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庆飞 高清 李厚锐
摘要:文章通过胜任力建模方法构建了转型升级背景下人力资源经理的胜任力结构维度,由一介四因子构成,它们分别是:人才管理、战略前瞻、组织发展和个体行为。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和信效度的检验,此模型总体拟合度较好。最后对各维度的内涵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企业转型升级;人力资源经理;胜任力
一、 引言
本文的大致结构如下:第二部分主要是对已有文献的总结与回顾,并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文献回顾的主题将会聚焦在企业转型升级、转型升级情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经理的胜任力;第三部分是对整个研究过程的介绍,包括研究方法、样本的选择、以及详细的流程;第四部分是对研究结果的数据分析;第五部分是对概述本研究的结论、对理论和实践带来的贡献、以及其不足之处;最后是对全文的总结,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二、 文献回顾
1. 企业转型升级。我国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提出了工业转型升级一说,是将“转型升级”一词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喻义转型与升级是两个相互依存的概念。而目前在学术界对“转型升级”概念的界定大都是分开阐述,即分成转型和升级两个部分。吴家曦和李华燊(2009)认为,企业的转型升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企业的转型,另一个是企业的升级。他们进一步将企业的转型又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企业进入新的行业或领域,是基于技术和业务的视角;另一种是企业的组织结构与模式的优化,是基于管理的视角。而企业的升级则被定义为企业提升自己的競争优势和能力的过程,这种竞争优势和能力的获取既可以通过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也可以通过提升企业在自身所处产业链的位置。所以,总的说来,企业的转型升级可以看作是组织系统性的变革(孔伟杰,2012),它涉及到企业的技术、业务、管理体系、价值链位置、以及产品的附加值。虽然各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路径和方式不同,但高附加值、高环保要求和低能耗是他们的共同目标(金碚,2011)。
在对企业转型升级的概念进行界定之后,接下来看看目前我国企业转型升级的概况。吴家曦和李华燊(2009)以浙江省1851家企业为样本,对我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基本状况进行了大规模的统计。结果表明,浙江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转行、转轨和创新。其中转行类的企业占35.8%;转轨类的企业占44.5%;创新类的企业占20.2%。而由于我国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更多是从代工开始,因此,杨桂菊(2010)选取代工企业为研究对象,专门研究了它们转型升级的路径。作者基于吴家曦和李华燊(2009)对企业转型升级的理解,从企业的竞争能力与价值链位置的动态变化来定义转型升级各个阶段,将代工企业的转型升级路径大致上分为四个阶段:代工生产、代工设计、自主品牌和国际品牌。
除上述之外,还有一些学者探讨了企业到底该如何进行转型升级,以及影响转型升级的因素有哪些。例如,杨桂菊和刘善海(2013)认为,为了快速实现转型升级,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社会网络关系,并从中进行模仿和学习;而企业家精神与组织文化则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孔伟杰(2012)的研究则表明,创新是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手段,而企业的规模影响效果更显著:企业越大,转型升级成功的可能性则越高,而中型企业则具有更强的转型升级动机。并且这两类企业转型升级的目标有所区别,大型企业大多实施的是行业的转型,而中型企业更多实施的是企业类型的转型。
2. 人力资源经理胜任力。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胜任力研究由来已久,密歇根大学的Ulrich教授与他的团队从1987年开始每隔5年时间,就进行一轮全球范围的人力资源专业人员胜任力(HR 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的调查。最近的一次调研活动是2012年(Ulrich et al.,2013),共有20013人参与到此次调查,结果表明,人力资源胜任力可分为六个维度,它们分别是:战略定位者(Strategic Positioner)、可信任的实践者(Credible Activist)、能力开发(Capability Builder)、变革代理(Change Champion)、人力资源创新与整合(Human Resource Innovator and Integrator)、技术推动(Technology Proponent)。
而作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领导者,其胜任力要求与一般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有着一定程度的差异。Lawson和Limbrick(1996)的研究表明,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高级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所需要具备的核心胜任力包括:目标与行动管理(Goal and Action Management)、职能和组织领导力(Func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Leadership)、影响力(Influence Management)、商业知识(Business Knowledge)、人力资源技术(HR Technical Proficiency)。