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众对转基因食品认知的调查分析

2014-04-29 09:59张芯蜜刘小侠邓敏达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20期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调查分析

张芯蜜 刘小侠 邓敏达

摘要 转基因食品近几年来已成为我国公众关注的敏感词汇,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转基因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为了解我国公众对于转基因食品的认知以及接受程度,采用网络电子问卷和纸质问卷相结合的形式面向對我国大陆中青年公民进行了调查,并得出以下结论:公众对转基因技术认识比较浅显,缺乏获取转基因信息的渠道;公众最关心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安全问题和对环境的影响;大多数民众愿意接受转基因技术的相关知识与信息,并愿意相信专家的讲解。

关键词 公众认知;转基因食品;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S0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20-06783-04

GM Food: a Study of Chinese Publics Recognition and Attitude

ZHANG Xinmi,DENG Minda et 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Biotechnology,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3;College of Letters and Scienc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USA 94720)

Abstract These years,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food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sensitive words in China, and peoples attitude towards GM food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genic technology in China.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about how much people know about GM food and their attitude towards GM food, we carried out a survey among people in China using both internetbased questionnaire and paperbased questionnaire. From this survey, we found that the public has limited access to information about transgenic technology, so people dont really understand transgenic technology. What the public worries most about GM food is its influence on human body and the environment. Also, most people in the survey expressed their willingness to learn more about transgenic technology, and to believe the experts.

Key words Publics recognition and attitude;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Survey analysis

转基因作为20世纪中后期出现的新型生物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将人们所需的来源于不同物种的性状整合到一个生物体上表达的目标,并以其多种优势引起了科学界的关注。1994年,转基因番茄“Flavr Savr”在美国批准上市,成为了全球首个商业化的转基因作物。此后,转基因技术成为了全球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热点,转入多种目的基因的作物一一问世,以满足人类在田间管理、食品营养等多方面的需求。

转基因作物自推广以来,一直备受争议,支持者和反对者都各执其词。这些年来各种转基因安全事例层出不穷,更是让人们对其可能产生的风险感到畏惧。这些事例常常被人们作为反对转基因的佐证,如广为人知的十大“转基因安全事件”——巴西坚果与转基因大豆事件,普斯泰马铃薯事件,美国帝王蝶事件,墨西哥玉米事件,中国Bt抗虫棉事件,法国孟山都转基因玉米事件,俄罗斯之声转基因食品事件,中国广西迪卡007/008玉米事件,中国“先玉335”事件,以及法国转基因玉米致癌事件[1],其中有7例与转基因对高等动物的危害有关,另外3例与环境安全有关。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为了让更多的公众了解事情的真相,尽可能找出这些事件的原始出处和权威机构的最终论断,并发表在科学院网站上。事实表明,这些事件均缺乏科学依据,有的甚至与转基因技术毫无关系。即便这样,转基因反对者仍坚决抵制转基因技术。

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的报告[2],目前我国是全球第六大转基因作物种植国,种植作物为棉花、木瓜、白杨、番茄和甜椒,种植面积达420万hm2。2009年,我国农业部批准了转基因水稻和玉米的生物安全证书,意味着食用和种植是安全的。但目前转基因水稻和玉米都未获得生产许可证,不能在国内商业化种植。

为了解我国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认知度及接受度,笔者基于网络电子问卷和纸质版问卷面向国内大陆地区中青年公民进行了调查。

1 公众调查及问卷设计

1.1 调查目的

笔者所做的公众调查的主要目的有4个方面:第一,了解公众获取转基因信息的渠道;第二,了解公众对于转基因技术的优点与风险的认知情况;第三,了解公众对生活中常见转基因问题的了解程度;第四,了解公众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接受度。

1.2 问卷设计及回收情况

在公众问卷调查中,问卷涉及19个问题,包括17道选择题,1道填空题,1道问答题(选答)。选择题包括5道多选题,13道单选题。问卷问题分为:①基本信息,②转基因技术的优点与风险认知,③对常见误区的了解程度,④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

此次调查分为网络问卷调查和实地发放问卷调查。纸质版问卷100份发放地区为成都市生活广场和火车站,收回有效问卷88份,回收率为88%;网络问卷调查者来自全国各地人群,共有132人参与填写,有效问卷数为112份,回收率为84.8%;总发放问卷232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回收率为86.2%。

