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的民办高校课程建设的理论研究

2014-04-29 00:37孙静
俪人·教师版 2014年17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民办高校应用型

孙静

【摘要】教学是高等学校运行与发展的主线,而人才培养是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是我们每一位教学工作者要重点探讨的问题。做为一所民办院校,我们确立了基于“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下,如何合理规划课程、建设课程,本文进行了理论研究。

【关键词】应用型 民办高校 课程建设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招收本、专科人数以5%的速度增加,从毕业生就业趋势来看,更大量的是走向社会实际领域。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有更大的需求,有更迫切的愿望。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培养目标比较单一,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不强,学术性毕业生规模过大,专业应用型毕业生培养规模过小;同时,专业类型和涉及职业领域还比较少,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因此,应该抓住机遇,尽快地、坚决地予以扭转。要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毕业生就业去向,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实现毕业生教育的分类培养,结构优化;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实现应用型与学术型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共同发展。加强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促进人才培養与社会需求的有效衔接。

2.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美国是世界专业(应用型)学位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二战后美国专业教育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规模不断扩大,种类不断增加,专业学位教育层次与学术性教育层次对应,也分为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两个层次。在博士研究生层次,全美有500多个学科领域可授予博士学位,除传统的哲学博士(PHD)以外,有56种博士专业学位,10种第一职业学位。哈佛大学2001-2002年度授予学位总数为6791个,其中学术性学位2438个,占36%,专业性学位4353 个,占64%。从美国社会来看,很多行业把专业学位看作是进入行业、个人发展提升的重要依据,尤其在工商、教育、工程和护理等领域。

二、理论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坚持“应用型”课程内涵建设、促进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内涵建设就是教育教学质量精细化建设,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载体。切实走以教学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建设道路,就必须对学科专业、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目标、服务方向等进行科学定位。为此,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通过知识传承、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于一体的课程建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高质量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从实际情况出发统筹规划,全面推进教育教学内涵建设,加强课程建设在专业与学科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教学精细化管理,提高教学生态环境质量,作为全面提升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基于“应用型”的民办高校课程建设的理论研究的内容

1.研究边界的界定、研究思路

课程建设教学科学化就是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所以本课题主要是以课程教学管理基本原则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建立起课程教学管理决策系统、课程教学状态信息反馈系统、课程教学过程监控系统,进而实现对课程建设全过程动态的有效管理,确保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2.研究的主要内容

(1)适合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建设的理论;

(2)民办高校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的内涵研究;

(3)软件开发与应用职业的岗位需求标准探讨;

(4)基于应用型的民办高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3.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1)重点:基于应用型的民办高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与实践

(2)难点:民办高校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的内涵研究

4.研究的假设

(1)应用型本科教育既不能按照研究型大学来要求学生的理论又深又厚,也不能按照职业教育只要“够用”就可以,应该要求什么呢?应该要求理论“坚实”,就是理论的科学性很准确、实在,但是不要求过深。具体来说,一个正确的理论摆出来,把它说清楚,让学生能够掌握这个理论,就可以了。至于这个理论的来龙去脉、构成学派等等,就适可而止。应该着重于这个理论如何转化为实践,如何应用到实践中去。

(2)民办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必须改革学校的教学运行机制,这是搭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舞台”,所有的改革理念、内容与形式都在这一平台上展示与表演。

5.创新之处

(1)错位发展,选择好发展方向

对于民办高校来说,最重要的是办出自己的特色,扮演好与公办的“角色错位”,才可能立足发展。和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的课程建设体制要更灵活,课程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也更加贴近。

(2)课程建设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应选择多种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既包括理论层面的教学方法,也包括操作层面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不能片面强调某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要把多种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地组合运用。

6.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采用社会调查、学生问卷等形式了解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应用职业需求标准,了解学生就业取向、理想等情况。

(2)实践教学验证法:通过设计体现“应用型”的教学实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与实践效果研究。

(3)比较分析法:对改革后的课程实践教学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常规教学情况进行比较,以检验其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符合度。

(4)文献资料法:查课程建设理论,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相关资料;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吸取和借鉴先进的理念,形成“应用型”民办高校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7、技术路线

(1)通过研究学科和专业的内涵来确定课程建设的目标;

(2)通过塑造优秀教学团队来管理课程建设;

(3)通过强化教材建设来加强课程建设;

(4)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改革来体现课程建设的重点;

(5)通过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实施课程建设。

四、针对民办高校计算机编程语言课程建设总体思路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我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它也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计算机编程语言课程,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个难点,对于教师来讲也同样是一个教学难点;而JAVA语言是学生在大二或大三所接触到的另一门计算机编程语言,它与C语言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所以如何對这两门课程进行合理规划与建设尤其重要。现将对于这两门课程建设的总体思中归纳以下几点:

1. C语言与JAVA语言课程的改革与整合

C语言是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语言,JAVA语言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两门语言在基础知识点中有许相似之处,所以在学生学习C语言时对于基础知识点,如数据类型,常量、变量时要进行详细重点讲解,打好扎实的基本功,对于一些常用的算法也要让学生做到熟练。当学生学习JAVA语言时对于这一部分内容,就不要重点讲解,而对于对象、类等内容就要重点介绍,让学生区分与C语言的面向过程的区别。而这两门课在授课的过程中都要注重综合应用能力与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2. 教学方法与实践手段的改革

由于C语言与JAVA语言都是实践性较强的计算机编程语言课程,所以在教学方法中我们应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理论教学中教师通过PPT的授课形式讲解课程的理论知识,在实践课时教师针对所讲解的内容给学生布置基本训练与综合训练两大方面的实践习题。基本训练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完成,综合训练要在基本训练基础上加大难度,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研究来完成,这样既可以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点又可以开拓学生的野。

3. 开发利用网络平台教学资源

我们可以建设C语言与JAVA语言的网络资源共享平台,授课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电子课件、教案、实践教案、课程习题、教学视频上传到平台上,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这些共享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与复习,在平台上还可以进行模块性、阶段性测试来检测学习的效果。这样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有效解决在课堂教学中人数过多,师生沟通不便的问题。

五、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文主要针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与JAVA语言程序课程提出了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的几点建议,并在实际的教学中进行了相应的尝试,在一定的程度上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而如何更全面体现“应用型”这一人才培养目标,还需要配合教学体制多方面协调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汪禄应. 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J].大学教育科学,2005,(2)

[2] 潘樊元,周群英.从高校分类的视角看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9,(3).

[3] 顾明远.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经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6,(5).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民办高校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