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霞
摘要:爱情是美丽的。为何美丽的爱情在进入婚姻后就蜕变了呢?本文旨在从爱情婚姻题材中探究缘由,希望给爱情和婚姻路上彷徨的人们一些启发。
关键词:爱情;婚姻;嬗变;缘由
爱情在文学世界里总是会经历从理想王国到沉重现实的流变。尤其是进入实体婚姻后,面对庸常而琐碎的日子,男女双方仿佛都变了一个人,他们相互埋怨、互不相容、无休止吵闹,甚感至情破裂。爱情在婚姻中为何如此容易嬗变?难道真的都只是男女双方在婚前婚后判若两人导致的吗?细细揣摩、探究爱情婚姻文类题材,可发觉有如下缘由:
第一,经济因素。老舍先生在《骆驼祥子》里以隐含作者的口吻说了“爱与不爱,穷人得在金钱上决定。‘情种只生在大富之家。”[1]这样一句话。咋一听似乎说得有些偏激,但从祥子和小福子两个相爱的人却因为贫穷而不能成眷属这一现象来看,老舍实际上是在为底层人的不幸而鸣的;同时也是对社会的一个巨大讽刺。穷人连基本的生存问题都解决不了,谈爱情岂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在“饥饿就是真理”这一铁的事实面前,祥子和小福子的结合便没了可能。在《伤逝》里,最初,涓生和子君的婚姻是美丽的,但后来却因为经济上困难而产生了隔膜,最终涓生的失业加深了这一隔膜,并且最终分了手。对此,作者发出 “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2]这一感叹。这不只是涓生的人生感悟,也是鲁迅先生的生命体验。即他在《忽然想到(六)》所说的“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3]由此说来,婚爱要以一定的物质基础为依托。
第二,婚姻生活的庸常性和琐碎性。萧红在她的《后花园》里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曾做过这样一番感叹:“人活着就是这么的,有孩子的为孩子忙,有老婆的为老婆忙,反正做一辈子牛马。年轻的时候,谁还不是像一颗小树似的,盼着自己往大长,好像有多少黄金在前边等着。可是没几年,体力也消耗完了,头发黑的黑,白的白……”[4]这虽然是萧红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人生感悟,但用此来概述今天百姓的生活依然是很准确的。这说明虽然时代不同,但人们却面临着共同的问题——生活的庸常性和琐碎性。这庸常性和琐碎性会把人的激情和诗意磨得粉碎,所以无论男女双方的感情在恋爱期间多么甜蜜、深厚,油盐酱醋的现实多少都会对此有所冲击的。小说《在悬崖上》,加丽亚曾对男主人公我说:“尿布、奶瓶、火炉、家庭……哎呀呀!这些俗事会把任何一个天才的想象力全磨光的。爱情本来是诗,可是一弄这些,哪里还有诗?[5]加丽亚说得没错,太多的俗事确实会把人的才情扼杀,当然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还是会从庸常和琐碎的生活中发现美的,因为很多雅就潜藏在俗中,这就是所谓的俗中有雅。然而很多时候,人们在面对世俗家务的时候,难免牢骚满腹,而夫妻双方原本的甜蜜也就被这些俗事淹没了,所以不经意之间,矛盾就产生了。因此涓生在面对屋里散乱的碗碟和弥漫的煤烟时,便对子君产生了几分不满的情绪。认为子君没有先前的幽静和体贴;让他更恼怒的是他的构思常常被子君的催促吃饭这一行为而打断;他甚至有些嘲笑子君完全把“功业”建立在吃饭这一行当中。由此说来,生活必得有物质做铺垫,还得有精神层面的东西做支柱。也就是林贤治在《人间鲁迅》里所说的“我想,一个人要生活必须有生活费,人生劳劳,大抵为此。但是,有生活而无‘费,固然痛苦;在此地则似乎有‘费而没有了生活,更使人没有趣味了。”[6]如果涓生没有被解聘,那他和子君还会分手吗?蓝棣之说:“爱情因成熟而失去激情,爱情因转化成生活而变味。”[7]所以他认为即使没有解聘这一事件的发生,涓生和子君的爱情还是会消解的。许广平在《鲁迅先生与海婴》一文里说:“女人除了在进行恋爱的时候享受异性的体贴温存之外,……丈夫,看到自己爱人为生产所受到的磨难,……这时候的体贴温存,也是女人最幸福的生活的再现。但这风味稍不同于初恋时,那时是比较生疏,女性多少矜持着的。”[8]透过这段文字,可以读到许广平幸福之外的几许忧伤。这忧伤不只是他一个人的,也是广大妇女们都曾有过的体会。或许已婚男人们对自己的爱人也有过失望的情绪。对此,我们无法怪罪谁?只能说婚爱生活是庸常而琐碎的。
第三,生活是复杂的,人性亦是复杂的,而恋爱却相对简单些,因为恋爱只是两个人的世界;而爱情与婚姻一旦融入实际生活后,就不再是简单的两个人的世界了。它们会随着生活的复杂、人性的复杂而复杂化。爱情与婚姻面临着很多问题,有家庭的,有经济的,有文化的,有社会的,有宗教信仰的,还有人生观、价值观等。尴尬到极点。对于春桃不遵守“从一而终”的行为,有人谴责过她;然而,那个年代一个乡下女子要在城里生存下来,谈何容易。所以对于她的选择,我们只能给予谅解。生活中还有很多偶然的因素,都在冲击着人的感情和婚姻。在人力能够支撑的前提下,专一的感情和稳定的婚姻还是应该成为我们坚定的信念。生活是复杂的,而人性也是复杂的。人性的复杂主要表现于他的善变。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当下,一部分人的人生观、婚姻观等都具有功利性,爱情和婚姻因此而变得更加复杂、更加不稳定了。
影响婚爱的因素还有很多。对于这些不利因素,作家虽然借文学作品给我们提供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但并没有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也许这就是文本的“空白”,需要读者“填空”。在现实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按时给自己的爱情和婚姻浇水、施肥、锄草等,学会经营爱情和婚姻。恰如鲁迅所说“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这话在今天依然很使用。
【注释】
[1]老舍.骆驼祥子.见.老舍作品集·第二十卷.选自.天涯在线书库.
[2]鲁迅.伤逝.见.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55-56
[3]鲁迅.忽然想到(六).选自.鲁迅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169
[4]萧红.后花园.选自.萧红小说集·生死场[M].京华出版社,2006:161
[5]邓友梅.在悬崖上.选自.中国短篇小说百年精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86
[6]林贤治.人间鲁迅(下)[M].花城出版社,1998:616.
[7]蓝棣之.现代文学经典:症候式分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18
[8]蓝棣之.现代文学经典:症候式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19
【参考文献】
[1]杨义.中国现代文学图志.北京:三联书店,2009
[2]郎伟.写作是为时代作证.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
[3]蓝棣之.现代文学经典:症候式分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4]高华.文学作品中爱情婚姻模式的社会心理分析.见.中州学刊.2009(02)
[5]胡玉萍.中国短篇小说百年精华.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6]郝元宝编.中国文学评论双年选2005-2006.广州:花城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