1.3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此次的调查样本基本情况如下:

调查对象主要是中青年,即年龄在15~45岁(图1)。由于中青年是社会的主力军,并且由于他们在生活中接触的信息相对于其他人群更多,因此成为此次调查的重点。调查对象中,15~25岁的青年占最多比例,高达71.0%,26~35岁的人群占14.0%,36~45岁的人群占5.5%,中青年人群总共占调查总人数的90.5%。此外,15岁以下的人群占2.0%,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的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推迟到七周岁。”在该调查对象中,年龄最小的也已经上初中,具备了基本的文字理解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能够顺利完成问卷填写活动。

图1 调查对象年龄分布

在参与调查的人群中,比例最大的是大学生、研究生或博士生等,占总人数的61.5%,工作人群占30.0%,其他人群分别占据较少的比例:初中生占2.0%,高中生占4.0%,退休人士0.5%,暂时无业人士占2.0%(图2)。

图2 调查对象职业分布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对转基因技术的了解程度及相关信息的获取途径 由图3可见,在参与调查的人群中,“只听说过转基因的概念,并不知道具体原理和操作”的人群占的比例最高,高达56.5%;“听说过概念,并主动了解过,但因为不是专业人士也不太清楚”的人群占的比例其次,为39.5%;选择“对转基因很感兴趣,并深入了解过”的人群占的比例很少,为1.0%。此次问卷调查主要针对社会大众,即非专业人士。因此调查对象中专业涉及转基因方面的人群只占1.5%,符合此次调查对调查对象的预期。

图3 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了解情况

以上数据说明,约半数的公众对于转基因技术并不十分感兴趣,也未主动了解过,而其他对转基因感兴趣的公众由于不是专业人士,即使有心了解,他们对转基因的认识也不是太清楚。

由图4可见,在“非专业人士获取转基因资料的渠道”一题中,选择人数最多的是“报纸,杂志等非专业性文章”,其次是“家人,朋友等聊天”。选择“期刊,专业网站等专业性文章”的人数较“生活中的宣传字画,广告等”多。在选择“其他”的人群中,大多都是来源于课本或课堂的知识。

注:A.报纸、杂志等非专业性文章;B.生活中的宣传字画、广告等;C.家人、朋友等聊天;D.期刊、专业网站等专业性文章;E.其他。

图4 非专业人士获取转基因信息的渠道

2.2 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程度 由图5可见,在关于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认识方面,针对“转基因技术的好处”一题,公众对其好处所知道最多的是“增加产量”,“增加抗虫性”和“增加抗逆性”,而对于“增加质量”和“营养价值”的好处认识相对较少。

注:A.增加产量;B.增加质量;C.增加营养;D.增强抗虫性;E.增强抗逆性;F.没听说过好处;G.其他。

图5 公众对转基因技术好处的认知情况

由图6可见,对于转基因技术的风险问题,公众对于其“所听说过的风险”以及“具体了解的风险的危害”相差不大。其中公众所听说和了解最多的是“转基因食品可能引起人的变异”,其次是转基因技术“可能危害生物多样性”,而公众了解最少的是转基因技术“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以及“引起靶标生物的抗性进化”。从公眾对于转基因技术“所听说过的风险”以及“所了解的风险的危害”两题中,可看出人们对于这些转基因风险的所听说和具体了解的程度相差不多,只是在对转基因技术的各项风险的认知存在差异。

在关于“公众自身所担心的转基因技术的问题”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转基因食品可能引起人的变异”,其次是“转基因食品有毒性”,排名第3的是“转基因技术可能危害生物多样性”。对于“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和“引起靶标生物抗性进化”2项,由于公众对其了解较少,因此担心也较少。

注:A.转基因食品有毒性;B.转基因食品有致敏性;C.转基因食品营养成分不够好;D.转基因食品可能引起人的变异;E.基因漂移;F.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G.可能危害生物多样性;H.引起靶标生物抗性进化;I.其他。

