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因素在英语广告翻译中的体现

2014-04-29 00:44李若姗
大观 2014年5期
关键词:翻译策略文化差异

李若姗

摘要:随着中西方经济的融合,英语广告日益走进我们的生活。在翻译英文广告的时候,译者应该考虑中西方文化、消费观差异等多种因素,了解广告受众所处的文化传统及语言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翻译策略,从而更好地表现出广告所承载的产品内涵,激起消费者的购物欲望。

关键词:英语广告;文化差异;翻译策略

广告是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推介商品或服务的交流媒介。商业广告广泛存在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其本质和目的是宣传商品,刺激消费者的购物欲望。英语广告能否被恰当地翻译,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广告成功与否。因此,一则好的广告翻译,不仅要求语言精确恰当,还要求优美生动,从而达到吸引消费者眼球,刺激其购买欲望的目的。

一、广告英语的特点

广告英语的基本特点是简洁明了、言简意赅,还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语言极具感染力和煽动性,能够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刺激其消费。广告英语的文体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词特点

在广告英语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杜撰的新词(coinage)。这类词新奇别致,会给广告受众留下深刻印象。如:fruice(fruit juice)。

(二) 句法特点

1.巧用祈使句:广告语多使用祈使句,以达到增强加强语气,增强号召力的效果。如:Just do it.(耐克)。

2.多用简单句:简单句节奏感强,朗朗上口,因此英语广告多采用简单句来展示商品的属性,以刺激消费者的视觉和听觉神经。如:We lead. Others copy.(我们领先,他人仿效)。

3.多用疑问句:广告中多采用疑问句,以增加渲染力,引发人们产生共鸣。如: Have you driven a Ford lately(汽车广告)?

(三)修辞特点

1.比喻:广告中常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如:Feast your eyes. 滋润心灵的窗户。(眼贴片)

2.拟人:如,Did your skin breathe today? 你的皮肤呼吸了么(化妆品广告)

3.双关:双关语是在一定语境下,利用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有意使某些词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如:Ask for More.在此广告中“More”有着“更多”和“摩尔香烟”的双关语意。

二、广告英语翻译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语言与文化相互交融,不可分割。一种语言深刻地反映着使用该语言的民族的文化。中西方独特的政治、历史、地理、价值观等因素造就了差别迥异的中西文化。英语广告的翻译,也必然会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因此,在翻译英文广告的过程中,译者应充分考虑中西文化的不同,了解广告受众所处的文化传统及语言特点,注重跨文化因素,采用灵活多变的翻译策略。为了使英文广告翻译更能迎合广告受众者的心理,我们有必要对中西广告中所折射的文化差异加以了解。

(一)人文环境、风俗习惯的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反映,是语言使用者生活经验和风俗习惯的产物。英汉民族风俗习惯的差异必然会在英汉语言中体现出来。例如:“玉兔”这个商标,很多人会译为“Jade Rabbit”,而实际上恰当的翻译应该为“Moon Rabbit”。这是因为,玉兔的商标是取材于中国神话故事,而西方人对这个故事却不一定了解。“Jade Rabbit”的译法很容易让西方人理解为“玉兔”意味着用玉做成的兔子。再如:我国的商标“白象”,寓意公司茁壮成长,成为强者。而“白象”的英译“White Elephant”则意为“累赘无用之物”。由此可见,由于不同人文环境和风俗习惯,中西方文化中对待同一事物看法却可能相去甚远。因此,英语广告翻译应迎合消费者的心理,做到“入乡随俗”。

(二)价值观的差异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对产品的接受程度与其价值观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中国消费者中,从众心理比较普遍,认为使用者多的产品必然就是好的。因此,中国的广告语倾向于引导消费者从众,广告中常出现“xxx,用了都好!”“xxx,大家都在用!”的语言。而西方文化崇尚个人主义,强调与众不同,英文广告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心理,也多彰显个性和奇特。如:“Apple Thinks Different.”(苹果不同凡响), “just do it”(想做就去做)。

