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和问题探究

2014-04-29 06:55王晓莉
中国电力教育 2014年15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高校实践育人的需要。近年来,广大理论工作者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经过努力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是实践中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问题的出现与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的理解、对其独特价值的定位和认识有一定的联系。基于这一分析问题的视角,以此为着力点展开研究。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问题

作者简介:王晓莉(1976-),女,山西古交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学院,讲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08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支持课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5-0111-02

200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制度,要分别从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和1个学分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不少值得推过的成果与做法,但是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比如,学分固定但是课时规定比较随意、实践教学内容与课堂理论教学内容联系不紧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学校相关部门组织的社会实践雷同、实践教学基地的教育效果不突出等等。这些情况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科学涵义和功能定位的认识联系在一起。本文就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和功能定位的角度展开探讨。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体上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在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从各门中分别划出一定的课时,单独设立与本门课程相对应的实践教学课程,即每门课程由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共同组成,实践教学由每门课程独立组织;第二种模式是作为独立课程设置的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从四门课中划出一定的学时,合计2个学分,设立1门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组织实践教学。当然,在第二种模式中具体的实践运作模式由于学校情况的差异会有一些差别。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内实践教学和课堂外实践教学分析

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看做是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方式,以实践教学主要开展的场所为依据,分为课堂内实践教学和课堂外实践教学。[1]

1.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内实践教学的认识及对现存问题的分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内实践教学,就是在课堂中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进行的实践教学,主要采用启发式、参与式、案例式等教学方式,通过问题回答、随堂讨论、小辩论、影视资料展播等方式进行。在《意见》中提出划出固定学分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要求之前,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上已经在探索“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与“理论灌输法”相辅相成使用,进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目前课堂内实践教学存在以下两大问题,需要引起注意。

一是课堂理论教学学时被挤占、被压缩。这种情形在上文提到的“第一种模式”中容易出现,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实践教学方法,与作为课程的实践教学难以区分。由于划分出了一定的学时进行课外实践,但是作为课堂教学的实践教学法其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于是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课堂教学学时教师理论讲授学时一定程度上减少,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不足;此外,课堂上使用过得实践教学法,在课外实践教学中重复使用,为了实践教学而实践教学的形式主义存在。

二是学生参与度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师的实践教学组织能力欠缺方面的原因;也有实践内容选择不当,学生参与的能力受限,学生参与的内动力不足的原因,主要表现为实践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疏离;还有一些其他因素,比如受限于上课人数多、学生专业差别、知识结构差异等因素影响,教师组织实践教学活动的难度加大。

2.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外实践教学的认识及对现存问题的分析

这里所指的课堂外实践教学主要是针对上文所提的“第一种模式”而言的。课堂外的实践教学以校园内外为划分标准,可分为狭义和广义的社会实践。狭义的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在学校内课堂外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主要包括学生组团进行校园调研、学生社团开展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题相关的各类活动;广义的社会实践指学生在在学校外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有实地走访调研、参观考察、志愿服务等形式。

目前课堂外实践教学在教学中同样存在两个大问题,这些问题同样存在于作为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独立课程的“第二种模式”中,需要引起注意。

第一个方面是社会实践主题模糊、内容泛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高校社会实践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其他部门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协同进行,是高校实践育人的整體需要。在实践中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和学工团委组织的假期社会实践如何做到融合中有区分,和专业社会实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实践中需要继续探讨的一个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既要注重高校实践育人的整体性和协同性,也要坚持自身的独特性,要深刻领会《意见》中强调的划出固定学分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精神。

对于社会实践主题模糊、内容泛化的现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重点加强两个方面的研讨,寻找解决的办法。一是关于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的转化,二是关于构建以“基础性内容—主导性内容—拓展性内容”为结构的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从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知识水平、思想实际、接受能力等因素出发,确定社会实践的广度、深度、进度和强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在坚持独特性的前提下加强协同性,既与学校相关部门组织的社会实践有所区分又有所联系。

