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流动问题探析

2014-04-29 21:05戴琼瑶
学理论·上 2014年2期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流动人口城市化

戴琼瑶

摘 要:城市化是中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长期驱动力,但它在提升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度的同时也产生了系列问题,人口流动就是其中一个。首先从基本含义与发展过程入手对城市化进行概述,接着以人口流动作为研究对象,在罗列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流动的基本特点与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学与人口学的相关理论对人口流动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化进程;流动人口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4-0116-02

一、城市化概述

1.基本含义

城市化,又称都市化、城镇化,指的是从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传统农村社会向以服务业与工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转变的过程。内容涉及产业结构的变化、地域空间的变化、人口特征的变化等。

2.发展过程

城市数量逐渐增加,城市面积逐步扩大,从零散分布的孤立城市点缓慢演变为集成分布的城市群与城市带,与此同时,城市人口比重逐渐提高,农村人口比重逐渐减低,这一系列的变化演讲就是城市化的发展过程。我国的城市化从1949年开始起步,并在1996年开始实现工业化的同时正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二、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流动基本特点

1.群体性年轻化

2013年9月1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3》报告中称,根据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约为28岁,超过一半的流动人口出生于1980年以后。从数据可见,与上一代相比,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外出年龄更小,群体性年轻化特征明显。

2.农村流向城市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进入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的阶段,这一现象从历年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报告中也有所体现。每年的人口流动队伍中,向城市流动的农村人口占据较大比例,其中,进城的农村人口比重约占全部农村转移人口的八成左右。相关专家更是预测,未来10年我国累计需转移的农村人口数量约在1亿以上。

3.内地流向沿海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3》等相关数据资料显示,人口主要是由中西部内陆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流动,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这也折射出人口流动的地域选择倾向多是以经济发展程度为主。

三、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流动主要问题

1.户籍制度中的归属不清

户籍制度是国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公民的出生、死亡、法定地址等基本人口信息进行收集、确认与登记,并以此为依据与标准来保障公民在教育、就业、社会等各方面福利的制度。由于户籍制度直接与公民可享受的权利挂钩,因此,不论是城乡间的户籍差异还是不同城市间的户籍差异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流动人口的权责归属问题。对于农村流动人口,虽然他们的现居住地与劳动力输出地是在城市,但由于其农村户口的性质,在承担较高生活成本的同时却难以享受当地标准的社会保障权利,两者之间存在不对等的现象。对于在不同城市流动的人口,虽然他们的户籍性质是城市,但受限于所在地政策的规定,也很难享受到当地的福利,这一问题普遍存在于社会保障福利、医疗卫生福利、购房、就业、子女教育问题等多个方面。与此同时,还可能会滋生不良的寻租行为,即以对手持政权的官员进行贿赂等方式来取得城市户籍。

2.医疗保障中的疾病危险

流动人口的健康风险意识普遍较弱,居住环境恶劣,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出现疾病时,部分人因经济困窘,很少主动就医,延误治疗时机。以农村流动人口为例,受限于当地的经济发展程度与社会保障水平,许多农村人口并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医疗卫生保障,部分村民在身体出现疾病时都采取自行医治或放弃医治的行为,这也给他们的健康埋下一定隐患。一旦他们开始流动,潜伏在其体内的疾病就有可能在流动的过程中带入到迁徙地。与此同时,他们在迁徙地区也无法短期内立刻享受到医疗卫生福利,这就进一步加剧了疾病隐患,特别是对于部分潜伏性的传播性疾病,更容易在人口流动的过程中出现疫情的散发与疾病的传染。这一问题容易被个人、社会与接收企业所忽视,隐患性大。以北京为例,近些年,北京非京户籍麻疹的成人病例平均约占报告病例的60%。

3.居住管理中的安全隐患

流动人口以务工为主,他们在城市中的居住地多位于城中村,该居住地的特点就是临时性强,变化性大,管理松散。一方面,许多业主并没有与前来租赁的流动人口签订租住条例,对其的监管度不足。另一方面,部分流动人口是群体性的迁徙,多是以同乡居住为主,容易占地为王,形成帮派。这在无形中为流动人口的居住地带来了安全隐患,提高了流动人口的犯罪率。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根据湖州市法院系统于2011年7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期间审结的共1 463份与流动人口犯罪相关的判决书统计结果显示,1 463份判决书中,共涉及2302名流动人口罪犯,其中以抢夺罪、抢劫罪、敲诈勒索罪、盗窃罪、诈骗罪和掩饰隐瞒犯罪为主。关于城市化进程中由流动人口所引起的犯罪问题,在2012年全国两会时,北京市检察院副检察长甄贞委员曾提到,“目前,流动人口犯罪已占各地犯罪总数70%以上,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甚至达到90%之多。”由此也可以折射出流动人员在居住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越来越明显。

4.農业发展中的土地荒废

中国目前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田的播种耕耘是重要的生产活动。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务工,特别是青壮年群体的集体外出,留守在家里的基本是老人、小孩、妇女等劳动能力相对较弱的群体。劳动力的不足致使农田或是大面积地荒废,或是改以简单的两季种植,这些都不同程度低降低了土地利用率,减少了农田收成度。以吉林省通化市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为例,2010年,该县共产20 247吨粮食,2011年,县内的许多劳动力选择外出城市务工或经商,许多农村的土地出现荒废现象,2011年,该县产出的粮食仅有15 344吨,耕地面积仅为4 186.67m3。有一部分农业家庭为了避免自家农田出现大面积的荒废现象,采取了雇佣代耕或者承包转让的方式,但效果不够理想,粮食产量依旧出现减少的趋势。对于人口基数大,人口总量多,人口增长趋势明显的中国来讲,土地的荒废与粮食的减产是会威胁到国家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根本性问题,这也是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给迁出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流动问题对策

