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云莲
【摘 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将2009年—2013年应用静脉留置针的9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480例(采取护理干预措施),一组为对照组486例(运用常规护理方法),对两组使用静脉留置针发生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对静脉留置针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的,其发生并发症的与运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发生并发症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静脉留置针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避免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效果明显,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并发症;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459-01
随着静脉输液理念的更新,安全输液已成为我们日常输液的基本。我国80%住院患者需接受输液治疗,85%以上的护士>75%工作时间用于输液。而套管针因其操作方便、灵活,不仅能够减少患者的静脉穿刺次数,而且可保护静脉、减轻疼痛,为护士的工作带来方便,提高工作效率。但若未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同样会引起相关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现对2009年—2013年,对静脉留置针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具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计966例,均为2009年6月—2013年12月我科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男400例,女566例。年龄35—88岁,平均(55,1±8.5)岁,其中胃癌342例,肠癌269例,化疗231例,其他123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0例(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486例(运用常规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护理干预措施:
2.1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正压接头连接不紧密;输注高浓度液体或脂肪乳等高价营养液后未及时冲洗导管;经套管针抽血或输血,冲管不彻底;封管方法不当;病人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1〕。
护理干预措施: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封管方法:封管应采用连续、不间断、边推边退出针头的方法,封管液推注速度宜慢,使其充满整个导管腔〔2〕。有研究表明,生理盐水可以替代肝素钠作为封管液。因生理盐水能维持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与体内钠水平衡及血液循环密切相关。将生理盐水充于留置针内可防止血栓形成,且无需配液,方法简单,尤其适应于有出血倾向、凝血机制障碍和肝肾功能不全等不宜采用肝素的病人〔3〕。
2.2液体外渗的原因分析:①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②病人躁动不安。③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接触面积太大。〔4〕
护理干预措施:为避免液体外漏,护理人员需增强自己的专业水平,提升穿刺的成功率;引导患者适当活动,使输液侧肢体与心脏处于平衡状态;穿刺部位上方衣服需尽量宽松,防止局部血流回流受阻;刺激性强的药物出现外渗后采取局部封闭。
2.3静脉炎的原因分析:由于导管对血管壁的摩擦、撞击作用,造成血管痉挛和血管内膜损伤,血管内膜损伤后释放组胺、5-羟色胺、缓激肽等炎症介质,这些物质能扩张小血管 ,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从血管中渗出,导致机械性静脉炎。
静脉炎的分级: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协会规定:一级:隐痛,穿刺点周围红肿,穿刺点周围局部变硬。二级:轻微触痛,穿刺静脉局部红肿,穿刺周围局部变硬。三级:明显疼痛,整条静脉红肿,整条静脉条索状改变。四级:局部疼痛,红肿或有脓性分泌物流出,静脉条索状改变>2.5cm.
静脉炎的干预措施:①严格掌握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按照静脉留置针产品说明书的建议,一般留置时间为3—5天。若时间过长,血管通透性增加,就有可能导致液体渗漏,从而引起导管堵塞或发生静脉炎,而导致留置针失败。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消毒范围要大,直径为6cm—8cm,干后进行穿刺,防止手污染针头或穿刺部位,再次输液时重新消毒。套管针脱出部分勿再送到血管内,防止细菌性静脉炎的发生。保持穿刺部位皮肤清洁、干燥,经常更换胶布的固定位置,防止刺激皮肤。留置针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异常时及时处理。定时更换透明敷贴。留置期间,经常更换穿刺部位。③嘱患者在活动时注意保护留置针,以免脱针,选择粗直、弹性好、易固定的静脉,避开关节部位。操作时动作轻柔,减少留置针穿刺时来回移动,从而减轻对血管内皮的损伤。④输入刺激性药物时输液前后要用生理盐水冲管〔5〕,在输液过程中,可以用毛巾热敷穿刺点上方,每次15—20分钟,同时注意控制输液的速度。如在应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减慢输液速度,避免可能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6〕。有条件的患者可在穿刺静脉的上方贴上水胶敷贴,可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2.4皮下血肿的原因分析:①准备进行穿刺的血管选择不当。②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③静脉留置针穿刺比头皮针穿刺难度大。
护理干预措施:①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粗直、有弹性、远离关节、血流丰富、无静脉瓣、利于固定的血管为宜。穿刺时应尽量选择上肢静脉,以头静脉、肘正中静脉为宜。输入化疗药时,静脉留置针的留置部位应避开关节,尽量避免选用上肢贵要静脉及其分支,因该静脉对强刺激性药物更为敏感,容易发生静脉炎。如特殊情况或病情需要在下肢静脉穿刺,则在输液时应抬高下肢20—30°,并对相应肢体给予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缩短药物在下肢静脉的滞留时间,有效减轻药物对下肢静脉的刺激〔7〕。
②皮下血肿多数是因为穿刺及置管操作失误,若护士的技术生疏,动作不准确等都会导致血管壁损伤而出现皮下血肿。护士在穿刺前需要检查血管的弹性,关节、韧带、接近神经的静脉,提高自己穿刺的成功率。穿刺动作需尽量稳、准.。〔8〕
2.5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血栓形成的原因为血液的高凝状态,静脉内膜损伤,静脉血流缓慢。肿瘤病人化疗后频繁出现恶心、呕吐、纳差、疲乏等反应,自主活动时间减少,卧床休息时间增加,都可以造成血流缓慢至血流瘀滞。
护理干预措施:定期评估血液粘稠度,遵医嘱及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注意穿刺肢体保暖,以免血流瘀滞及血液循环不良;抬高患者,盡量避免压迫置管肢体,以防血流缓慢;避免患侧肢体输液和静脉注射。为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穿刺时尽可能首选上肢粗静脉,并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在不影响输注速度的前提下,选用留置针应以细、短为宜,因相对较小的静脉留置针进入机体血管内漂浮在血管内,可减少机械摩擦及血管内壁损伤,从而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9〕。
3 结果:
两组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期间发生的静脉炎、导管堵塞、静脉血栓、液体外渗、皮下血肿有显著意义(p<0.05)
4 讨论
对静脉留置针实施护理干预,可使病人在输液中感觉舒适,且能保持静脉管道的持续通畅,便于抢救,且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宋士霞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3,3(2),1516
[2] 王宏柏CDC关于导管相关感染预防的最新观点〔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3,3(2)1516
[3] 梁红玉,朱国兰。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所致静脉炎的探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10):11131114
[4] 宋士霞。静脉留针的应用及护理〔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3.3(2):1516
[5] 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70373
[6] 刘文华 浅静脉穿刺留置静脉留置针在心血管病房的应用体会〔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0,1992)
[7] 王风勤,关于静脉留置针穿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8);1844
[8] 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0373
[9] 张小静 国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4)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