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缺失及其引导方案

2014-04-29 00:44李世瑜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4年5期
关键词:儿童心理儿童心理

李世瑜

在我国由于外出务工的工人越来越多,导致农村的劳动力逐渐的转移到了经济发达地区,这也就间接的促成了留守儿童出现的局面,因此,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也出现了新的问题。这个留守儿童群体由于缺少正常的家庭教育,因此就会产生心理异常等诸多问题,有的甚至会染上不良的习气并因此误入歧途,因此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的缺失及其引导方法的研究就很有必要。本文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心理问题、成因以及相关的引导方案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心理问题和成因

1. 心理问题:

(1)孤僻内向。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爱的关爱、交流的渠道不通畅,因此很难同外界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易于形成自闭的心理。同时,在和同龄人的交往中,会更因为一些现实的差距导致自己的想法难以及时的疏导,因此内心很容易有自卑和受挫的情绪。

(2)冷漠且缺少自信心。留守儿童由于长期没有得到足够的家人的关爱,因此就逐渐的对亲情淡漠了。相关调查显示,有18%的留守儿童认为自己和自己父母之间的感情“淡薄了”,还有41%的孩子表示和父母的主要联系方式是打电话,而联系的主要内容则是“要钱”。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导致孩子的成长环境缺少温情,不懂享受爱甚至是去关心他人;有的孩子由于缺少心理支持,自信心不強。

(3)心胸偏狭。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家里都会承担一定的家务,这也导致孩子过早的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也知道了父母外出打工多是为生活所迫,这样就很容易的就产生社会不公平的心态,对社会的认识也多为灰色的,因此,孩子们在以后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时也易于存在偏激的看法和行为。

2. 心理特点:

留守儿童是一群本应该得到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但却由于诸多的因素导致孩子们本应该从父母那些学到的各种学习方法和生活技能,却并没有学习到,进而导致心理出现一些问题。比较显著的有六点,即认知偏差、情绪消极、行为障碍、人格障碍、人际关系障碍以及适应障碍。认知障碍就是留守儿童在生活中的消极的心态。情绪消极指的是留守儿童多是由祖辈或是亲戚进行监护的,因此就比较容易产生一些消极的情绪,比较显著的有自卑、敏感、焦虑等。行为障碍指的是农村留守儿童做出问题性行为的几率要高于普通儿童,这是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导致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的人存在戒备或是敌对心理,因此就容易不服管教而违法校规,有的甚至是出现比较严重的叛逆行为。人格障碍指的是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而导致留守儿童出现任性、冷漠、内向等多种人格障碍。人际关系障碍指的是这类孩子在于人进行交往时通常表现的比较冷漠且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大多游离在群体之外。而最后一个适应障碍是指留守儿童的适应性要相对差一点,比较容易受到情境的影响。

3. 成因:

(1)家庭教育的缺失。在家庭教育中留守儿童主要确实的是父母的亲情,而正是这种确实而导致了各种问题的出现。在农村中,那些留守儿童多是由爷爷奶奶这些祖辈们来照顾,而这些祖辈们的关爱,首先是存在年代的隔阂,其次是这种爱是多是一种溺爱,对孩子的教育尺度很难把握。

(2)学校教育的缺失。农村的留守儿童由于农村的条件限制,学校的教育资源比较稀缺,并且难以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些必要的心理支持。由于农村的教师资源比较缺少,因此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关注较少,更多的关注在升学率,因此对于学生的管教没有关注到留守儿童的心理或是情感的需求。

(3)社会教育的缺乏。首先是农村的政府应该承担起一些相应的责任,要对教育管理体制的实施进行严格的管理,对于学校所提出的一些需要,应该尽量先去解决。其次是相关的教育部门应该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实际的解决,而不是流于表面或是口号。要在实际的操作中落实到实处,对诸多资源的配备进行严格的管理。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缺失的引导方案

1. 学校方面:

学校一直是农村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一个主要的场所,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每个留守儿童的实际的家庭情况,将每个孩子的监护人的联系方式登记清楚,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同时还可以建立起家访制度或是交流会制度。因为通过家访学校可以了解更多更仔细的每个留守儿童的详细信息,这样可以让留守儿童得到相对比较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时更及时准确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

2. 家庭方面:

留守儿童的父母对孩子也应该多关心一些,积极地采取一些比较有效的措施为自己的孩子提供一些心理支持。因为毕竟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所以父母应该尽量给予自己的孩子一些支持,最好是尽量留一位家长在家中照顾自己的子女。所以父母若是不能在家里照顾关爱孩子,那么就尽量抽出时间利用电话或是互联网等多种方式和自己的孩子进行沟通,让孩子得到父母的关爱与心理上的支持。

3. 社会方面:

孩子是社会发展的未来,因此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也应该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当成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工程来建设。首先在理论上应该建立起一些相关的制度法规,从而保证留守儿童的教育。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必要的条件。因为儿童的对很多事情没有判断力,而且善于模仿,因此要尽量宣扬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为孩子的教育营造出一个健康阳光的环境。

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缺失以及引导方案的研究要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多方面的调查,要认真地分析导致他们心理异常的原因,并梳理出一些共同点,积极的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和经验,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与主动性,让留守儿童的教育更加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徐群.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创建和谐新农村[J],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56-157.

[2] 王晓丹,陈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及认知偏差的比较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57-61.

[3] 范丽恒,赵文德,牛晶晶.农村留守儿童心理依恋特点[J],河南大学学报,2009,49(6):131-136.

[4] 曹加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及对策思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5):351-353.

[5] 王丽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综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11):59-60.

[6] 杨静慧.解析农村儿童教育问题:原因与对策[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1,(3):66.

猜你喜欢
儿童心理儿童心理
爱与职责——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心理感受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国内留守儿童心理弹性Meta分析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