而在当今动态的变革商业环境下,人力资源经理为了存活并获得更好的发展,应该要具备以下十项技能(Welford,2005):自我意识(self-awareness)、个人形象(Presence)、服务导向(Service Orientation)、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团队管理(Group Communication)、辅导能力(Coaching)、影响力和谈判能力(Influence and Negotiation)、构建关系能力(Relationship Building)、变革与创新能力(Innovation and Change)、结果导向(Results)。Selmer和Chiu(2004)则以香港的人力资源经理为样本,探讨了为了获得在未来更好的发展,作为人力资源经理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四种胜任力为:变革代理(Change Agent)、职业技能(Professional Personal Skills)、创新与危机管理(Innovation and Crisis Management)、组织知识(Organizational Knowledge)。我国的陈万思和赵曙明(2010)则以独特的样本——最佳雇主企业,对人力资源总监的胜任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人力资源总监的胜任力模型,共由四个维度构成,分别是:战略管理、变革管理、职能管理和员工关系管理。
3. 转型升级情境下的人力资源经理胜任力。由于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大多是基于行为事件法,因此具有很强的情境依赖性,企业所处环境的不同,对人力资源经理的胜任力要求也将随之不同。吴春波等(2010)对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的纵向案例研究也表明,企业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人力资源部门所承担的角色和需要的能力是不同的,它是随着企业的转型及升级而不停地演化,形成一条与企业转型升级相匹配的演化路径。
如前文所述,本文将企业的转型升级看作是一种系统性的变革,因此,处于变革情境中人力资源经理的胜任力模型必将与处于稳态环境下的有所不同。已有许多的研究表明,职能化管理的角色将慢慢离人力资源部门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人力资源部门的战略角色和职能,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变革管理将很难进行区分(Ulrich et al.,2013),其工作的核心就是将企业的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执行进行有效的匹配与整合。这种匹配与整合的工作有可能依靠的是对组织实施文化变革(Edgley-Pyshorn & Huisman,2011),也有可能像Ulrich等(2013)最新一轮的调查结果所显示:作为变革代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需要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整合和支持组织的行动,需要控制变革的步伐,创造组织变革所需要的能力。他们继而给出了实现变革代理职能的三个切入点:制度(转变组织的模式)、主动性(让变革得以发生)、和员工个体(让员工的转变匹配组织变革的需求)。为了引导变革,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向所有人员解释为什么要进行变革,克服变革的阻力,让主要的利益相关者主动参与到变革中来,推动变革决策的制定等;而为了变革的持续推进,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将变革程序制度化、标准化和流程化,需要确保组织变革的能力与资源需求,对组织结构进行梳理或再造,鼓励各部门之间相互沟通,让员工持续学习。
综上所述,虽然前人已经有一些有关人力资源经理胜任力的研究,但是由于胜任力的动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内容将会有所改变。而我国工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背景,也让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重大变革情境对人力资源经理的胜任力要求也势必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接下来就将对这种变化是否发生以及结果如何,进行深入地探讨,研究转型升级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的胜任力。
三、 研究设计与过程
1. 调查问卷的形成。本研究最终形成的调查问卷是通过以下几条途径汇总而成:①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从中找出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相关的胜任力要素;②对9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包括3位负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企业高管、3位人力资源经理和3位人力资源部门普通员工)进行开放式問卷和访谈,访谈之初,先对企业转型升级的含义进行解释,其具体含义和类型来源于吴家曦和李华燊(2009)的研究成果,将企业转型升级的类型划分为转行、转轨、创新和整合,开放式问题为:“当企业处于转型升级情境下,对人力资源经理的能力要求有哪些?它们的具体行为表现是什么?”;③将32位EMBA和53位MBA学员进行分组讨论,以4人~5人为一小组,让他们回答上述同样的问题。
汇总上述途径获得的胜任力要素之后,经由4位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学者的讨论,对其中意义相近的项目进行整合,出现频率低于两次的项目进行剔除,并结合已有人力资源经理胜任力研究成果,将不是特别重要的项目也进行删除或整合,形成最终的问卷,共计胜任力项目17条,并在问卷后面附上了相关控制变量,例如:企业所处行业、工作年限、学历等。
2. 样本。样本是从全国各地随机抽取的各种类型企业的工作人员,以邮件的形式共发放问卷172份,回收172份,其中有效问卷共166份,样本有效性为96.5%,其中人力资源相关工作人员共38份,非人力资源相关工作人员128份。
四、 数据分析
