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文存
摘 要:心理地图一旦构建,是十分牢固的,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关键词:心理地图;构建;综合解题能力
心理地图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绝不能一蹴而就,通常需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外部轮廓阶段,即在初学阶段,对地理空间或地理事物、地理规律的最初印象。
第二,内部细致化阶段,通过学习、训练,对地理空间或地理事物、地理规律逐渐明晰清楚。
第三,完善阶段,经过长期的学习、训练后,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完整清晰的地图模型,能根据需要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有效解决实际的地理问题。使心理地图不断得到完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培养学生构建心理地图呢?
一、将所学到的地理事物落实到地图上,是培养中学生空间定位能力、构建心理地图的起点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为了让学生养成乐于读图的良好习惯。“一本一册”是我上地理课的必备用书。问题探究从“图”开始,探究过程在“图”上进行,探究结果归纳在“图”上,巩固练习多用《地理填充图册》。要求学生将所学到的地理知识一一落实到地圖上。另外,板图、板画(手绘画)的教学运用也很重要。这样长此以往,就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初步的心理地图,顺利完成心理地图形成的起步阶段。
二、做好图文转化工作,是构建心理地图的基石
以文释图、以图释文、以图释图等图文转化工作可以使学生形成的心理地图逐步明细清楚。如课文有关太阳直射点移动的一段文字,可以用下图来解释。
■
三、加强读图、用图能力的训练,是构建心理地图的关键
初学时要由繁到简,即由纷繁复杂的地理事物或现象中,概括几点带有规律性的地理规律并画成简图,以利于理解掌握。如“世界大洲和大洋分布图”,如果直接看世界地图是抓不到要点的。 如果简化为几何图,就简单多了。而在复习时则要在概括性极高的地理简图上不断补充各种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增加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通过转化加深理解和识记地理知识,加快心理地图的形成。
四、增强地理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综合解题的能力,以实现心理地图的“沉淀”
要让学生牢固地构建心理地图,增强地理问题意识是必不可少的。所谓地理问题意识,就是面对一幅地图时要有:这是什么图?与本图相关的地理问题有哪些?等的知识链接。例如,面对“经纬网图”时要问:经纬网是什么?有何作用?如何定位?东西南北四半球如何划分?你能根据经线(或纬线)的间隔条数,推算出经度(或纬度)吗?等等。如这一系列问题都能回答,说明这一幅图在学生心中已经形成了比较牢固的心理地图。
心理地图一旦构建,是十分牢固的。今后我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完善和发展,使学生更快地构建心理地图,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作者单位 青海省大通二中)
?誗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