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宣验记》中的宣佛思想

2014-04-29 22:59陈雅芳
青年文学家 2014年20期
关键词:因果报应

陈雅芳

摘 要: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思想广泛传播,出现了专门宣扬佛教的“释氏辅教之书”之一的刘义庆的《宣验记》。书中“因果报应思想”、“观世音显验”、“敬佛奉法得福报”、“不敬佛奉法者受惩”、“佛教故事的运用”等内容都明显体现了其宣佛的思想,为佛教在当时的宣传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宣验记》;释氏辅教之书;宣佛思想;因果报应

[中图分类号]: B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0--01

佛教东传,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较广泛的传播,佛教思想观念逐步为世人所接受,并融入到志怪小说的写作中。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第六篇“六朝之鬼神志怪书”中说的:“释氏辅教之书……遗文之可考见者,有宋刘义庆《宣验记》,齐王琰《冥祥记》,隋颜之推《集灵记》,侯白《旌异记》四种,大抵记经像之显效,明应验之实有,以震耸世俗,使生敬信之心,顾后世则或视为小说。”《宣验记》便是典型的“释氏辅教之书”。

一、《宣验记》的创作背景

刘宋时期,佛教大规模发展,引发了佛经翻译高潮。各种记述佛法感通、高僧事迹、阐发佛理的论、传、记、志也纷纷出现。

《宣验记》的撰写者刘义庆晚年皈依佛教,与一些高僧交往频繁。据梁慧皎《高僧传》记载:“有天竺沙门僧伽达多、伽罗多等,并禅学深明,来游宋境,……受临川康王请,于广陵结居。”又有唐法琳《辨证论》卷三《十代奉佛上篇》载:“宋世诸王,并怀文藻,大习佛经。每月六斋,自持八戒。笃好文雅,义庆最优……麾下将士,咸使诵经。著《宣验记》,赞述三宝。”当时佛教文化的昌盛,刘义庆与其交往甚多的僧人通力合作,完成了中国小说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宣验记》。

二、《宣验记》蕴含的宣佛思想

1.因果报应思想

佛教传入中土后,三世与因果报应的观念与中土固有的善恶果报观念相融合,很快被中土人所接受。在六朝时期的志怪小说中,因果报应的观念也便成为创作的一大主题,记载了许多因果报应故事。

《宣验记》中关于因果报应的记载也较多。大概是遵循“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模式来撰写,主要是写现世报,即此生造孽,此生受到报应。如“沛国周氏”条中的周氏由于在幼年的时候残害幼小的燕子,种下了恶因,在周氏有了自己的子女之后,恶报便来了,其子女都是哑巴,这便是《宣验记》中宣扬的“恶有恶报”的体现。

2.观世音显验

六朝时期,社会动荡,人们生活不安稳,总希望能出现奇迹,得到救助。观世音救助的题材正好符合当时人们的心理需求。

《宣验记》中有不少条目涉及到观世音救难的,如“车母”条、“沈甲”条、“高荀”条、“毛德祖”条等,主要体现在崇尚佛法者可以脱难免灾。一般的故事结构大概是这样:主人公即将面临灭顶之灾,或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有的遇到追杀,有的遭遇大火,有的得重病,有的面临死刑,而在此时,主人公只要口念观世音,无论在何时何地,观世音便会显灵,助这些遇难者转危为安,化险为夷。观世音救难的描述赤裸裸地将佛法之广大表现在人们的面前,虽然故事过于简单,形式过于呆板,但对于身处困境又需要希望的百姓带来了寄托,有利于佛教思想在平民中的宣揚。

3.敬佛奉法者得福报,不敬佛奉法者受惩

《宣验记》既然是“释氏辅教之书”,理所当然要宣扬佛法无边,因此其中有不少“敬佛奉法得福报,不敬佛奉法受惩”的例子。

魏晋南北朝时期,八关斋仪式盛行。《宣验记》记载八关斋的条目较多,主要从两个方向展开,一是奉斋者得福,二是破戒者得咎。“郑鲜”篇是得福报的例子,郑鲜虽然命短,但通过持斋奉戒,最终寿命得到了延长。另一方面,破戒者也得到了相应的惩罚,如“天竺有僧”篇,由于前世偷食破戒,今生只能是做牛以乳相馈来消除前世所造之罪,体现了八关斋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了敬佛奉法的重要性。

《宣验记》还记述了不少不信奉佛法而受到严重惩罚的例子,包括不遵守对佛的承诺而受罚、对佛像的不敬,不信佛者疾死。例如“吴主孙皓”条中,吴主孙皓将尿浇灌在佛像头上,而后阴囊肿痛,求医不得反而更痛,宫中有人笃信佛者便问孙皓是否求佛,旁边婇女便提醒孙皓尿佛像之事,孙皓警醒,将佛像供奉并认错,从而当夜病便痊愈,从此,受五戒,供养众僧,一心向佛。《宣验记》通过描写蔑视佛者而受到惩罚的例子,让人们相信佛法之厉害,从而达到宣佛的作用。

4.佛教故事

佛经中有着大量的故事、寓言、史诗等文学作品,这些作品都极具奇异色彩,与当时人们的求“怪”心理相吻合,便被当时文人引入到志怪小说中。在《宣验记》中,“鹦鹉救火”条便是如此,该条讲述的是鹦鹉通过沾湿羽毛洒水救火,从而感动天神为其灭火的故事。从内容情节上看,该则故事似乎没有蕴含佛教色彩,但实际上,在三国时期的康僧会译的《旧杂譬喻经》中记载着一则情节基本相同的故事,而《旧杂譬喻经》出现在《宣验记》之前,由此可见,《宣验记》几乎是原文引用佛经里面的故事。

《宣验记》虽然其叙事之简单,故事不大生动,少有情味,但释氏辅教之作,大率如此。《宣验记》中的宣佛思想确为佛教在当时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全集·古小说钩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M].北京:中华书局,2010.

[3]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

[4]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5]王伟强.佛教与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D].陕西师范大学,2006.

猜你喜欢
因果报应
《远大前程》之因果报应主题分析
《史记》的悲剧美及其成因浅论
解读芥川龙之介小说《蜘蛛丝》的思想内涵
简净、空灵与禅意
简论《李公子救蛇获称心》故事的主题研究
《子不语》果报故事内涵研究
论古代戏剧中的因果报应
莎朗·斯通:遭遇“因果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