的单调乏味,使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提不起兴趣,造成了“教师教为应试,学生学也为应试”的困境。新课标明确指出了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下,古典诗词的教学需要教师转变旧思维,突破旧模式,开辟新的课堂模式,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让古典诗词的教学更为科学与生动,更具诗意与活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体味传统文化的韵味和妙处。

针对古诗词的教学现状,结合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笔者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觉得诗歌鉴赏的教学我们可以采取这样一种教学模式:(1)课前预习,自主感悟;(2)诵读入境,渲染烘托;(3)巧设问题,合作鉴赏;(4)突出重点,方法总结。(5)当堂检测,拓展延伸;(6)个性理解,学生授课。

1 课前预习,自主感悟

预习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绝佳途径,也能体现学生的合作精神。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自主能力,因此在学习新的诗歌前,要及时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可以留这样两类问题让学生完成:第一,搜集有关作者和创作背景的资料,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展示;第二,写写自己的感悟,问题可以设为:把这首诗改写成散文;写一百字左右的初读感言;以“诗人,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二百字左右的文章等等。

知人论世是鉴赏诗歌情感的基础。搜集有关作者和创作背景的资料,这一环节是学生喜欢自己来做的,交给学生完成不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还会让他们了解更多,记忆也更加深刻,拓展了知识面的同时,对诗歌的情感也把握得更加准确。

写感悟使学生在理解古诗文的基础上把写作能力也提高了,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把诗歌改写成散文,形式可以非常灵活,既可以从原诗内容出发进行改写,也可以加入已学的诗歌改写,也可以加入作者的经历改写,但是无论是哪一种的改写都要保持原诗的文风,依照原诗的主题中心。或者也可以由诗作对作者产生新的认识。例如对辛弃疾这位豪放派的爱国词人的理解,有“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的认识,有“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的深深感慨的认识,也要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细腻柔情的感悟。学生若能把诗作与诗人联系在一起进行全面化,立体化的分析理解,那么对诗歌情感的领悟就变得容易而又深刻了。学生写完后要在课堂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让他们自己去演绎,让学生又多了一个展现自己才情的平台。学生对语文课充满期待,素质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

2 诵读入境,渲染烘托

白居易曾经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古诗词是富有音乐性的语言艺术,古典诗词非常注重节奏和韵律,这说明了古诗词特别适合诵读。通过诵读,让学生想象、琢磨、感悟、理解,读出诗歌的韵味情致,读出作者的喜怒哀乐,产生情感的共鸣,为诗人之悲而悲,为诗人之乐而乐。老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诵读中能够领会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使诗歌的精华积淀到学生的心灵深处,让其产生一种追求真善美的激情冲动,通过声音达到自己的心灵与作者的心灵相契合的绝妙境界。

讀的形式多样化,教师可以声情并茂地范读,也可以让学生自由朗读,齐读。在学生朗读时要加以点拨,注意揣摩诗的感情,要以情夺人,在音调、节奏,气息上指导学生,让学生在诵读时感悟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浓浓情意;让自己的心一步步贴近作者,和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让每一句诗词仿佛出之于自己之口。似乎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曹操的那种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去体会陆游的那种报国无门的拳拳爱国之心;去倾听李清照的那种爱情至上的绵绵离愁别绪……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要进入诵读的高境界,还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形式,让图片、声音、音乐等多媒体参与进来,渲染气氛,烘托情感,也可以采用专业人员的朗诵录音,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声调、娴熟的朗读技巧,生动传神地传达出诗词中蕴含的情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帮助学生感受诗词的魅力,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为诗词的鉴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巧设问题,合作探究

对诗歌形象、内容、艺术手法的理解,旧的教学模式通常采取逐句鉴赏的方式,这与新课改提倡的“教学要强调重点,避免面面俱到”的理念是相背离的。高考诗歌鉴赏题是以简答的形式出现的,为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密切联系高考,教学可以采用设置问题展开讨论的形式来完成。让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的同时,掌握诗歌的形象、内容、艺术手法的答题规律,抓住诗歌的学习重点。

设置的问题首先要和高考的题型一致,要凸出本首诗的学习重点。其次问题要符合学生的水平和能力,每道题难易适中,题与题之间也要有难易的梯度。知识是具有连贯性的,出题时要尽量做到温故而知新。此外,教师要在适当的时机巧妙的设置悬念去铺垫,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新知识或难点,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播和引导。

问题的解决过程,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可以采取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先在小组内充分讨论切磋,达成一致的答案,然后各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展示小组的研究成果,评选出最佳答案。答得好的小组给予赞扬和加分鼓励,如仍有答得不到位的地方,教师再加以补充讲解。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竞争意识,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 突出重点,方法总结

一堂好课不是看有多么热闹的过程,而是看学生有没有掌握学习的重点。对于古诗词来说,学习的重点可以是掌握了一种鉴赏方法,可以是明确了一个答题思路,也可以是领悟了一种风格。总之,学生要得到的是一种可以举一反三的知识。只有这样才可以称之为一堂成功的有效的课。

每一课都要有一个重点,学习重点可以在课前提出,也可在鉴赏诗歌后总结出。当然最好是通过学生讨论回答问题的过程,自己去发现这节课应该讲的重点是什么,也可以以教师讲解为主,也可适当启发引导。一堂课上完一定要加以总结,让学生明确知道这节课的收获。

5 当堂检测,拓展延伸

教师应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强化古诗词鉴赏技巧的操练。有了知识和方法,关键看会不会运用。要让课堂教学效果落到实处就不妨出几道与课堂学习重点相符的习题来检验一下。例如在讲周邦彦的《苏幕遮》时,学习了主客移位或虚写的手法,检测题可以让学生赏析杜甫的《月夜》和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在學生感知了杜甫《阁夜》中流露的忧国忧民之愁后,再体味他《宿江边阁》的无奈和伤感。

适当的拓展延伸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能增加知识的厚度,扩展知识的宽度。例如在学习了陆游的《书愤》一诗后,加入一篇《放翁》的美文和爱国诗句集锦。让学生扩大了阅读视野,积累了丰富的知识。

6 个性理解,学生授课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一首诗,诗人在创作时,有它特定的背景,而且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见解,所谓“诗无达诂”。新课标要求:“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这就要求老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要求学生结合自己过去的生活经验对古诗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在鉴赏过程中要注重感受、品味、领悟、体验和思考。

为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诗词鉴赏知识后,大胆地放开手脚,每单元选择一两首诗歌交由学生来讲解。当然,教师要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指导工作。当学生俨然一个小老师的样子讲解的时候,会激发其他学生更高的学习热情,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在新课改的春风下,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语文教学模式,让古诗文教学散发出新的气息,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赏析古诗词的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让古诗词这朵奇葩能在高中课堂上开出更加璀璨的花朵。

参考文献

[1] 陈晓秋.新理念指导下的古诗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04(10):33-34.

[2] 倪文锦.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范志钧.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教师),2010(1):127.

猜你喜欢
古诗词高中语文教学模式
踏青古诗词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8 07:01:14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24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公民与法治(2016年3期)2016-05-17 04:09:04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22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