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西部地区农村建设

2014-04-29 00:44刘源茂
学理论·上 2014年2期
关键词:城乡差距协调发展

刘源茂

摘 要:城乡发展的不平衡自社会分工便逐渐开始,城乡发展不平衡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之于中国特定历史、地理环境、政策导向等,发展至今,城乡发展不平衡这一情况变成亟待解决之题。

关键词:城乡差距;西部小镇;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4-0029-02

一、西部地区城乡发展现状

(一)无数据总体直观感受

根据中国农业大学公共管理系主任张正河教授在一篇报道中提到[1],在他的学术活动和旅游中,从接触的外国游客和学者中了解到,根据他们接触的范围对中国有三种不同的评价。

1.初次来中国,看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他们认为,中国拥有现代化的城市、豪华的宾馆、完善的基础设施、较高的生活水平,是一个发达国家,旧金山、洛杉矶、东京、伦敦、巴黎也不过如此。

2.对于了解河南、山西、陕西、新疆及东北,吃住在县城的人来讲,中国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

3.如果在中国工作时间较长,对农村有较深认识,去过诸如甘肃、贵州、青海、内蒙古等地的农村,在乡镇、村庄体验过一段时间。他们认为中国是一个还很落后的发展中国家。

(二)以城乡差距调查报告为工具的分析[2]

以下主要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城乡基础设施几个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1.2012年四川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2012年,四川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30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001元[3]。即使从这平均以后的数据便可看出差距,更不用言明市级城市与西部农村之间的差距。

2.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一谈到教育,总离不开教师,教育资源中的人力配置。2009年,时任教育部长的周济坦言,“如果说现在城乡之间教育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的话硬件差距有,但最重要的差距是教师队伍的质量。”[4]城乡教师队伍资源配置不均衡主要表现为:(1)农村教师总量不足;(2)从职业素养来将,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存在一定差距。

3.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情况对比。根据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2008)及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及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年鉴可以看出:(1)全国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从1990年的121.2亿到2008年的7368.2亿;(2)城市道路数量各指标增速较为明显,2000年到2008年城市道路长度平均增速为6.18%,城市道路面积平均增速为8.28%,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平均增速为8.53%。(3)从1990年到2008年,全国乡级道路长度呈现不断下降趋势;(4)农村公用设施投入,从1990年的不足90亿到2008年的不足1 000亿。可以看出,无论城市还是乡镇,国家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均有投入;但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二元化特征还是较明显,在西部这一对比更是明显。

二、加强西部农村建设

近年来,政府对于新农村建设也是大势开展,不能不说尽心,但收获与结果之间似乎总很难让人满意。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而笔者认为,对西部农村加强建设更是亟待解决之问题。

(一)增收创收方面

1.加大投入、开创以自然条件、人文条件为基础的发展道路。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十六次会议于1958年6月3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自此,农业税取消。对农民来说,不能不说这十分具有诱惑力。但是,事实上,在西部地区,土地荒置很严重,农村有活力的劳动力十分短缺。可以看出,在西部农村,取消农业税对扭转农民种地缺乏积极性并未起到很明显的效果,这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土地给农民带来的附加价值并不高。

面对西部农村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但民族文化特征明显;经济相对落后但潜力深厚;有高原大山、河谷盆地、丘陵阶地、沙漠草原,因此,这些自然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西部农村发展,但是也应该看到机遇。现代人生活方式追求原生态,追求自然。在这种情况下,西部自然地理环境与多彩的人文元素,无疑为其提供了一条发展之路。因此加大投入、开创具有集群效应的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疗养院等为一体的食住在自然的发展道路,并通过媒体的宣傳作用,吸引民间资本进入该区域。

2.完善就业体系。各乡镇加强信息搜集和发布工作,搭建劳务对接平台,合理引导农民在农闲或空余时间有序外出,赚取农业外的额外收入;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农民工技术;制定帮扶政策,鼓励外地农民工返乡就业,带动本区域的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对于满足条件的农村工作者,给予贷款、担保等优惠。

(1)乡镇联盟,鼓励企业到乡镇。将距离较近的乡镇、村落进行整合、重并。可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规模化、承包化、专业化、标准化、订单化进行农村管理,可以对规模化的承包单位或个人进行补贴;让出让土地的农民再成为股东,每年分取一定红利,也可以在本地给承包的农场主打工,农场主也可以接受一年或两年的政府统一固定价格收购,由政府通过物流公司把农产品直接送到超市、单位饭堂、酒家及正规的农贸市场等,以保障产品的销售渠道。