图6 公众对转基因技术风险的认知情况

总体来说,在关于转基因技术的风险3道问题中,人们所听说、具体了解、担心的问题基本一致。对于公众来说,转基因技术的食品安全性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占据次要地位。转基因技术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目标生物的基因组中,进行遗传物质的重组,将人们所需要的性状整合表达。转基因技术改变了目标生物的遗传物质,并且多是将远缘不亲和的生物进行遗传物质的融合,这违背了自然的法则。社会上曾流传着这样的观点,即人食用转基因食品之后,转基因成分可能与人体内的遗传物质融合,从而引起人的变异。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范云六等指出,人类每天摄入来自不同物种的多种基因(即DNA分子),如果对后代有影响,那么人类不可能得以正常进化[3]。通过转基因技术把水果当中的基因转入水稻中,让水稻具有水果的香味,这样的转基因水稻不会对人类遗传产生影响。因为人们吃水果时摄入了水果中所有的基因,但并没有产生遗传上的不利影响,人更是从来没有变成过水果。同理,吃了携带一个水果基因的水稻也不会产生遗传上的不利影响。

2.3 对于转基因技术常见误区的认知程度 由表1可见,在对一些关于转基因技术常见问题的调查中,针对“转基因抗虫棉被人误食后是否引起人的死亡”一题,选择“不会”的人数占76.0%,其中知道理由的占27.0%;选择“会”的人数占23.5%,其中知道理由的占4.0%。根据转Bt抗虫棉的杀虫原理可知,Bt毒素的作用靶标是昆虫的中肠肠膜细胞。当伴孢晶体进入中肠后,在肠道蛋白酶的作用下解体并释放出原毒素,原毒素进一步水解为有毒的小分子蛋白,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蛋白结合,发生分子构型变化,插入肠膜,形成非特异性孔洞,使昆虫最终因肠膜细胞被破坏,引发败血症死亡。但是人类和绝大多数动物既没有可以激活原毒素的蛋白酶,也不存在能和Bt蛋白特异性结合的受体,所以Bt蛋白对人类的健康没有任何影响。在调查对象中,即使选择了不会的人也有约2/3的人不知道原因,而选择会的人中有少量选择知道理由的人,可能是由于他们自身推理得出结论或接受了错误的信息。

针对“您知道自己生活中有无食用过转基因食品”一题,选择“有”的人占58.5%,选择“无”的人占7.5%,选择“不清楚”的人占34.0%。可知相当一部分人群并不知道自己吃的食物中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这可能与相关食品或食材上转基因标识的缺乏或不明显有关。

针对“您知道美国人吃转基因食品吗”一题,选择“吃”的人占28.5%,选择“不吃”的人占22.5%,选择“不清楚”的人占48.0%。根据《科学新闻》[4]的报道,美国人的确在大量食用转基因食品,虽然他们直接食用的转基因食物的比例相对于其生产规模来讲,百分比确实不高,但由于其庞大的农业生产能力,即便很低的食用比例也可以得出很高的人均消费量。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一般也意识不到转基因食物有何特别。2013年10月,崔永元赴美国调查转基因,并从美国发回微博称:“国内一些报道所称美国人‘放心地吃了十几年的转基因食品一说纯属谣言”。而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简称AAAS)[5]于2012年10月发表声明称:在美国转基因作物必须经过严格的分析和检测才能获得美国管理部门的批准。转基因作物是历来被用作食品的作物当中,被检验得最为充分的。据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简称FDA)的政策,如果某种食品由于缺乏相关信息而对健康或环境具有特殊的风险,那么就要求对其做特殊的标识,而FDA并不要求对含有转基因作物成分的食品进行标识。若依法强制实行转基因标签可能会误导和错误地警示消费者。因此,美国人并非不吃转基因食品,而很可能是他们自己也不清楚自己吃的是不是转基因食品。

2.4 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 由表2可见,针对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的问题上,选择“持观望态度,但不到紧急情况不吃”的人最多,占41.0%;其次是“持观望态度,但愿意尝试”,占26.5%;选择“支持”和“反对”的人群差不多,都为10%左右;选择“无所谓”的人占12.0%。由此可以看出,公众对于转基因食品并不是一味地排斥或盲目地支持,大部分人持谨慎的观望态度,认为转基因食品的利害还需要进一步评价和确定。

