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014-04-29 22:09高虹
新课程学习·中 2014年2期
关键词:动手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高虹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实施有效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结合自身固有的经验与知识,积极探究新知,从而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同时,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思维活动变得异常活跃。论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能力;培养策略

动手操作能力是一种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它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教学知识。以人类的思维作为视角进行分析,学生在亲自动手之后,可以加深学习的理解和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不但可以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大大地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抓住学生好奇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循循善诱,有效地体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教学课堂上亲自动手、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

一、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动手操作

数学这门学科是非常抽象的,然而这门学科是源于生活实际的,为此,在实际的情境当中还原数学知识,以使学生由生活实际当中感受数学的发展,明确实际生活跟数学知识的紧密联系。教师通过自身的实际生活实践和经验,能够创设跟教学知识有关的情境,启发学生动手操作,以使学生比较轻松地感知事物的表象,再通过教师总结出问题的实质,进而让学生更加有效地理解数学知识。学生由动手操作再到概括教材内容的过程,就是一种思考的过程,是数学知识从形象化转化到抽象化的过程,这种教学的策略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和智力,为学生从抽象到形象、从理论知识体向实践的转化奠定了基础。比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个问题的时候,可要求学生借助一些不同长度的木棍,再要求学生拼三角形,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能够得知在某些情况下三根木棍是不能够拼出三角形的,然而能够调节木棍的长度进行拼接。这样,学生在不断地探究之后,逐步明确了三角形的一些特点,此时,教师再加以引导,那么就能够使得学生明白“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个问题。

二、鉴于学生好奇和好动的特点,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学的特点就是好奇心强和活泼好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抓住学生的这一显著特点,有效地启发学生操作和摸索,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操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讲解圆周之前,要求学生准备好直尺、绳子、纸条、软尺等,在回家之后想方设法对自行车车轮的半径与周长进行测量。学生都非常好奇,又感觉比较好玩,因此,他们想出了一系列的方法进行测量。有的学生在车轮上做记号,然后测量车辙;有的学生直接使用软尺缠绕在车轮上;还有的学生在车轮上缠绕一根绳子,再借助尺子对绳子的长度进行测量。尽管学生的测量结果存在差异,也不是非常得准确,然而这使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热情,学生也感受到了动手实践的乐趣。在这个前提下,教师和学生再一起探讨圆的半径和周长之间的关系就变得非常容易了。

三、在简单的运算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摆脱旧的、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在适当的时机,要求学生借助搭一搭、拼一拼、摆一摆等活动探究问题的规律和奥秘。比如,教师在讲解“17减9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先让学生拿出17根小棒(其中,10根是1捆,再加上7根),再从其中拿走9根,看一看需要如何拿出?这样,学生进行了以下的操作:①从17根小棒中拿出7根,再从10跟小棒中中拿出2根,最后的时候就剩下8根了。②先从10跟小棒中拿出9根,剩下1根,在将这一根与7跟加起来就是8根。③把另外的7根和这一捆的小棒打开,这样一共是17根,再从中数出9根,最后还剩下8根。在教师的启发下,要求学生完整有序地表达自己拿出小棒的整个过程,再要求其他的学生进行评价,这样大大地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印象,实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实践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是源自实际生活的,可以说,实际生活中到处都存在数学知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结合教材的特点,跟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接触到生活实际,明确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是到处存在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用到的和看到的实际生活问题,设计一系列具备较强实践与操作的实践活动。比如,教师在讲解如何计算平行四邊形面积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以小组作为单位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向长方形转化。这样,学生在剪和拼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将平行四边形顺着它的高剪开之后,通过平移之后加以拼接,一个长方形就拼成了。然后要求学生对这种变化的情况进行比较,学生便不难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长方形的长,而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长方形的宽。在最后的时候,学生在经过讨论之后,得出了由于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以宽,因此,平行四边形的面就是底乘以高。学生在亲自操作之后,通过观察和分析,提高了自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总而言之,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需要综合课前、课堂与课后等各个方面的渗透。学生在动手操作之后,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而且还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从而有效地分析和解决一系列的数学问题,明确了数学知识的重大意义,

增长了智慧和才能,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李欣.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中小学电教:下,2011(4).

[2]平先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1(5).

[3]佘长平.浅析小学生数学学习良好习惯的养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4).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动手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幼师手工课教学和动手能力实践探究
动手能力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培养
“折纸”中蕴含的数学思维与动手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