(2)以创业带动就业。记得曾经看过一篇报道,一个山东小伙在外务工期间了解到网上销售,通过学习,回乡在网上卖起自家蔬菜。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对农村居民进行就业指导带动其创业,例如此例中的电子商务,这其中就涉及物流公司,而乡镇上的物流现在基本是很缺乏的,尤其在西部地区。如果某区域电子商务较多,需要物流公司周转的货物多,相信必然可以带动该区域物流公司的发展,并创造一定就业机会。

(二)教育投入与户籍改革

国家在西部地区实施的“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以下简称《计划》)为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缩小东西部差距,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城镇与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父辈为子女“跳出农门”、获得较高社会地位举家搬迁也是造成农村建设动力不足、“空心村”出现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西部地区农村建设,必须通过投入,分配与城市相平衡甚至更优的教育资源来稳固农村建设。除了加大投入,同时需推进农村、城镇户籍改革,用制度稳定人心。

1.教育一体化。以实现城乡各级各类学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办学标准统一,政府应尽量从根本上消除城乡二元制的结构问题,为农村教育发展创造大环境。

2.政府出台得比较好的政策应该严格贯彻落实,例如,“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建议酌情把一部分优秀教师投入农村子女教育中,并且保证这一批教师的生活质量达到比较优良的水平。如果所教学的班级,进步突出,可酌情通过政策给予一定的、比较有诱惑力的鼓励。

3.通过市场配置,使教育与市场接轨,如果能将民间资本引入农村教育市场,必然能使农村基础教育这块市场活跃起来,农村教育资源这个“蛋糕”变得更大。

(三)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2007年3月,温家宝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水利、道路、电网、通信、安全饮水、沼气等设施建设。集中力量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国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改造。加快安全饮水设施建设,今年再解决320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1.“要致富,先修路”这句谚语虽然简单,深刻的揭示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某区域或地方发展的重要性。从城市化进程的过程,我们可以得出:某区域基础设施越完善,某区域发展越成熟。”但是,可以说,国家对农村基礎设施建设这一块是严重缺失的,农村居民生病,必须考虑乡镇医院的基本医疗器械是否可以治疗基本常态病症,乡镇医生是否可以信任;农民出行,道路是否安全,道路是否通畅;购物,周边是否有小型商品店,可以满足区域基本生活需求。因此,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全靠政府是不可能的,但是很大的程度上需要政府引导,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真正能吸引到开发商,企业的投资,那么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才有希望。

2.丰富农村居民生活。留守农村的居民本不多,生活单一,城市居民多彩多姿的生活总是吸引群众的。比如可以将这一部分工作交给“大学生村干部”,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在其见多识广又充满朝气的年纪为丰富村民生活尽力。

3.试点建设、建立责任人制度。由于西部乡村的复杂型,建议由试点乡镇开始,将责任落实到专家个人,比如A专家或专家团负责A乡镇的调研,A专家与该乡镇形成紧密联系。每个试点的乡镇由相应的专家或者专家团负责到底,希望据此能真正了解不同乡镇的特殊情况,因地制宜发展乡镇经济、乡镇教育。

三、总结

与工业化、城市化相适应,农民向城市转移是现代化的必然。但农民进城并不等于“农村遗弃”,因为以目前中国人口的巨大基数而言,就算每年转移2000万人进城,也得数十年时间才能使乡村人口的绝对数比城市人口更少[5]。而直接以农村为基础达到全民城镇化,不仅在现阶段可以实现新农村建设,而且在未来的城市化过程中也可以避免某一大城市的人员拥挤,做好现在的规划,城市化将更和谐。

参考文献:

[1]第一食品网[EB/OL].(2006-11-21)[2013-09-12].http://www.

foods1.com/content/90433/.

[2]道客巴巴[EB/OL].(2013-2-20)[2013-9-12].http://www.doc88.com/p-778380446592.html.

[3]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EB/OL].(2013-1-21)[2013-09-12].

http://news.sina.com.cn/c/2013-01-21/035926080961.shtml.

[4]王宪平.我国城乡中小学教师资源配置失衡问题及对策[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1(5).

[5]任中平.村民自治究竟应该向何处去[J].理论与改革,2011(3).

猜你喜欢
城乡差距协调发展
新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建设与缩小城乡差距的思考
国内在探讨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的突破口方面的研究综述
城乡初中生媒介素养状况调查
“一带一路”背景下重庆港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
河南省“四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均等化制度变迁路径分析
基于非参数核密度估计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分析
有效提高表达能力,拉近城乡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