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林 梁宏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的快速发展以及共同所表现出的相对于发达国家经济的差异化特征,学术界兴起了一阵新兴市场研究的热潮。其中实际经济周期的研究者们也试图通过新兴市场的研究来对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体系进行完善与补充。文章归纳了至今所总结出的主要的新兴市场的一些差异特征,并且站在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角度,借鉴前人的研究对这些差异进行了理论解释。
关键词:新兴市场;实际经济周期;趋势冲击;利率冲击
经济周期一词来源于宏观经济理论中新古典学派的实际经济周期(Real Business Cycles)研究,是指对宏观经济中各变量的波动特征,包括变量的波动性、持续性以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诞生于上个世纪末的新古典学派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以及它所开创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的研究方法被作为宏观经济研究的主流研究框架一直沿用至今。经过20年的研究发展,以发达国家为基准的RBC研究已经构筑了较为完备的DSGE理论模型体系。同时其它国家(主要指的是非发达国家)的RBC研究也主要是借用以发达国家为基准市场(Benchmark Market)的RBC模型来对本国的经济周期进行研究,显然这种研究模式并不能体现出这些国家经济的差异特征。近年来随着金砖五国的兴起,人们比以往更加关注于新兴市场的研究,以新兴市场为基准市场的RBC研究体系正在构建之中。
一、 新兴市场的经济特征
发达市场的经济周期波动特征在经过大量的总结和补充工作以后,基本已形成了广泛的共识。而新兴市场经济的波动特征的研究工作则开展较晚,在经过Aguiar和 Gopinath(2008)、Neumeyer和Perri(2005)和Fernández和 Zamora(2011)等大量的研究和总结之后,目前也已形成了较为一致的特征共识。
1. 新兴经济体宏观经济变量波动的二阶矩特征。在对主要经济数据(包括GDP、投资、消费、贸易平衡以及利率等)的二阶矩阵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发现新兴市场经济体具有一些区别于发达国家和以发达国家为基准市场的理论体系的一些显著特征。Aguiar和Gopinath(2008)分别选取了13个新兴市场国家和13个典型小国开放特征的发达国家,对它们1980年~2003年间的经济波动数据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比新兴市场和发达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数据的二阶矩,发现新兴市场经济相对于发达经济体具有以下差异性的特征:(1)新兴市场具有较高的经济增长率的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经济波动幅度,新兴市场GDP的波动幅度大约为同时期发达经济市场的2倍;(2)在新兴市场,消费的波动要大于GDP的波动(Aguiar的研究结果中,消费的波动是GDP的1.45倍),而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证方面,在发达国家的经济中,消费的波动都是略小于GDP的波动的;(3)在贸易平衡的波动方面,发达国家贸易平衡与经济只表现出较为微弱的负相关性,但是在新兴经济体中,贸易平衡與GDP却有较高的负相关关系(在Aguiar的研究中,这两个市场的贸易平衡与GDP相关系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17和-0.51);(4)新兴市场相对于发达经济体具有更高的贸易平衡的波动,前者约为后者的2倍。
2. 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国家的贸易差异。Mendoza(1995)从贸易的角度对经济数据的波动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了比较。发展中国家相对于发达国家不仅具有更高的GDP的波动,同时贸易条件的波动也几乎有同等幅度的放大,数据显示GDP的波动略高于贸易条件的波动,约为1.3~1.6倍之间。贸易条件与GDP的相关关系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对于发达国家(G7)贸易条件与GDP之间存在非常高的正相关关系(基本都在0.9左右);而对于其它发展中国家或者新兴经济体,贸易条件与GDP的相关关系并不高, 平均只有0.25, 其中还有不少国家GDP与贸易条件之间的相关关系还是负数。
另外从长期来看,对于新兴市场国家(或发展中国家)伴随着较高增长速度的是长期呈恶化趋势的贸易条件的波动。例如从1980年至今,我国的贸易条件下降近20%,韩国、印尼、墨西哥、秘鲁和委内瑞拉等国下降的幅度也都接近于50%,印度、土耳其、南非和哥伦比亚的下降幅度在10%左右。这期间贸易条件上升的发展中国家包括阿根廷,上升幅度不足10%。发达国家贸易条件的波动并无一致的上升或者下降的规律,多数发达国家贸易条件在上下10%以内波动。
