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心韵
【摘要】本文就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及制约其发展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要依靠内部制度的规范和外部政策的扶持。
【关键词】农民合作社 现状 问题 探究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中快速兴起的重要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抚州市100家合作社展开问卷调查,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分析
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涵盖了种植、养殖和其他服务业等领域,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示范作用比较明显。调查的100户样本中除1户外,其余合作社均在当地工商注册,其中种植业66家,养殖业32家,农产品加工业和其他服务业各1家,出资总额16196万元,在册社员11900人。
二是专业合作社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产品运销,合作社为社员提供的服务主要是农产品销售、信息技术服务和生产资料供应,社员入股方式主要为现金、实物,专业合作社基本都制定了自身的章程和内部管理机构;合作形式主要为互助合作制,少数为协会会员制,参与主体主要为农户+基地+公司。
三是合作社内部融资特征突出,同时外部融资需求较强,并已具备一定的金融服务功能。调查显示:96%的合作社以自有资金作为其生产经营的主要资金来源,51%的合作社有金融机构贷款,且基本为农信社贷款,31%的合作社有民间借贷,但仅有1%的合作社获得过政府财政资金;在金融服务需求意愿方面,一半以上的样本非常希望获得银行贷款,在已有贷款的合作社中,以质、抵押贷款为主,其次为担保贷款。内部融资行为主要表现为社员之间融资及社员与组织之间的融资,且内部融资利率要低于外部融资利率;合作社为社员提供的与金融有关的服务主要是向社员提供借贷资金、提供金融信息中介服务以及为社员融资行为提供担保。
四是为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支农打造了一个新的平台。快速发展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金融支农提供了新的载体,是开拓农村零售市场的重要手段,为降低农户交易成本、有效控制农户贷款风险提供了现实途径。如某县运用“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户”信贷模式,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推广木薯种植,形成了木薯种植→木薯加工→变性淀粉的产业链。为破解变性淀粉发展融资难,该县农发行将信贷载体定位为龙头企业,农信社将路径确定在行业协会牵头、龙头企业担保与农户的结合上。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层次较低,产品加工程度较低,运作不规范
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农民联接机制不紧,仅局限于向农户和成员提供技术信息、生产资料、种苗种禽、产品回收等服务,与成员农户建立的是一种购销关系,而以资本为纽带、利益联接紧密、开展产供销加一体化经营的少之又少,参与市场竞争能力明显不足。农民合作社受自身生产设備和技术所限,农作物深加工难以为继。同时,合作社运作也存在许多不够规范的地方,如民主决策不充分,社员参与管理的意识不高、能力不强,财务管理不完善,信息透明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二)建社目的不纯,形式办社现象明显
有的合作社是基层为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一手炮制出来的,目的是应付新农村建设检查,有的是为了套取扶持资金,有的是养殖户为了减免工商税收和享受优惠政策成立的。据调查,按现行国家有关政策,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名义购置农机具可享受50%的优惠政策,因此有些农户仅冲该项政策规定,组织成立专业合作社,但这些合作社虽具有法律形式,但成员之间独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合作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担保抵押难落实导致融资需求满足率低
一是自身缺乏有效抵押资产。目前大多数合作社尚处在发展初期,往往其全部资产就是出资额,抗风险能力和偿债能力弱,缺乏有效担保抵押资产。二是担保抵押制度障碍。按照现有的法律制度,农村房屋、耕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均不可以作为抵押资产,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农村担保物的范围,不利合作社融资。
(四)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着力度不够
当前农村金融机构缺乏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的认识,没有把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信贷支农的主要对象,双方缺乏互信和协作。同时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制度、财务制度等不健全,缺乏抗信贷风险能力,由此造成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支持不愿贷、不敢贷。
三、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规范运作,提高发展层次和水平
一是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指导和监督,推动合作社健全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完善内部管理和监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责任机制。二是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增强农民依法办社意识,努力培养会管理、懂技术的经营管理人才。三是重点扶持经营规模大、品牌效应高、服务能力强、带动农户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生产、加工方面延长产业链条、拓宽服务的内容和空间,特别是注重发挥市场示范合作社的带头作用。
(二)改善信贷服务,提高贷款效率
在贷款方式上,要采取“宜社则社、宜户则户”的灵活信贷策略,充分发挥农村金融机构“短、平、快”的优势,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支农信用卡贷款等多种贷款方式,切实解决“贷款难”问题;在贷款程序上,在符合风险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审批手续,对符合条件且在授信限度内的合作社和社员贷款,建立快速审批通道,提高办贷效率。
(三)完善体制和制度,舒缓担保抵押困难
一是金融服务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农民专业合作社担保贷款条件,降低反担保门槛和抵押担保标准。二是积极鼓励合作社共同出资建立专门为自身提供服务的贷款担保机构,特别是对从事同类型主营业务的合作社而言,他们更容易与担保公司开展业务合作且易于降低担保费用。三是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扩大有效担保物范围。四是充分发挥相关部门(包括人行、银监局、工商局等)的合力作用,特别是央行的协调作用,加快推进农民合作社的信用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