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用户体验式课程教学

2014-04-29 00:44盛丹
中国电力教育 2014年15期
关键词:传统教学用户体验课程教学

摘要:课程教学是高等教育中人才培养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某一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的专业知识、工作能力、涵养素质等各方面得到提升。用户体验视角下的课程教学是一种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以启发、满足学生需求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以此激发学生的求学积极性,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用户体验;课程教学;传统教学

作者简介:盛丹(1989-),女,湖南岳阳人,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湖南 湘潭 411005)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制的反思与重构——基于教育服务的视角”(项目编号:XJK012AGD00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5-0023-02

一、用户体验式课程教学的提出

1.現实需要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填入式”“大锅饭”式的教学方法将陈旧的教学内容,通过落后的教学手段和单调的教学形式传授给学生。教学与实际脱离,教学与创新脱离,教学与学生脱离,造成现在的“逃课热”“沉默症”等不良的教学现象。[1]多年来,尽管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在不断推进,但社会感知度、学生感知度并不明显。作为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反观思考,发现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不仅是宏观层面的调控和部署,也是微观层面的创新和试验。课程教学作为高等教育体制中小的改革,在学校和师生的上下互动、大小互促的努力下,是可以积小成大,实现突破和提升的。[2]

2.理论依据

(1)用户体验概念的广泛使用。用户体验式课程教学是基于“用户体验”这一概念的广泛认可和使用而产生的灵感。“用户体验”这个词最早被广泛认知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用户体验设计师唐纳德·诺曼所提出和推广。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用户体验定义为:人们对于针对使用或期望使用的产品、系统或者服务的认知印象和回应。[3]它主要是作为一种设计理念被广泛认可和运用。目前这种设计理念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有消费感受的地方就有用户体验。比如使用家用电器的用户体验、对超市购物环境的用户体验、对浏览网站的用户体验等。高等教育市场作为一个特殊的服务领域,具有普通服务行业的共性,同样可以借鉴这一设计理念。

(2)用户体验式课程教学的角色分析。用户体验式课程教学是以服务学生为核心进行课程设计和课程教学的过程。关于用户体验式课程教学中的各个角色可以做如下理解:一是将学生视为用户。学生是每一门课程的目标用户,他们希望通过学习某一门课程获得知识、启迪心灵、收获快乐等。他们有明确的需求和强烈的主观感受,能对课堂教学做出评价,并且这一评价将影响他们的第二次选择和其他用户的选择。二是将课程视为产品或服务。课程教学提供给用户的是一段时间内某一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它的使用时间有明确规定,价格是已缴纳学费的一部分,形式是课堂讲述、实践示范、答疑解惑等,作用是帮助学生用户丰富知识、提升技能、优化思维等。三是将教师视为设计师。每一个产品都有负责其研发设计和更新完善的人,课程作为一种产品也不例外。它是由教授这一门课的教师设计完成的。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述、示范,课后布置作业、答疑解惑。四是将学校视为生产者。生产者不断更新产品推出新产品;学校则不断完善各门课程并且根据需要开发新的课程。生产者成立售后部门,了解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解决产品的售后问题;学校则对每一门课程评估和考察,收集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反馈并以此为依据完善课程教学。生产者要求获得更多收入和利润,进行扩大再生产,得到更多资本回报;学校则通过优化课程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帮助学生自我发展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二、用户体验式课程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的区别

1.传统课程教学与用户体验式课程教学的比较

(1)课程教学观念的差异。传统的教学活动重传授轻探索、重统一轻多样、重知识传授轻人文关怀、重教师的话语权轻学生的主动权,无法做到知识、能力、人格三者统一。[4]用户体验式课程教学将学生视为服务的对象,根据学生在知识、情感、职业技能等方面的需求重新定位培养目标,尽可能使课程教学服务满足学生的需求,达到他们预期的感受。

(2)课程教学内容的差异。大学教学内容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但是受圣经式教材观的束缚,许多教师把教材绝对化,视为唯一的教学资源,进而导致许多教学行为出现偏差。[5]用户体验式课程教学的教学内容更加复杂多元,需综合考虑学生需求、教材内容、多学科知识和前沿资讯,以此构建一个多维的内容体系。另外,更加重视对课程实践和社会实习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3)课程教学方式的差异。传统教学主要是讲授法,虽然是一种比较经济、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其局限性本质上在于是一种单向性的思想交流方式,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教与学双边互动的过程。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教为学而存在,学又要靠教来引导,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6]一方面用户体验式课程教学多采用启发式和问题式引导教学,培养和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注重了解授课对象——学生的需求,了解他们想学什么、愿意学什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好学。并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教学条件的允许范围,选择和设计恰切的教学方法,将单向注入式教学变为双向互动式教学。