针对“院士联名上书要求推广转基因水稻”一题上,选择“不支持”的人最多,占40.5%;选择“无所谓”的人占36.0%;选择“支持”的人占23.0%。由此可知,公众对于转基因食品信任度不高。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和信息,转基因技术一直是公众的盲点。人们对转基因技术这一新事物充满了疑问,而由于各种对转基因技术不利的谣言广为流传,使人们更不敢轻易地接受。我国在2009年12月批准了2种转基因水稻的安全证书,但至今一直没有为其颁发生产许可证。公众也对转基因水稻在我国大面积商业化生产充满了质疑,多数人并不支持。

针对“如果给您一个机会更深入地了解转基因食品,您的态度”一题中,选择“愿意多多了解”的人占75.0%,选择“没什么兴趣”的人占24.5%,表明大部分公众愿意接受转基因食品的相关技术知识。在“是否接受一名专家为您讲解关于转基因技术的知识”一题中,80.5%的人群选择了愿意接受,而17.0%的人选择了不愿意接受。

3 结论及展望

通过分析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认知和态度的数据,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公众缺乏了解转基因信息的渠道。大多数人是从网络,报纸等非专业途径获得相关信息,因此很容易受到这些非专业信息的误导。在网络上搜索“转基因食品”的关键词时,除了对转基因技术的介绍以外,关于“转基因的好处”的词条较少,大多词条是关于社会上对于转基因食品的争议,以及转基因食品的危害等。而公众接触的专业性文章较少,生活中也缺乏关于转基因技术的官方宣传字画和公益广告等,加之目前社会上对转基因技术支持和反对的声音不一,这些复杂而非科学的信息使公众不能正确理性地认识转基因技术,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还存有误区。

其次,公众对转基因技术和食品的关注主要集中在2个方面:对人的安全和对生态的影响。人们最担心的问题是“转基因能引起人的变异”,由于转基因技术與改变目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有关,而外源基因的导入又违背了自然的法则,加之许多有关转基因安全事例报道中实验动物因食用转基因食物而出现异常症状的描述,使人们更担心食用转基因食品给人带来的安全问题。

再次,大多公众对于转基因食品持观望态度,并愿意接受其相关的知识。公众虽然对转基因食品有疑惑和担心,但大多数人对于这项新型的生物技术保持理性的态度,并未盲目地支持或反对。如果给公众一个机会让他们能更深入地了解转基因技术的相关信息,大多数人是愿意深入了解的,比如一个从事转基因研究的专家为公众开设转基因讲座,大部分公众会欣然接受。这说明转基因进一步进入人们的生活具有潜在的可能性。

自转基因技术问世至今,普通公众很少接触到来自官方的、权威的、详细的对转基因的介绍,大多数信息来自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要想让公众正确认识转基因,笔者认为必须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开展转基因知识普及活动,解答公众关于转基因的常见疑问,并对报道过的一些转基因安全事例进行客观的、深入浅出的分析,使公众能正确、科学地认识转基因,不再为一些莫须有的问题担心。只有公众真正了解了转基因的相关知识,才能对转基因有正确的认知和态度。

参考文献

[1]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剖析国际十大“转基因安全事例”[EB/OL].http://www.caas.net.cn/ysxw/zjgd/69532.shtml.

[2] JAMES C.2013年全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态势[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4,34(1):1-8.

[3] 范云六,张春义.理性认识转基因食品安全[J].植物生理学报,2013,49(7):608-610.

[4] 谭一泓,贾鹤鹏.转基因食物:美国人究竟吃不吃[EB/OL].http://www.scienceweekly.cn/skhtmlnews/2011/4/1401.html.

[5] AAAS(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Statement by the AAAS Board of Directors on Labeling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R].2012.

猜你喜欢
转基因食品调查分析
构建自考本科到研究生上升通道的思考
让学生乐于参与,让课堂更加精彩
云南师范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现状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泸州市泸县初中生体质现状调查与分析
华东地区高校园林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现状调查与分析
大众媒体转基因食品报道的风险图景、框架与应对
基于CVM法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购买意愿的研究与分析
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探讨
转基因食品争议析因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