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吉狄马加的诗反映他寻根文化的心理意识,表达自己的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和民族文化。这贯穿在吉狄马加的全部诗歌创作中,成为他创作的源泉,其中隐含他的民族文化忧患意识,折射出他的民族文化情结。本文以《吉狄马加的诗》1、《吉狄马加诗选》2中的诗为文本分析其民族情感及民族文化诗风。
关键词:吉狄马加;民族情感;文化情结;彝族文学
作者简介:吉差小明(1987-),女,彝族,四川大凉山越西县人,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2012级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7-0-03
一、守望文化与理智思考
彝族诗人深谙深厚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这是彝族诗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民族创作素材。“那个地方的河流、群山、鹰的影子,始终漂浮在我的诗中,那里是我的精神故乡。”3吉狄马加作为彝族杰出的代表诗人。他用诗歌表达民族文化情结,并以诗歌的方式向世界倾诉历史、倾诉民族文化。在诗歌创作中,彝族传统文化始终是他诗歌创作的文化背景。
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着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这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活态存在于彝族民间日常生活中。在吉狄马加的诗歌里,逝去的祖先仍与后代子孙心灵相通。如《反差》这样写:“我看见我的手不在这里/它在大地黑色的深处/高举着骨质的花朵/让仪式中的部族/召唤先祖们的灵魂”。彝族有古老的文字——彝文。彝族原始宗教祭司—毕摩用彝文写下了数以千万计的彝文文献。这些彝文文献内容涉及社会、历史、天文地理、语言文学等。吉狄马加的诗里有不少有关彝族传统文化中表现崇拜祖先和彝族传统习俗中很多道德礼仪的东西。他对彝族传统文化的崇拜从其诗句中比比皆是,他说祖先的优美歌谣后人在不断传唱。如:“我仍然知道/我的民族那来自血液的历史/我仍然会唱/我的祖先传唱至今的歌谣/当然,有时我也充满着惊恐/那是因为我的母语/这背离我的嘴唇/词根的葬礼如同一道火焰……”(《身份》)。文字记载历史文化,这诗反映诗人对彝族古老文字的深沉挚爱,对自己母语的热爱。他曾写道:“如果没有大凉山和我的民族/就不会有我这个诗人”(《致自己》),“我个人深受彝族原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彝族的创始史詩和古老民歌。诗人需要从原始文化中汲取营养,这对诗人来说很重要。”4可见,彝族独特而深厚的传统文化对吉狄马加诗歌创作的影响是深远的。
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哲学思考,表达自己人类情怀和世界眼光。吉狄马加用诗歌表达对世界的认知,以哲学思维来表达抽象事项的思考,并赋予情感。如《时间》:“哦,时间:/最为公证的法官/它审判谎言/同时它也伸张正义/是它在最终的时刻/改变了一切精神和物质的/存在形式/它永远在死亡中诞生/又永远在诞生中死亡/它包含了一切/它又在一切之外/如果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东西真正地不朽/我敢肯定地说:那就是时间!”诗人在这里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遐思,通过时空隧道似乎看到一个民族遥远的过去,也似乎想到了长远的未来,更重要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的自强不息。“他的兴趣不在展列现象的纷繁,而在显示灵魂的深邃,吉狄马加的诗中跳跃着彝人之魂”5正如孙静轩说:“他表达的是,我想到了什么,着眼于一个民族、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显示灵魂的深邃,他走出了大凉山的山谷,以现代人的目光,从当代世界文化的角度去审视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实,才得以把握本民族的真实形象和精神,使之得到升华”。6
吉狄马加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知道他关注彝族人民的现实生活,关注彝族历史、传统文化。这对传承民族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情感表达与忧患情结