(4)课程教学关系的差异。传统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占主导地位,师生之间交流较少。随着日益开放的文化环境和自由的话语权利,师生之间有了更多交流的话题和空间,逐渐形成了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关心和了解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和生活需求,从学生主体特点出发,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参与的生动、活泼、愉悦的课程教学情景。

2.满足学生需求:用户体验式课程教学的核心特征

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与学生对课程教学、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脫节。新的以关注用户感受为理念的课程教学凸显了学生主体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与教学相关的所有要素,通过启发学生需求、了解学生需求、满足学生需求,尽可能使教与学、教师与学生实现高效的双向沟通,以达到最佳课程教学效果。

(1)价值性需求。正如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基本需求是其有用性一样,学生对于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有用性。如果一门课程能实现以下三个或其中一个方面的价值,则是满足学生价值性需求的投资:一是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升了他们的职业技能;二是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了他们的认知能力;三是启迪了学生的心灵,帮助他们控制情绪和建立健康的心理世界,获取了快乐的源泉。

(2)尊重的需求。传统课程教学中,学生拥有较少的话语权和自主权,课程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而现在的大学生群体,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的人格品质,他们不仅要求表达主观感受、释放内心情感,还要求肯定他们发自内心的思考和判断。

(3)优质体验的需求。作为消费者,在使用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求产品质量合格、性能良好,另一方面也希望在使用过程中能获得舒适愉悦的体验。若把课程视为产品,那么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教学就是使用产品的过程,学生用户同样也希望在课程教学中享受优质的体验感受。比如通过教师的授课不仅学到专业知识,还能从师者身上吸取精神上的正能量,从课堂上感受轻松快乐的氛围,在交流与讨论中激发思维的灵感,共享团队的成就等。

三、推进用户体验式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用户体验式课程教学是一次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满足学生需求为核心理念的教学改革,其最终还是要从高等教育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大学生求学需求,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推进。

1.要树立正确的改革观念

基于用户体验式课程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对学生体验的关注与重视,那么就必须了解学生对课程教学的需求和对课程教学的全部感受,从而建立新的教学目标,实施新的教学过程。这与传统的教学理念是完全相反的,难免会有教师因失去权威和对学生的控制而感到失落,高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学秩序也会受到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和高校迅速转变观念,弄清课程教学改革的长远意义,使自己尽快适应改革的步伐。[7]

2.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一是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注重教师的自我提升和修炼,教师只要将自身渊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便是一次成功的教学过程。现在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应在教学方法上苦心钻研。怎样搜集资料、如何将知识分类、用什么方式将知识传递给学生等,都是教师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应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探究的。二是转换教师的主导角色。传统的师生相处关系中,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追随者。但是用户体验式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以尊重和平等的意识了解与关注学生的情感和需求。三是培养教师的教学技能。课程教学改革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操作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的能力,信息搜集、整理、分析能力,外语语言能力等。

3.要建立“线上”与“线下”多元沟通渠道

传统教学中一方面因为教师与学生不对等地位导致两者之间的沟通较少,另一方面由于沟通方式只限于面对面交流,这也给双方沟通带来了很大不便。建立多元、便捷、高效的沟通渠道是用户体验式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注重传统面对面交流的同时,也应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实现“线上”与“线下”的双管齐下。譬如,开设“课前微信讨论组”“微博小课堂”等,使沟通更加零距离,也使学习资源在更广阔的平台实现共享。

4.要逐步完善课程教学改革的运行机制

一是设计机制。高校从宏观方面着手制定长远性和阶段性的课程教学改革目标与方向。教师从微观入手,根据每一门课程和学习该门课程学生的特点,设计该门课程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案,还包括根据学生反馈对课程教学重新设计或完善。二是评价机制。用户体验式课程教学改革的评价主体是学生主体,评价机制一方面要突出保障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权利,另一方面要突出学生评价在教学改革中起到的实质作用。三是激励机制。改革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此时就需要通过外在激励坚定改革参与者的信心,保障他们的权益,肯定他们的成果,推动改革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程淑华.高校课堂沉默症与逃课热攻克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7).

[2]向和.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要抓大不弃小[J].中国高等教育,

2012,(1).

[3]用户体验[EB/OL].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274884/50776

47.htm?fr=aladdin.

[4]王晓亚,刘秀艳.论基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本科课程改革[J].科教文汇,2013,(5).

[5]赖绍聪,华洪.课程教学方式的创新性改革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3,(1).

[6]李刚,彭伟.我国高校课堂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出路[J].江苏高教,

2011,(1).

[7]王龙.论课程教学中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8).

(责任编辑:孙晴)

猜你喜欢
传统教学用户体验课程教学
微课:数学教学新途径
慕课结合传统教学对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
手机阅读平台用户体验影响因子分析
浅谈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基于翻转课堂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系统的实现与研究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唯品会的品牌塑造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