(三)文化心理的差异

受文化、地域、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西方形成了植根于本国文化的心理特征。三菱汽车“not all cars are created equal ”的广告语就是引用了美国《独立宣言》中“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的句子,稍作了变动。这样的广告语使美国的消费者有很深的亲近感,对打开美国市场起了重要作用。而在中国,三菱公司则运用了“古有千里马,今有三菱车”的广告语。这是因为中国人自古以来对马都非常青睐,对马有着深刻的感情。三菱公司巧妙地抓住中国人的文化心理,把三菱车与千里马相提并论,既能赢取中国消费者的好感,又能展现该车优越的性能。

(四)审美观的差异

中西方的审美观也有较大差异,这是受文化心理、风俗习惯影响影响的结果。自古以来,中国人就以皮肤白皙为美。因此,大部分的化妆品都以美白养颜为卖点,“白里透红”“净透白皙 ”等词语经常出现在广告中。而西方人不但不喜欢“白皙”,甚至还会把白视为是身体不健康的表现。他们喜欢晒太阳,把古铜色皮肤视为健康和美的体现。再如,中西方对于龙的态度也有天壤之别。作为龙的传人,中国人认为龙是神圣的。而西方人则认为龙代表着魔鬼撒旦,认为龙是恐怖和令人畏惧的。因此,广告翻译必须考虑中西方审美观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广告中出现违背广告受众审美观的语言或形象,产品才能得以接受和认可。

三、广告英语的翻译策略

鉴于中西方文化、价值观、消费心理、审美观等方面的差异,在广告英语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注重翻译策略,力求达到英汉效果对等。下面几种是英语广告常用的翻译策略。

(一)直译

在翻译源语言时,尽量做到译文的句法结构、词汇等保持原文的风格,做到与源语言“神”、“形”兼备,这种方法称为直译。如果源语言意义简洁清晰,且源语言与目的语之间具有文化共性,直译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如某广告语“Kiss your coughs goodbye”(感冒药),直译为“一吻去感冒”。源语言与译文都清晰明了,形象生动,读起来既朗朗上口,又以幽默诙谐的手法概括了药的作用。

(二)意译

意译法即在翻译时,尽量做到译文与源语言传达的信息一致,但与原文的表达形式和句法结构却可以有所变化。意译意味着译者可以对源语言进行灵活的变通,以使译文更符合受众的心理和文化。如澳柯玛的广告“good better best,never let it rest”,译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虽然与源语言词汇和句法结构等方面有所不同,但是译文却和原广告一样可以突出澳柯玛永不止步,不断创新的企业精神。飘柔“rejoice”,字面意思为“高兴”,而意译为“飘柔”,突出了该洗发水的产品特性,更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心理。

(三)音译

很多时候,在翻译商品名称时,我们无法从目标语中找到对应的词汇,这时我们就可以采取音译的翻译方法。然而,音译要求译者一方面做到译文的发音要尽量与源语言发音近似,另一方面,还要使译文优美生动,能够迎合译文受众的文化心理。如“safeguard”,字面意思为“安全卫士”,英文体现了香皂的主要功能,而汉译为“舒肤佳”,也能完美地展现该香皂舒适、柔和的产品属性。

(四)套译

套译即在翻译源语言的过程中,借用目标语中某些特定的结构、框架,如诗句、谚语等来翻译出源语言的内涵。如某粮油进出口公司的广告“tasting is believing”,汉译为“百闻不如一尝”。该翻译套用了俗语“百闻不如一见”,与原广告“tasting is believing”套用谚语“seeing is believing”如出一辙。该译文构思巧妙,运用广告受众所耳熟能详的文化因素来翻译,无疑会拉近与消费者的心理距离,产品更易被接受。

四、结语

在英文广告的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要做到了解产品属性,正确理解源语言,更应该结合中西方风俗习惯、审美观、价值观差异等多方面的因素,灵活调整翻译策略,准确传达源语言的文化内涵,更好地展现产品特性,使译文不仅能刺激消费者的购物欲望,还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等效翻译。

【参考文献】

[1]贺雪娟.商务英语翻译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杨自俭.英汉语比较与翻译(3)[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于建平.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中词义和语义理解的影响[J].中国翻译,2000(03)

[4]王伟.浅析广告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及其翻译[J].安徽文学,2009(08)

猜你喜欢
翻译策略文化差异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