诗人的民族情感蕴含在诗歌的主题思想中及其字里行间。民族情感是个人或集体对自己民族所特有的一种情感。主要表现为对民族历史、民族文化的热爱。曾卓曾坦言:“写诗可以通过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因而减轻自己的痛苦,也通过诗来反映内心的自我斗争,努力提高自己内在的力量,从而支持自己不致倒下,不致失去对未来的信念。”(《诗人的两翼》)。吉狄马加的诗反映生活,被他的性格、情感、思想所渲染,贯穿诗人脉脉的情意。
吉狄马加写道:“我敬畏群山。因为我的部族就生活在海拔近三千米的群山之中,群山已经是一种精神的象征。”“群山是一个永远的背景。在那样一个群山护卫的山地中,如果你看久了群山,会有一种莫名的触动,双眼会不知不觉地含满了泪水。”“只要人类存在,诗歌就会去抚慰一代又一代人类的心灵。诗歌作为人类精神财富中永远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它将永远与人类的思想和情感联系在一起。诗歌永远不会死亡!对我个人来说,创作诗歌是我对这个世界最深情的倾诉!”7吉狄马加的诗歌突出强烈的民族意识、民族情感,宣泄了诗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忧患情结。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的集中体现。离开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就失去了生命力和创造力。“如果没有大凉山和我的民族/就不会有我这个诗人”(《致自己》)。他还谈到:“我写诗,是因为我的部族的祭司给我讲述了彝人的历史、掌故、风俗、人情、天文和地理;我写诗,是因为我在城市喧嚣的舞厅中想找回我丢失的口弦;我写诗,是因为我希望它具有彝人的感情和色彩,同时我也希望它属于大家。”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诗人不管走到哪里,不管生活环境怎样变化,但他对自己家乡的一切是那样深切地爱恋,哪怕一点一滴都以表达出厚爱。如“其实我是千百年来/正义和邪恶的抗争/其实我是千百年来/爱情和梦幻的儿孙/其实我是千百年来/一次没有完的婚礼/其实我是千百年来/一切背叛/一切忠诚/一切生/一切死……”(《自画像》)。吉狄马加曾唱:“我的歌/是多情的风/是缠绵的雨/是故乡山岗上/一只会唱歌的百灵/是献给这养育了我的土地的/最深沉的思念”;“我的歌/是含笑的泪/是初恋的潮/是远方地平线上/一条黑色的河/是献给我古老民族的/一束束刚刚开放的花朵”(《我的歌》)。他通过诗歌反映了彝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同时,他深刻地表达对自己的民族情感。隐现出民族文化忧患意识。
吉狄马加写到:“祝愿森林中的獐子”“祝愿江河里的游鱼/神灵啊,我祝愿/因为你不会不知道/这是彝人最真实的情感”(《星回节8的祝愿》)。诗人曾写:“在希望和绝望之间/只有一条道路是惟一的选择——那就是和平!”。这充分体现吉狄马加的人为情怀。“我写诗,是因为对人类的理解不是一句空洞无物的话,它需要我们去拥抱和爱。对人的命运的关注,哪怕是对一个小小的部落作深刻的理解,它也是会有人类性的”“我写诗,是因为渴望表达自己真实的感情和心灵的感受。我发现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感召着我”“我写诗,是因为希望它具有彝人的感情和色彩,同时又希望它属于大家”。9吉狄马加用诗句表达了他对自己民族的情感以及未来民族发展的坚定信心。他用他自己感人肺腑的诗句重新审视和思考自己民族的文化命运,特别是表现了一种在外来文化和多元文化冲击下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上的忧患意识。当然,这种传统文化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道德、习俗。
三、寻根文化心理
多元文化视野下的艺术创作呈现出的文化象征符号也是多元的。正如罗庆春说:“艺术是一种文化现象,特定的艺术是特定文化的象征性符号体系,在这一体系的建构过程中作为创造主体的艺术家,不可避免地面对这样一种生存悖论:他既与生俱来地受到特定文化类型、审美规范的限制,又从艺术创作的独特性方面不得不有意識地逃离和超越自己所从属的文化模式。”10在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学、民族诗歌一方面要表现民族文化,展示民族智慧,弘扬民族精神,另一方面要成为民族情感交流、文化融合的媒介与桥梁。
吉狄马加在成长过程中受彝族文化和汉族文化的熏陶,在两种文化环境中进行比较研究,在他的诗句中也不难发现他曾经遨游中国的和外国的各种诗体的诗海中,汲取了丰富的文学营养。其诗是彝族文化和汉族文化共同培育的一朵诗文化的奇葩,他的诗既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特质,又散发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可以看出他多元文化视野和民族精神的彰显,表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悟和诗学个性。
