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

2014-04-29 09:14郑丽伟
大观 2014年5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高校

郑丽伟

摘要:探索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以大学生“创新创业”为主题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并注重加强教学内容的知识性、针对性、实效性及教学形式上的互动性和实践性。本次教改活动的开展调动了大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受到了学生的好评,也为今后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创新创业教育

随着时代的进步,知识经济到来之时,竞争的焦点将集中在人才竞争上,而人才的竞争的决定因素在于教育水平、人才素质的培养。 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是人的素质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那么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就成为高校“思政课”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面对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本人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贯穿“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主线,探索大学本科生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并围绕“创新创业”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

一、 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存在的问题

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政治理论课程一直是比较尴尬的,形势与政策课也不排除在外。一方面,包括中学直至大学教育中,政治理论课程均占有相当比重,并且课程内容重叠较多,到大学学习阶段,面对就业难以及繁重专业学习的压力,使大学生对开设形式与政策课存在抵触心理;另一方面, 随着大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能力不断提高,拒绝接受空洞说教的理论,但在理解社会、把脉当前社会发展的形势、政策、就业方向、科技以及如何成功创业等问题上仍然存在困惑。因此,如何精炼教学内容,使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何活跃教学形式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在提高能力、启迪智慧、活跃思维方面效果显著,是笔者在这次教学改革中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改思路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集中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两个方面,即在教学内容上加强知识性、针对性与实效性,在教学形式上加强互动性、实践性。

(一)加强知识性

成功学专家卡耐基认为: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基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85 % 要靠他的人际关系即与人相处合作的品德和能力。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科学教育相结起来。因为,人文科学知识作为一个人综合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开拓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形成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国际视野,有效地提高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技巧、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大学生的“形势与政策 ”课程,要区别于其它学习阶段的政治理论课,首先“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其基本任务是通过适时地进行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其次,根据国际形势的新特点和当前国内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政策 ,选择当前聚焦的重点、热点话题进行教学,把课程的思想教育功能融入到分析社会转型、全面深化改革遇到的突出问题 ,分析讨论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展望科技革命与全球化趋势之中,通过丰富大学生的人文知识修养,使他们善于营造和谐的群体氛围,融入群体、诚心合作,善于借助团队的力量,为今后取得事业成功积攒能力和智慧。

(二)加强针对性

应把道德素养与专业素养教育相结合。对于时代精英的大学生来说,良好的专业素养和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同等重要。良好专业素养的构成,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科技知识,还要有一个更加宽广的、动态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及把握学科前瞻、不断的创新实践能力。为此,在讲解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和特征时,除了及时增补当代科技前沿的进展和发展趋势的新资料之外,还特别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专业 ,注重结合该专业领域的科研以及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讲授和讨论,力求课程的教学效果在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和专业素养两方面都得到体现。

(三)加强实效性

高校本科生,大都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多想的是毕业后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而缺乏创业创新思维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呼唤着大量的复合型科技人才 ,中国现在迫切需要大批科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的科技人才“下海”,这是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的一项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只有千千万万的技术人才从事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事业,这些技术人才开发出能够在国际高科技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产品,中国才有希望,他们自己也才更有前途。 大学生渴望成功,但面对就业压力,只有迷茫和困惑。更多的是不能准确定位自己的社会角色,对今后的发展道路也难以做出合理规划,对于希望自己成为和能够成为什么类型的人才 、什么级别的人才等问题还想不太清楚,更不知道自己在大学学习阶段到底应该在哪些方面多加强修炼,这就严重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而对未来发展的适当设计不仅需要对社会的充分了解更需要对自身了解,合理的规划能够顺利实现也需要选准切入点。所有这些,都不是仅凭理论说教就能奏效,需要大学生通过接触社会分析现实才能感悟。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应该更具有生动性和直观性。