3. 利率与经济波动的相关性。Neumeyer和Perri(2005)、Uribe和Yue(2006)则是从利率的角度对不同市场的经济波动进行比较。从利率的角度来看,在新兴市场,利率的波动与经济的波动(GDP)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负相关性,而对于发达国家,这个特征却并不存在,GDP与当期的利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无一致的正的或者负的相关关系。通过计算不同提前或者滞后期的利率与GDP的相关系数——COR(GDPt,Rt+x)发现,在新兴经济体中,GDP与不同提前或者滞后时期的利率的关系呈现偏左一期的“U”型趋势,即x=-1时COR(GDPt,Rt+x)的值最低,随着x的增加或者减少COR(GDPt,Rt+x)的值都是上升的,并且在较短跨期的期限内(|t|<5)COR(GDPt,Rt-x)都是处于负值区间。而对于发达国家来讲COR(GDPt,Rt+x)呈现的是偏右一期的“n”型趋势,即x=1时COR(GDPt,Rt+x)的值最高,随着x的增加或者减少COR(GDPt,Rt+x)的值都是下降的。另外当x>0时COR(GDPt,Rt+x)基本都是处在正值区间,当x<0时COR(GDPt,Rt+x)则基本处于负值区间,这就使得在x=[-1,1]的区间内COR(GDPt,Rt+x)的值是快速的从负数上升到正值的。这种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利率与GDP关系的“U”型趋势和“n”型趋势上的差异也说明了,在新兴经济体中,是倾向于利率的波动是引导经济的波动的,而在发达国家则是倾向于经济的波动引导利率的波动的。
4. 新兴市场的区域相关性。新兴市场经济体还表现出区域相关性的特征。Fernández(2011)用最新的数据对新兴市场的经济波动重新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Neumeyer 和Perri和Aguiar和Gopinath所总结的新兴经济体的一盘特征继续普遍存在,同时他将注意力放在了新兴经济体产出和利率的区域相关性上。他将新兴经济国家进行了区域划分:拉丁美洲新兴市场国家和非拉丁美洲新兴市场国家(主要是东南亚新兴市场)。研究数据显示,在两个新兴市场区域内,各新兴市场国家的GDP和利率是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的。在拉丁美洲区域,新兴市场国家间表现出较为明显的GDP的正相关性;而在东南亚区域也有类似的情况,除了菲律宾与其他国家的GDP的相关系数较低之外,韩国、泰国和马来西亚各国之间的GDP相关系数都在0.6以上。相对于GDP指标,利率波动的区域一致性则更为明显。在拉丁美洲区域,除了阿根廷之外,其它各国的利率的波动表现出更加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各国(除阿根廷之外)的利率波动与区域的相关性都在0.5以上,在东南亚区域,這个比例更是高于0.7。这是由于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借贷所面对利率的风险升水受到整个区域经济风险的影响,Fernández发现各国的EMBI(Emerging Markets Bond Index)波动的区域趋势明显,这表明投资者对于风险规避的情绪是区域性的,即当区域中一国的风险爆发时,投资者风险规避的情绪必将向周边市场扩散,导致周边国家的EMBI也会紧跟着上升。同时在世界经济逐渐走向一体化的进程中,各区域之间的风险波动也具有一致性。数据显示,各区域(拉丁美洲、中东和北非、亚洲)之间的EMBI的波动也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区域之间EMBI波动的相关性都有显著的提高。2000年~2010年相较于2000年以前,不同区域之间EMBI相关系数都有5%~24%的提高。
二、 理论研究
对于新兴市场所表现出来的差异特征,实际经济周期的研究者们也尝试了多种途径进行理论解释。在早期的工作中,研究者们一般是通过参数值选取的差异来区分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或发展中国家)。在生产函数中,劳动所占的收入份额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是存在差异的,发达国家劳动所占的收入份额大约占到2/3,而在发展中国家劳动收入的份额是要小于资本的。例如在我国用不同方法的估算所获得的劳动所占的收入份额在1/3到1/2之间。Mendoza(1995)则将这种思路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展。他将以往的单一商品的模型扩展为三种商品——进口商品、出口商品和非贸易商品。首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口和出口的商品是不同的,发达国家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而发展中国家则是反过来。其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不同产品的生产以及消费效用上都存在差异(用生产函数和效用函数中参数的不同取值来区分)。另外外生冲击的参数也进行了区分,在发达国家贸易条件冲击与技术冲击之间是正相关关系,而在发展中国家或者是新兴经济体,这两者的相关系数是负数。