吉狄马加是翱翔在当代诗坛的雄鹰。从他的诗中可以读到一个民族的未来。如“我曾一千次/守望过天空/那是因为我在期盼/民族的未来/我曾一千次/守望过群山/那是因为我还保存着/我无法忘记的爱”。(《彝人之歌》)在创新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文化方面,民族诗歌可以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吉狄马加的诗歌不仅折射出深厚的彝族文化意蕴,也反映了人类文明意识。这体现出他既有宽广的胸襟与深邃的哲理,又有诗美的呈现与精神的诉求。如:“我是这片土地上用彝文写下的历史/是一个剪不断脐带的女人的婴儿/……/啊,世界,请听我回答/我——是——彝——人”(《自画像》)。诗中饱含着诗人对民族深沉的爱,同时也自豪地向世界传达了“我是彝人”,以表明民族身份的体认与延续文化的使命。
结 语
吉狄马加诗歌反映了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群体意识,诗人透过诗歌去思索一个民族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文化传统。这种不断思索不断自问或他问的检索人生意义就是其诗句给人的启迪!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一样在前进的路途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从而走向新的旅途。
综上所述吉狄马加诗歌所表达的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意识、民族情感等。可以说,吉狄马加诗人是当代彝族社会从过去的奴隶社会跨越到社会主义社会时期成长起来的新时代文化代言人。同时,他也是当代民族文化受到外来多元文化冲击下进行反思型的文人。
注释:
[1]吉狄马加著,梅丹理译:《吉狄马加的诗》,四川文艺出版社,2010年11月第二版。
[2]吉狄马加:《吉狄马加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92年6月。
[3]阿牛木支:《丰富多彩的彝族当代诗歌》,文艺报,2012年2月6日。
[4]吉狄马加:《一个彝人的梦想》,第385页,作家出版社,2009年。
[5]流沙河:《序<初恋的歌>》,《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页,1985年第3期。
[6]孙静轩:《序<一个彝人的梦想>》,《当代文坛》,1987年第6期。
[7]吉狄马加著,梅丹理译:《吉狄马加的诗》,四川出版集团 四川文艺出版社,2010年11月第二版。
[8]星回节,又称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
[9]吉狄马加著,梅丹理译:《吉狄马加的诗》,第410—414页,四川文艺出版社,2010年4月第一版。
[10]罗庆春:《灵与灵的对话——中国少数民族汉语诗论》,第61页,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1年7月。
参考文献:
[1]吉狄马加著,梅丹理译. 吉狄马加的诗[M].四川文艺出版社,2010.4.
[2]吉狄马加.吉狄马加的诗[M].四川文艺出版社,2004.4.
[3]吉狄马加.遗忘的词[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12.
[4]吉木狼格.静静的左轮[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8.
[5]吉狄马加.吉狄马加诗选[M].四川文艺出版社,1992.6.
[6]蒋登科.氏族精神:作为母题与参照——论吉狄马加的诗歌创作[J].当代文坛,1994.(4).
[7]罗庆春.论吉狄马加诗歌的文化品格[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5).
[8]孙正华.论吉狄马加诗歌的语言风格[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7).
[9]胡沛萍.独立而执着的精神之旅——论彝族诗人吉狄马加的诗歌创作[J].西
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10]邱婧.世界的民族诗歌 民族的世界诗歌——聂鲁达与吉狄马加的诗歌比较研究[J].2011.(5).
[11]西渡.守望文明——论吉狄马加的诗[J].青海社会科学,2011.(5).
[12]晓雪.民族魂魄 人类情怀——再论吉狄马加的诗[N],文艺报,2013.4.3.
[13]杨清发.站在世界时间上的吉狄马加——评吉狄马加的诗集《时间》[J].民族文学研究,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