(四)加强互动性

为了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教师讲授应该与学生自主讨论相结合。根据教学对象在专业 、能力等方面独具优势的特点,必须对教师自身的角色进行新的定位,把教师自己设定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组织开列专题以及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先进的知识、流行的观点和热门的话题, 同大家一起讨论、分析并尽可能发表属于自己的见解。因此,除课堂讨论之外,笔者还组织了一些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并且有兴趣参与的专题讨论。

另外,进行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拿企业人士或成功人士作案例,让学生多了解企业成功人士的创业经历,在网上观看成功人士的演讲,进行讨论,写出感悟,可以收到“事实胜于雄辩”的效果,让学生进而理解人才内涵,激发创业精神。

三、对于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沿着以上教改思路,本人开展了以下实践探索活动。

(一)在教学内容上,先后增设与创业创新相关的新专题,比如“二十一世纪,中关村能成为第二个硅谷吗?”、 在授课形式上,有传统的由课程教师一人讲授的形式,改为由班级里比较优秀的几位学生和课程教师共同主持的“专题发言 对话”的访谈式授课方式 ,也尝试了由课程教师与特邀佳宾教师合作进行的“双师对话式”形式,由于课前精心策划,学生对这样教学效果的评价比较好。

(二)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上,以学生的专业特点为依据,以强化创新意识、激发创业热情为目的,注重讨论者的积极参与和讨论过程的思维碰撞。例如 ,笔者组织了以“ 商业模式创新与电子产业发展”为主题的“创新 ”论坛, 大学生就马云的阿里巴巴和淘宝网、柳传志的联想、王石的房地产业等成功企业,广泛搜集资料,在小组讨论基础上整理出演讲稿和多媒体演示制作件,最后利用双休日的整块时间,正式展开论坛。论坛的举行,缩短了书本知识与实际 企业的距离,对于大学生增进相互之间的思想交流、活跃创新思维、拓宽科研视野,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等,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三)在教学手段上,注重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视听效果。在教学考核方面,改变原有的写论文的方式,期末试行的开卷考试 ;强调学生参与,把学生在各项教学活动的表现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注重平时表现,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教学考核方式的改变,保证了各项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有效地促进了教改的实施。

四、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如何有效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本人围绕以上“创新创业教育”展开的教改实践活动进行初步尝试,从中得到一些体验:要取得教改的成功,一方面需要任课教师大胆进行教学创新与改革有关,另一方面 需要教学管理者开明的观念和细致的指导,同时还需要学校、企业等社会力量的配合参与。

(一)加强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取得双赢的效果。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到企业去实习、去锻炼,但由于所需经费多、联系企业较困难,因此组织起来很不易。如果企业愿意赞助高校大学生课程的教改活动,大学生又能够在实习过程中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或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与企业建立较稳定的科研协作关系,这对于企业来说相当于聘请了一支质优价廉的专业化咨询队伍,而对学校来说也意味着免费增加了一块让学生进行创业演练的场地,那么结果是双赢的。

(二)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在读大学生中或已经毕业的大学生中,有着可观的优质资源。本校的学生中已有不少已经开始创业,有的已有实体店,有的已被国内著名的企业高新聘请,毕业的学生中,有的甚至已成为某个部门的负责人或技术骨干 ,可以请这些学生中的成功者结合自己的事业和人生,与班级同学交流成功体会和创业感悟;或邀请高年级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和研究课题,畅谈学习收获,消除新入学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 课程的抵触情绪,引起学生对课程的重视。

(三)借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视频播放社会资深企业家、专业人士的演讲。结合他们的实际经历以及课程所涉的相关内容,畅谈的企业与市场、理想与奋斗、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人才规格与社会需求等各方面的话题,为课程的理论教学增加参照性和示范性内容,以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程对大学生事业开拓的实际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徐菊芬.创业教育-大学生社会实践功能[J].高等理科教育,2001(09)

[2]程仕平,许红莲,徐慧.论研究生创新创业环境的营造[M].长沙市:湖南社会科学2006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高校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