第二个方面是实践调研过程程式化、简单化、调研流于形式,难以真正入心入脑。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分析。一是教师方面。指导教师缺位或虚位现象存在,实践指导不到位,学生调研能力不足,则会造成调研简单化和形式化;指导教师指导能力受限,在实践选题指导方面没有把学生的社会实践的实际需要和社会实际相联系,学生社会实践的动机缺乏、动力不足,加之实践技能培训缺位,最终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应付、走过场,不仅谈不上实践的有效性,更为严重的是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不利的影响,与实践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二是学生方面。有些学生更倾向于提高日常生活技能和未来就业技能的实践,相比较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而言,后者的实践内动力不足;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还没法做到实践个性化设计与整体性设计相统一,有些学生对于面对整体大学生设计的社会实践项目兴趣不高;三是学生在实践方式的选择上一定程度上缺乏主体性,学生需要在学校规定的实践方式基础上进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限。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环节,需要建立社会实践基地

1.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并非简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环节,它是实践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并重的实践过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工科专业的生产实习实践课是有区别的,某种程度而言,前者表现为实践环境的多样性、复杂性、不可控性,后者表现为单一性、简单性、可控性;前者课本理论有时无法完全解释实践中的现象,后者实践对于课本理论的印证大多是可以确证的;前者实践结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后者实践结果是确定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理论为基础和理论载体的,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除具有本身固有的实践性学习特点外,还具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所强调的研究性学习与实践性学习并重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指受教育者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习得的发现问题、分析分析、解决问题的学科、课程研究范式加以内化,以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发现问题并综合运用相关理论,解释、说明、解决和改变现实世界中出现的问题。

2.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的选择与建立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而言无疑是实践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实践教学基地是一种稳固的、可控的实践环境,实践教学内容是确定的、是精心选择的,对于受教育者的教育效果是比较确定的。一般而言实践教学基地都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正面教育功能突出。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面对的教育环境和教学内容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和多样性,并不是一个或几个实践教学基地可以涵盖的。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是必要的,同时也要把广阔的社会当作实践教学基地,前者是显性基地、后者是隐性基地,二者相补充有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功能。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并非仅仅是教学手段,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是一门独立的课程

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对高校实践育人、立德树人提出了总体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该从这样的高度认识,而不仅仅是被看作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这也是作为“第二种模式”存在的主要根据。

1.作为独立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独特价值和需要关注的方面

和作为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每一门课程的实践教学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独立的课程具有自身独特价值和功能。与每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相对应的实践教学,无论是课堂内实践还是课堂外实践,其实践教学的内容仅仅是围绕每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一般强调各自学科的知识体系、内在逻辑结构和培养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独立的课程形态,将在实践主题、实践内容和实践目标方面对四门课程进行整合,突破了四门思想政治理论类课程严密的知识体系,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内在联系和整体性,在构建以“基础性内容—主导性内容—拓展性内容”为结构的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方面便于突破。

作为独立课程形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实践中需要避免的问题和关注的方面:

一是避免主体实质上缺位或虚位。在“第二种模式”中寒暑假期的社会调研,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时在方式选择上与学工团委组织的社会调研整合协同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指导教师要找准定位,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特色和育人功能。在实践中需要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指导教师与辅导员学工团委党建各部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协同联动机制。

二是找准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连接点,探讨理论教学体系向实践教学体系的转化规律,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课程一体化的“基础性内容—主导性内容—拓展性内容”为结构的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在有限的实践教学学时内,让学生真正受益。

三是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学分课时不走样。目前高校关于学分学时的对应规定,一般是理论课1学分对应16学时、实践课(实验课)1学分对应32学时。《意见》中提出从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和1个学分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这里的1学分对应多少学时,理解上的不同就会产生实践中学时数的不同。实践中不同高校在学分和学时的对应上是有区别的。要防止课堂课时减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

2.作为独立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的实践形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课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具有同等的重要性,都有其各自的价值和功能,它们相互配合,共同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础和先导,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同时提出了理论教学体系向实践教学体系的转化研究的新课题。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路径,近年来在理论探讨和实践操作中取得了许多成果。可以总结為以下主要类型:研究型实践教学、体验型实践教学和拓展型实践教学几种类型。其一,设置各类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探讨的实践教学,突出理论研讨与实践相结合,包括撰写学术论文和调研报告、组织辩论赛、组建学术型社团等多种形式;其二,亲临特定环境亲自体验感知的体验型实践教学,例如学习参观(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参观改革开放典型事迹展、走访新农村、走访先进人物)、生产劳动、社会服务等方式;其三,利用寒暑假的时间,与学校学工团委等部门相互配合开展的拓展型实践教学,例如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科技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社会调查、理论宣讲、预就业实习等方式。[2]

参考文献:

[1]寇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2):65.

[2]王飞.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校本探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2,(1):89.

(责任编辑:刘辉)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的实施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