根据新古典的增长理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在生产力上的差异在于技术与资本存量的差异,Mendoza(1995)的模型则暗示,资本存量的差异对于贸易部门(主要是制造业)的影响更为明显,因为贸易部门的生产相对于非贸易部门(主要是服务业)更具有资本弹性。由于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劳动的自由流动,因此各部门的劳动者工资--劳动的边际产出相同。由于发达国家具有较高的资本存量,因此使得发达国家在贸易部门有较高的劳动的边际产量,而在非贸易部门,由于资本存量的影响相对贸易部门要低,因此体现在非贸易部门的边际产量的差距较贸易部门要小一些,所以在发达国家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的相对价格要小于发展中国家。在新兴市场国家拥有较高经济增长率的情况下,一般都需要有较高的资本积累和技术的进步,而这两点对于贸易部门生产力的提升要高于非贸易部门,因此新兴市场国家相对于发达国家其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的相对价格是拉近的。这也导致了新兴市场国家相对于发达国家或者世界经济的两个价格波动特征:(1)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趋势,最终体现为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条件的长期恶化趋势;(2) 非贸易部门价格的上升趋势,最终体现为新兴市场国家实际有效汇率的长期上升趋势。
虽然类似Mendoza(1995)这样的处理解决了贸易与经济波动关系在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之间存在的差异,但是仅靠选取不同的参数值并不能完全解释GDP的波动幅度以及消费与GDP波动的相对大小等等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间存在的差异,于是后来的研究者更倾向于在新兴市场波动根源上寻找差异特征的原因。Aguiar和Gopinath(2008)认为新兴市场经济的波动很大一部分源于频繁的政策转向。Aguiar认为新兴市场具有较高的GDP波动幅度以及相对GDP更高的消费的波动是因为新兴市场具有不稳定的经济发展趋势。当经济的下降趋势形成时,人们会形成经济下滑的预期,同时做出减少消费、投资等相应的举措。但是当经济的发展趋势突然转向,例如由下滑转为扩张,也许是因为这种转向主要是通过政府政策而不是因为经济本身的内在原因,人们可以很快的形成转向的预期,预期到未来经济的扩张所带来的收益并马上在消费上做出反应。也许这时经济的扩张并没有来得及反映到总产出上,但是消费上的反应已经领先于GDP了,因此就导致了在新兴市场中消费的波动要大于GDP。相对于以发达国家为基准的模型,Aguiar所建立的新兴市场的RBC模型中除了包含一个在长期趋势附近波动的技术冲击变量之外还包含一个技术增长趋势的变量,当增长趋势变量不变的时候,技术具有稳定的增长(或者衰退)趋势,经济的波动只来源于技术冲击变量的波动,这时所表现的就是发达国家经济的波动特征。当赋予趋势变量具有较高波动的时候,表现的就是新兴市场经济的运行特征了。
除了趋势变量之外,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新兴国家经济的波动还与利率有关,这不仅仅是因为在新兴市场表现出的利率与GDP的较高的负相关关系,而在发达国家并不存在这种关系。同时还因为在新兴市场国家里,利率的波动也较发达国家要高得多(前者约为后者的3倍)。Neumeyer和Perri(2005)和Uribe和Yue(2006)通过研究发现,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利率的波动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要多出一部分。对于新兴市场来说,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所面对的实际利率(国家利率)包含两个部分:世界利率和因国家信用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差距所要面对的风险升水部分--国家点差(Country Spread)。而对于发达国家来讲,一般都拥有良好的主权信用,因此国家利率仅包含世界利率部分(或者国家点差仅占很小的部分)。所以新兴市场国家所面对的国家利率的波动自然也要高于发达国家。从数据上来看,新兴市场国家的国家点差的外生波动是不小于国际利率的,Uribe和Yue(2006)的研究中前者约为后者的2倍,而对于我国国家点差的外生波动的幅度与国际利率的波动幅度相等。对于新兴市场国家来讲,国际利率是外生的,国家点差的波动则同时包括外生性和内生性。研究发现国家点差的波动同时受到国际利率和该国的经济数据的影响(如GDP、投资和贸易平衡)。