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
摘要:美术教材是美术教学内容实施的重要途径。浙教版美术教材在内容编写上由于要照顾到全省绝大多数的学校,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结合农村中学实际,谈谈如何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优化农村美术教学。
关键词:美术教材;农村;实施;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161
美术教材是美术教学内容实施的重要途径。美术教材编写质量的好坏与否,对学生的审美能力、个性发展、品德形成有重要的影响。“教材既不是知识体系的浓缩与再现,也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如今的一线中青年教师,正经历了新老教材交替的关键时期,2012年新教材的修订稿全面投入使用,大批与新课改一起成长起来的教师,对全新的美术教材有了更全面与深刻的认识。
一、浙教版美术教材分析
1. 精选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课本内容能与生活紧密相连,这一点与老教材相比较而言,是一种进步。教材的编写者关注与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它激发了学生的需要强度,并依赖目标诱因的出现,提高学生需要的自我意识水平,满足了学生联系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初中阶段“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有“为自己喜爱的书籍、影集、纪念册等设计封面”、“为校运动会或文艺活动设计招贴画”、“对竹木、废导线等材料进行加工,设计制作小装饰品和实用工艺品,装饰自己的学习、生活空间或馈赠他人”等建议,这些紧密联系生活的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美术课程强调突出美术教育的趣味性,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加深对艺术的理解,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操,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新教材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改变课程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对美术课程良好的态度,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3. 增设综合性艺术活动的内容
美术的社会功能是:审美教育、陶冶情操、认识社会和自我、交流、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智能,开发潜能、提高物质产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含量等功能,使学生潜移默化,明白美术课程的重要性,转变过去对美术课程的偏见,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新美术实验教科书中设置了融美术与各艺术领域为一体以及美术与其他学科相关联的内容,以引发学生产生探究新的艺术形式、探究艺术与其他学科关系的兴趣,学会学习迁移的方法。教材强调了中小学的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并在内容标准中渗透美术的社会功能。
4. 教材呈现形式多样
除了美术实验教科书之外,同时编写了教师教学参考用书。在教学参考书中,不仅提供了教学设计方案,还提供了教科书以外的教学资料以及查找相关资料的线索,还制作了与教科书配套的光盘等,为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切实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提供有益的帮助。
此外,与以往的美术实验教科书相比,新教科书中的感性色彩明显增加,采用亲切的口语体编写课文、作品说明及学习建议,版面设计活泼新颖、色彩鲜艳,有利于唤起学生参与美术等艺术活动的欲望。
二、现使用浙美版美术教材存在的遗憾和不足
浙教版美术教材在内容编写上丰富灵活,但由于要照顾到全省绝大多数的学校,因此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不能充分考虑各地方、各学校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城乡之间的学生存在的差异也较难平衡。
1. 美术教材内容设置不尽合理
(1)关于美术欣赏作品的选编问题:每册开篇的《热爱祖国优秀传统艺术》章节中名家名作的选编尽量应该选择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名家作品。如七年级下学期的《溪山行旅图》,教师对尚未接触过山水画的学生剖析该作品,难度甚大。
(2)课程应多考虑课时与时间安排:一个学期除去法定的节假日与期中期末测试,每周一节的美术课总计在十六节左右,而课本内容为十单元,加之农村学生基础薄弱,大部分教学内容要取得教学效果,往往到期末无法完成原定的教学计划。例如:七年级上册的美术教材总共11课,最多的1课需分成了3到4个课时来上,一个学期下来课时不够,教师需要按照具体情况来调节课本内容。
2. 教材配用教具学具材料缺乏
(1)目前初中美术课学生拿到手的学具除了20张作业纸,一无所有。而每个年级所学知识面太广,跨度较大,学生需准备的材料很多,众多的知识点让学生望而生畏,特别是一些农村学校以及寄宿学校,学生材料的准备就更不易了,这同时增加了教师负担,增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变成了教师和学生都怕上的美术课。
如初中美术九年级《鲁迅》一课,共4课时,如果按课本要求想上好却十分困难。如上课用的木刻板、刻刀、陶泥、话剧表演服饰等,要寻找这些材料无疑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使我们无法更好地进行教学。
(2)循环使用教材,很多学生对教材保存不好,影响以后的使用,(每学期中学每个年级美术教材只有120本,影响教师正常上课和学生正常学习,久而久之有些学生甚至怀疑还有没有上美术课的必要),影响了美术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美术的重要性被淡化。
三、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优化农村美术教学
基于以上对浙教版美术教材的理解与分析,结合现如今乐清市美术教育的现状,尤其是对美术学科比较薄弱的农村学校,我們应该思考如何利用地方资源中丰富的美育资料进行富有特色的美术教学,努力调节农村地区物质条件、学生水平、思想观念等的限制来提升美术教学的生命力,让更多的学生乐于并积极参与到美术活动中。
1. 教师将学生因能编组,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根据农村学校生源不均衡的现状,按学生的学科基础以及现有能力将其分编,以此提高其学习兴趣与能力水平,是较可行性的办法。
教学前,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思想、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学习能力等情况,将学生按原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分成A、B、C、即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习小组。课堂教学立足B、扶持C、发展A。
分层力求动态化,鼓励学生分层递进。只要是进步了。C组可以上升到B组,B组可以上升到A组。要是退步了,A组可降到B组,B组可降到C组。这样形成一种优胜劣汰的竞争局面,让学生在学习上有动力有期待。
2. 教师分层施教,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传统的不切实际的“一刀切”、“齐步走”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如今的美术课堂。推行“低起点,多层次”的新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这种方法能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采取不同措施,有的放矢地教学,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具体的做法是在我们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做到分层施教:目标分层、备课分层、上课分层和评价分层。
3. 有力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凸显地方美术教学特色
我们应该看到,想要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育教学质量,单单靠现有的教材是不够的,因为现有的教材的内同与学生实际存在较大差距,且与学校的办学条件也存在着差距,正因为如此,自主开发和研究符合当地资源的校本教材资源是摆在农村地区美术教师眼前的重要命题。
新课改的舞台上,农村地区和城市相比,虽然有一些物质资源和环境资源方面处于弱势,但在地方文化资源方面却有着和城市无法比拟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在此条件下做好课程资源的整合工作,校本课程的开发指日可待。
在美术教育工作者与出版社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期待着各具特色的美术实验教科书以及美术教材将不断出版并投入试用,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美术学习,也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支持。我们相信,随着新课改的推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农村美术教学中的这些误区会逐步得到消除的,农村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景将会非常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