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芸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要改变长期以来学生被动的、依赖的、接受性的学习方式。要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就要求我们在研究教法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的研究,尤其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理论依据
近年来,很多学者根据乔姆斯基的生成语言理论和克拉申的语言习得论提出:人们使用语言的能力主要不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而是习得的。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因此,想要提高语言教学质量不应只在“教”上下功夫,还要在学生用来习得语言的“策略”上做文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兴趣,激发动机,引导学生去发现。
二、现实意义
(一)培养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高中英语学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
学生创新能力是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的。如果我们只重视知识的讲解,不重视由浅入深、形式多样的英语交际活动的创设,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也无从谈起。因此,改变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培养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终身教育的需要,也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新世纪的教育应该是“为发展而教育”——为学生的发展而教育,为社会的发展而教育。作为教师,最重要的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三)自主性也是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特征
高中学生已具备了自主学习的基础,不满足于教师强制性的练习和讲解,他们更多地需要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只有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策略
(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归纳语言规则
英语作为一个语言体系,除了自然习得外,适当利用语言规则的监控作用来完善语言学习也是必要的。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是有能力在接受大量相关信息的输入后,积极参与思考、自主探索及自行归纳出语言规则的。
(二)阅读技能训练
1.精读。精读课的重点是加强语言基础知识,提高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能力,特点是围绕课文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主要结构。为保证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的有效发挥,课前可安排少量的pre-reading和词典查阅工作。课堂上的Practice环节主要采用教师指导下的讨论、交流、点拨和创造性操练。然后,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重点段落进行背诵(Reciting)。在Writing这一环节,可安排单句翻译、关键词造句、段落默写或课文概写等。
2.泛读。泛读课的重点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词汇、全文理解和速度是形成阅读技能的三个基本要素,而中心环节是全文理解。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了解文章主旨和段落大意的基础上,画出主旨与段落的“关系图表”,熟悉文章结构。接着对文中的重点词句及文化背景知识进行理解。讨论部分不仅包括情景和段落衔接,还包括作者的写作意图、方法、手段等。推断部分是发挥学生思维和想象空间的重要环节,包括故事结局、故事续写等。通过实践与探索,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把握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3.听力技能训练。在日常交际中,听甚至比读更为直接、快捷地使我们获取各种语言信息,指导并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听力技能,也是培养独立学习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听力教学与听力测试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尝试的听力教学模式为2L3D——Lead-in、Listening、Description、Discussion、Dictation。听力导入是学生听力训练的前提和基础,通常采用情景导入、讨论导入、词汇导入、猜测导入、竞赛导入等手段为学生听语言材料做准备。听后的描述部分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活动的叙述和场景、人物关系、因果关系的描述。讨论的内容因听力材料而定,最后落到笔处。听力资源的选取不限于直接瞄准高考的“听力训练材料”,而应拓展到各个方面:高一阶段可以听一些fables, tales以及简易有趣的stories,高二阶段多听一些riddles, jokes和humours,高三阶段可增加时事、新闻报道等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4.指导自我评价。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对事物的看法由自己来调节。学生要学会学习,必须要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调节和自我监控。通过不断地对学习过程、方法、效果的分析,及时反思在学习中的得失,从中领悟出自己的学习规律,与此同时去获取和发展新的元认知知识,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总结,帮助学生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相长
要提高教学效率,只研究“教”是不够的,还应研究“学”。忽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和研究是目前我国语言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教学的本质和意义在于教学生学会学习——“教是为了不教”。对学生进行各种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指导,授以学生“捕鱼一技”,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产生从“学会”向“会学”的质变,在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乃至终生学习能力的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