1. 探索性因子分析。本研究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在此之前,对样本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KMO值为0.895,结果显著,证明该样本适于用来进行因子分析。接着采用最大变异法结合碎石图,对17项因子进行检验,各因子载荷使用正交旋转,共得到四个高阶因子,其总体方差贡献度达74.4%,我们将其命名为:人才管理、战略前瞻、组织发展和个人行为,作为转型升级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的胜任力维度。具体的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2. 验证性因子分析。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之后,我们为了更好地验证各因子之间的拟合程度,采用AMO-S17.0软件对另一半数据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使用常用的几个验证性因子分析的衡量指数,结果表明,该胜任力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具体的结果如表2所示。
3. 问卷的信效度分析。对样本总体进行Cronbach's α检验来考察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若其大于0.9则表明一致性程度高。结果显示,该问卷的总体α系数为0.944,其中,人才管理、战略前瞻、组织发展和个体行为各因子的α系数分别为:0.870,0.903,0.854,0.882,说明此问卷总体一致性较高,各分维度的一致性也接近要求的值。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因子负荷都达到了模型拟合的需要,具体参数如表2所示。
五、 结论与展望
人力资源管理的情境化特征,使得人力资源经理的胜任力随着企业面临的环境变化而有不同的需求。本文通过常用的胜任力建模方法,通过文献搜集、企业人员访谈、小组讨论、专家评审以及问卷等步骤,构建了转型升级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的胜任力模型,是一个4因子模型,各因子我们将其命名为:人才管理、战略前瞻、组织发展和个体行为,其具体内涵如下。
(1)人才管理。处于转型升级背景下的企业,许多经理们反映的即是对人才的匮乏,由于要进入不同的行业领域或者是进行创新,对新型人才需求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因此,人力资源经理需要对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储备有着系统的规划,能够识别出适合企业新业务或新市场需求的人才,能够对他们进行招聘选拔,并配合适当的培训和激励措施,以发展并留住企业未来的人才。
(2)战略前瞻。与其它的许多研究相同,中国情境下,企业对人力资源部门的战略性需求并不是很高,大部分经理与高管都认为人力资源部门最需要的是对战略的执行,让人力资源相与企业战略相匹配。因此,作为人力资源经理就需要能够贯彻实施企业的战略,很好地解读国家及企业的各项政策法规,还要熟悉企业所处行业的特点及发展环境,并具有宏观的视野来提升人力资源的能力,为组织提供竞争优势。
(3)组织发展。处于转型升级的企业,其组织架构大都会进行重新梳理、人员结构也会有大规模的变动,特别是处于并购类型转型升级中的企业。此时,为了使得企业在此系统性变革过程中保持竞争力,人力资源经理要能够很好地与高层领导一起进行组织结构重塑,平衡各方的需求制定合理的新的薪酬绩效体系,要能够很好地进行跨部门的沟通,还要善于处理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冲突事件。
(4)个体行为。此因素在调研与访谈过程中出现的范围较广,频率较多,说明在转型升级这种动态复杂的环境下,人力资源部门与其它部门的员工对人力资源经理的个体特征更加地在意。他们要在变革情境下善于与员工进行沟通,能够做到平易近人,有很强的责任感。在企业转型升级期间,难免会有很多新的政策规制的出台,这就要求他们能够做到诚实守信,对说过的话和许下的承诺要努力实现,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冲突,而在解决各種冲突矛盾时,他们还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以免加剧冲突的升级。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的转型升级起步阶段,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问题势必将成为研究的焦点。本研究以人力资源经理的胜任力为主题,试图探索企业转型升级时期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并构建了四因子模型的胜任力模型,这也是对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研究的起步阶段,今后应该对人力资源经理及专业人员的各种角色和能力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 陈万思,赵曙明.中国最佳雇主人力资源总监胜任力模型研究,管理学报,2010,7(9):1308-1315.
2. 金碚,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中国工业经济,2011,(7):5-25.
3. 孔伟杰.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浙江省制造业企业大样本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12,(9):120-131.
4. 吴春波,高中华,洪如玲.民营高科技企业成长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角色演化模式研究——基于H公司的案例研究.管理世界,2010,(2):127-140.
5. 吴家曦,李华燊.浙江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调查报告.管理世界,2009,(8):1-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团队最大帮助者和最积极建言者对团队创新和适应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社会网络的分析视角,项目号:G020401)
作者简介:谭庆飞,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高清,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李厚锐,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
收稿日期:2013-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