例如当一国经济扩张、贸易盈余增加时,该国的主权风险和国家点差都会下降。然而这样就会导致一个结果:外生的国家点差冲击对于实体经济产生反向的影响,而经济的反向的波动又反过来对国家点差产生影响(称为“反馈”作用),这种“反馈”作用加剧了国家点差波动的同时也加剧了实体经济的波动。Uribe和Yue(2006)将利率冲击(包括国际利率冲击和国家点差的冲击)引入到RBC模型的研究。他们发现对于新兴市场,国家点差受到的实体经济的“反馈”影响使得经济和国家点差的波动增加了大约1/3,而国际利率的波动不仅直接对经济的波动产生影响,同时还通过对国家点差产生影响,从而对经济间接产生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新兴市场来说,源于利率冲击的经济波动占到整个经济波动的1/3,而对于发达国家由于仅受到国际利率的影响,缺少国家点差对国际利率外生冲击的间接传递和国家点差自身的波动影响以及经济“反馈”作用的放大效果,这都使得利率冲击对发达国家经济波动贡献的影响要微弱得多。
Fernández(2011)在Uribe和Yue(2006)、Neumeyer和Perri(2005)研究的基础上增加了风险的区域相关性,他认为新兴市场国家的国家点差的波动具有区域的一致性,即经济以及对于利率的风险升水的波动受到该国所处经济地区的整体波动趋势的影响。他在Uribe和Neumeyer等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多国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将区域经济的波动趋勢加入到国家点差的冲击中,将利率的国家差异部分——国家点差分为国家性的差异与区域性的波动两部分。同样,世界利率的波动参数美国的3个月的实际利率数据获得,国家点差以及国家点差的区域性波动冲击的参数趋势则由该国的EMBI和该国所处区域的EMBI的数据获得。Fernández(2011)的研究显示,利率的波动对于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波动有重要的影响,国际借贷者对于区域整体的风险认识的波动(表现为整个区域的EMBI的波动)使得该经济区域内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波动以及利率的波动有一定的正相关性。这也解释了如果一个经济区域内,一国爆发了违约风险,国际贷款者对该区域内其它各国的风险升水也将上升。
三、 总结以及研究展望
随着新兴市场在整个世界经济比重的上升,新兴市场对于世界经济的影响也变得比以往更加重要,这使得研究者们开始重视对于新兴市场的研究工作。在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体系中,相对于几十年的、主要以发达经济体为模板的研究,短短十年左右的对于新兴市场的关注以及积累的研究成果还是远远不够的。中国是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本文所总结和解释的新兴市场所体现出的差异特征基本也都存在于我国,甚至也是我国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所在。因此以新兴市场为模板的研究及其结论对于我们研究中国经济是更加有指导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Stock J H, Watson M W.Understanding cha- nges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ycle dynamics.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 2005,3(5):968-1006.
2. Aguiar M, Gopinath G.Emerging markets bu- siness cycles.The trend is the cycle.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8,115(69):102.
3. Mendoza E G.The terms of trade, the real exchange rate, and economic fluctuations.Inter- national Economic Review,1995:101-137.
4. 梁宏,费方域.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中的国际贸易.现代管理科学,2012,(1):2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项目号:05BJL018);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号:2007BJB026)。
作者简介:全林,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梁宏,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
收稿日期:201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