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洪昇《长生殿》中潜含的民族意识和遗民心态

2014-04-29 12:39李冰
青年文学家 2014年17期
关键词:民族意识长生殿

摘 要:自清朝建立以来,多数的汉族知识分子对待异族执政以及执政的异族统治者的态度都复杂矛盾,他们在依附与抗拒间写下自己富有时代特色的作品,洪昇的《长生殿》便是其中的代表。

关键词:洪昇;《长生殿》;民族意识;遗民心态

作者简介:李冰(1989-),女,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级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元明清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7-0-01

洪昇所著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便是《长生殿》,《长生殿》一经问世就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轰动。“爱文者喜其词,知音者赏其律”,能产生这样的现象,自然与《长生殿》的艺术成就有难以割舍的关系,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这部作品深刻的历史内涵和丰富的现实内容的作用,因为正是这两个因素迎合了读者的需求,使《长生殿》受到了更多的推崇。在这部作品中,洪昇的民族意识在对历史事件的改写和叙述中,鲜明而深刻,下面本文分别通过三个不同层面来分析洪昇在《长生殿》中所表现出的民族意识和遗民心态。

一、重重矛盾中的帝妃之情

洪昇在《长生殿》中写出了李隆基和杨玉环之見的爱情,但是二者身份和阶级之间的鸿沟仍不可忽视:李隆基作为帝王,是统治阶级的代表,在国家危亡之际,帝王的爱也只是一种粉饰太平的托辞。在《惊变》与《埋玉》中,面对叛乱者的铁骑钢刀,身为帝王的李隆基仍然第一个需要保全自己。虽然作者在这里极力刻画李隆基的辗转于不舍,仍然不能改写最终杨贵妃死于马嵬的结果。洪昇为情而写下这段帝妃之爱,但是却不能只因情就能突破一切阻碍。显然,在这样的爱情故事中,国家最终是最重要的,无论是处于什么阶级,何等地位,最终都要服从于国家的利益要求,所以即便之后李隆基有感人肺腑的《冥追》《闻铃》《哭像》《私祭》《雨梦》《寄情》和《重圆》,这部作品仍然是部悲剧。从这里作者可以读出在洪昇心里国家的重要性和国家与人之间的关系。人是依附于国家的,人的所有选择和举动都在符合国家利益的范围内,即便是爱情,也是要以国家利益为先。洪昇作为汉人,作为信奉儒家文化的知识分子,他心中国家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的,能在清朝的统治中写下这样的戏剧,其实表现的不仅是其内容中所表现出的帝妃之情,更多地表现出的是洪昇对国家的看重以及洪昇对人和国家关系的认识。

二、曲笔下的安禄山造反

在《长生殿》中,作者除了为了表现李扬的纯真爱情将二人的关系进行了改写,也将对李扬爱情带来了巨大冲击也为唐代社会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的“安史之乱”进行了改写。事实上,作品中并未出现“安史之乱”这个称呼,也并没有出现在叛乱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的史思明。安禄山在整部作品中一共出现了八次,而他和当时的宰相杨国忠之间的文武不和的矛盾也几乎贯穿了他出场的始终。作者用杨国忠这一形象来不断推进安禄山的谋反,突出了权奸逼反的这一催化行的造反成因。这显然与史实是不相同的。在安禄山造反这件事中,虽然造反者是安禄山,但是无论是郭子仪,还是店小二,似乎都认为杨国忠应该承担更大的过责。

此外,作者在作品中几次提到安禄山的异族身份,甚至还借郭子仪和店小二之口称其为“杂种”。不管历史上安禄山叛乱是否应该作为民族矛盾来看,在洪昇的戏剧里无疑都是作为了民族矛盾来处理的。安禄山叛乱后,雷海青,郭子仪都斥责安禄山为“腥膻”,李龟年骂安禄山“腥臊”都是讲安禄山作为异族侵略者来诅咒的。这便表明了作者洪昇本人对异族侵略者的不满和仇恨。但是在这样的不满和仇恨之下,作者也并没有将唐代的这场祸乱的责任全部都推向外族人,而更多的是让杨国忠以及李隆基本人来承担责任,无疑表明了洪昇理性思考过明代灭亡的原因,以及他对清朝统治者的复杂态度。

三、历史反思中的作者自身的悲剧感

《长生殿》与其说是在写历史,不如说是在写洪昇对历史的感受,是洪昇作为汉人在满族统治者建立的朝代中的反思。洪昇出生时已是清朝统治者执政,他从未在旧朝生活过一天,因此他连“遗少”都算不上。但是他生活的地方是杭州,与扬州的距离极近,对于扬州人民曾遭遇的灾难和心中对清朝统治者的仇恨一定十分知晓。此外,洪昇的全家曾因父亲的罹罪而被发配充军,这使洪昇从小便在颠沛流离中生活,这样的经历无疑使洪昇对清朝统治者心存怨恨,并且洪昇周边的友人多是为反清复明而极力奔走的知识分子,他们的言行会对洪昇产生很大的影响。一方面,洪昇感激清朝统治者的清廉与开明,也庆幸他们对汉族知识分子的态度与政策;另一方面,在清代的文化高压下,自己的抱负并没有实现,而自己也因现在所处的时代而历经了很多磨难。

四、结论

综上所述,洪昇在《长生殿》借帝妃之情表现了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在利益有冲突之时,应以国家为重。此外,在对安禄山造反这一事件的描写上表现出了洪昇对安禄山异族身份的鄙夷的同时也认识到唐代遭遇这样劫难的根本原因还在于统治阶级自身的昏庸腐败。从整部作品来看,洪昇不仅对历史进行了改写,更对历史进行了反思,在作品中表露出自己的悲剧感和宿命感的同时显露了自己的遗民心态。

参考文献:

[1] 洪昇:《长生殿》[M].人们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徐朔方校注。

[2] 叶桂刚,王贵元:中国古代十大悲剧赏析.[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

[3] 马将伟.历史隐喻中的生命探索—生死之议与明遗民的生存抉择[J].2010年第28卷第2期。

[4] 苗怀明.《长生殿》、《桃花扇》与清初遗民心态. [J]晋阳学刊.1997年第2期。

猜你喜欢
民族意识长生殿
长恨歌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族意识”问题研究综述
论当前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日益强烈对我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影响
中华民族追逐“复兴之路”的历史足迹
论老舍文学创作中民族意识的多重性表现
从《长生殿》看帝王恋
根植民族 与时俱进
锦袜易生尘 何处觅长生——《长生殿》中“看袜”情节的文化解读
高云连环画 《长生殿》选页
洪和《长生殿》研究的世纪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