1.优化户籍管理制度

户籍制度所导致的流动人口归属不清等一系列问题需要通过户籍制度的改革来予以厘清与优化。当前,从国家到地方,都在对这一改革规划方向与制定措施。大致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放开户口准入制度,降低流动人口的户口落地门槛。流动人口的出生地虽然在农村或其他城市,但由于其工作与生活都在当地,其劳动力输出与贡献值也在当地,因此,对于该部分有固定居住与活动场所、生活来源与工作稳定的居民应当适度降低落户当地的标准,以保障他们获得相应的社会福利。其二,对优秀人才提供户口落地优惠政策。诚如开篇所述,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群体性年轻化特征明显,其中不乏高精尖人才,包括大学生、拥有行业内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人才等。对这部分群体,应当为其在迁徙地进行求学、就业、投资、购房等方面提供适度的优惠政策,以吸引到更多的人才,从而间接性地提高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综合竞争力。

2.创新疾病管理模式

以传染病为例,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控制属地化管理原则,根据服务人口的数量与比重来计划与安排财政资金的投入与人力成本的花费。这一模式由于没有考虑到流动人口可能带来的疾病传染风险,因此具有难以防控的隐患。未来,国家应当结合人口流动的现状与未来的趋势制定长效型,常态化的传染病防控机制。一方面,为流动人口提供应有的医疗卫生服务,从日常行为中杜绝隐患的产生。另一方面,政府应当联合多个部门从多个方面,多管齐下来解决这一问题。对于企业,要督促用人单位对流动人口做好健康状况的登记并定时安排体检,一旦发现有传播性疾病的苗头,应立即将信息上报给防疫疾控部门,以便尽早切断传染源。对于流动人口居住地的街道,要定期举办各类健康知识讲座,帮助流动人员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提高身体素质。总之就是要遵循早发现,早控制,早治疗的原则,避免传染源的大范围传播。

3.加大居住管理力度

为了更好地提高流动人口居住地的安全指数,避免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的不利因素,政府应当加大对其居住地的管理力度。一方面,要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来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并尝试分片管理,将管理范围缩小化,细致化,以便分配到每一个负责人。以出租屋的业主为例,应当督促其与租客签订租赁管理条例,了解租客的个人基本信息,包括身份证信息,户口信息,就业单位,社会关系等,以丰富对租客的了解。此外,除了每月按时收缴租房费用外,业主也应当与租客多沟通,多交流,通过情感的关怀与真切的关心来帮助流动人口适应当地的生活,减少其因为经济窘迫等问题而产生犯罪行为的概率。另一方面,要加强日常的普法宣传活动。辖区内的司法行政部门应当联合企业、学校等以共同搭建普法平台,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流动人口的法制意识,避免其出现犯罪行为。

4.改进农业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的农业耕种形式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以个人为劳动力的作业模式。基于人口流动趋势不可抑制以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农业应当逐渐开始向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方式改变。通过引进农田作业机械来提高单个劳动力的作业能力与作业效率。对于留守在农村进行耕地作业的农民群体,国家也应当适度提高补助。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让以经济获取为流动目的的该部分农民工可以在不外出的前提下坚守农业生产,保证我国对于农田粮食的需求可以得到有效满足。除此之外,國家也可以尝试雇佣有农业作业知识与农田耕种经验的专业人员来为流动人口的家庭提供耕种服务,将播种到销售的整个流程都由专业人员代办,既不影响外出人员的土地作业活动,又可以最大程度保证农田生产。

五、小结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中国开辟了城市化这条前进之路,特别是随着城乡壁垒的逐渐松动与乡镇经济的发展崛起,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脚步日益加快。而人口流动作为城市化推进演变过程中的一个有机部分,其对国家的战略规划与政府的社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更大的挑战。户籍制度中的归属不清、医疗保障中的疾病危险、居住管理中的安全隐患、农业发展中的土地荒废等,这些都是人口流动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制度管理与社会保障的问题。从长远的角度上看,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其城市化进程就不会中止,其人口流动就不会停滞。在这一问题上,不论是改革的方向还是创新的出路,都应当针对制度管理与社会保障这两大着力点进行思考与探究,由此才能推动合理的城市化进程与良性的人口流动。

参考文献:

[1]郑真真,杨舸.中国人口流动现状及未来趋势[J].人民论坛,2013(4):6-9.

[2]党力.户籍制度改革视角下探析农村人口流动问题[J].中国—东盟博会,2013(4):47-49.

[3]徐勤贤,石雪花.城镇化进程中人口流动的变化趋势[J].中国经济导刊,2013(6):17-20.

[4]陈丙欣,叶裕尼.中国流动人口的主要特征及对中国城市化的影响[J].城市问题,2013(3):2-8.

猜你喜欢
城市化进程流动人口城市化
关于城市人行道透水路面技术的研究
漫画
数说流动人口
数说流动人口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
中国城乡数字鸿沟对城市化进程阻尼系数估算
给流动人口更多关注目光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