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2014-04-29 21:58王智慧
大观 2014年6期
关键词:金融专业改革思路人才培养

王智慧

摘要:随着金融全球化和国际化的持续快速发展, 金融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大批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优秀金融人才的培养对我国传统的金融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改革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制定金融人才的培养计划等方面提出我国高校金融人才培养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思路

一 、引言

在国际经济形势不稳定的大背景下,加强我国金融业健康持续发展,确保金融安全运行,对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我国金融人才发展还存在着整体水平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等现实问题,如何按照市场客观真实要求,实施有计划、有步骤、科学发展的金融人才战略,如何通过全面的金融教学改革来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人才是现阶段我国高校金融教育体系面对的首要问题。

二、我国金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科学,缺少系统性

从大一的专业基础课货币银行学开始说起,其中有很多部分可以略过,因为它和政治经济学中的部分有交叉,还有专业课中的国际金融、外汇交易实务等课程中的内容有重复现象,需要重新进行学科设置。另外,还有的专业班级学科设置无前后的承接,导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无法以正常的进度讲解,出现前期基础知识空白断档现象,比如,有的专业班级没开设货币银行学,而同时开设商业银行和风险管理; 有的专业与班级在学完计量经济学之后,同时开设金融市场、证券投资、国际金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学科,没有做好学科秩序安排。

另外课程体系仍缺乏系统性, 突出表现在: 重宏观经济理论的经济学和金融学学习, 轻微观领域公司金融和资产定价的学习; 专业课程设置单一, 忽视与法学、数学、外语、计算机等多门学科的交叉融合, 知识缺乏系统性; 数理基础比较薄弱, 大部分学生在金融工程、证券投资学、期权定价理论等课程的学习中面临很大困难, 更不用说去设计和开发新型金融工具; 教学内容缺乏超前性。

(二)不同层次金融专业人才的目标不够清晰

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的高校,无论是在专科生、本科生的培养,还是在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上,培养目标过于宽泛而且大同小异,通常都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坚实广阔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的高级金融人才”,研究生无非多加了“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能力”一条。该培养目标很难体现不同层次人才的区别,特别是硕士生与博士生的培养目标之间也没有明显差异。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相对落后, 忽视实践与教学相结合的手段

我国高校金融专业教学大都以课堂讲授为主, 以灌输式为主, 较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 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主动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 重视对知识点的应试型的简单记忆, 缺少实验教学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环节。

三、我国高校对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课程体系的改革

在金融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中,应增大专业课尤其是前沿性课程的门数比重,但每门课程的学时数应适当减少,故专业课的教学方法必须改进,以突出专业课的应用性、操作性和前沿性,达到既定教学目标。专业课教学方法的改进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专业课讲授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各类典型案例的分析与讲解,可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的理解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切身体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应对、解决各种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在国外大学的财经类专业课教学中,案例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我们应借鉴国外大学的经验,加大专业课授课中案例教学的比重,切实提高教学效果。聘请业务部门人士授课。出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任课教师客观上很难了解和掌握各类繁杂的金融业务的最新发展状况。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适当聘请富有经验的实际部门的业内专业人士授课,既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业务的感性认识和理解应用能力,又可使任课教师从中获益。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专业通才金融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坚持适应市场化、国际化对金融人才的需要和金融学微观化、数量化和交叉化等的发展趋势,创新金融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强调基础理论、实际工作技能、社会适应性和综合素质, 培养出具有全球视角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金融人才。教学目标定位要从专才向通才转变, 从偏重理论转向理论与务实并重, 从专业知识型向综合素质型转变, 培养其具有一定的经济金融理论基础、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二次开发的能力。

(二)完善健全的人才机制。

要培养出高素质、国际化的金融专业人才,还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整体水平。这就需要各高校对目前的人事制度及用人机制进行必要的改革,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更加灵活的用人机制,形成教师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具体措施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不断提高教师福利待遇的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工作业绩考核体系,在此基础上按贡献大小进行奖金及其它收入的分配,拉开教师的收入差距,避免“大锅饭”造成的奖金福利化及其激励不足。

2.对教师的职称评定及其聘用应采取灵活的政策,不应设置工作年限等方面的限制,而应根据教师的工作业绩来确定,并且评定标准也不能简单化地规定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多少论文,还应该进一步看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否则就会造成教师在研究上“短、平、快”现象,使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难以得到提升。

3.鼓励并资助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名牌大学进修或攻读学位,或参加各类全国性和国际法的学术会议,使他们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学科建设水平及学术动态,及时进行知识的更新。

【参考文献】

[1]马巾英.论国际性金融危机对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J].中国成人教育, 2010(07)

[2]刘丽娜.?浅谈我国高校创新金融人才的培养[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1)

[3]徐学锋,马欣.我国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的建议[J].当代教育论坛,2010(05)

[4]廖宜静.高等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

[5]张成虎,胡啸兵,孙林娜.复合型金融人才及其培养模式探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1(05)

猜你喜欢
金融专业改革思路人才培养
互联网时代独立学院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研究
新常态下高职金融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现状与改革思路
基于新课程理念分析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改革思路
金融专业对学生就业前景的分析
试论戏曲的改革与发展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