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SNS社交网络下的青年人际传播

2014-04-29 18:31智月香
大观 2014年6期
关键词:人际传播实名制问题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SNS网站风靡全球,SNS网站不再强调匿名性,虚拟性,而在于展现真实的人际关系。青年是社交网络用户的重要来源,本文在腾讯朋友网平台上以青年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实名制SNS社交网络进行分析探讨,通过传统网络与社交网络在人际传播方面的对比,深化对SNS人际传播的理解,通过对SNS人际传播理论的分析,揭示SNS人际传播的特征。指出实名制SNS青年人际传播真实与虚拟的融合中存在的角色冲突、虚假的真实、社交能力低下、腐朽思想,甚至暴力色情交杂、缺少自我保护意识等问题,并提出通过建立更多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机制、加强警惕性教育、宣传、开设区别真假内容的课程、建立起强大的网络思政队伍等途径使其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人际传播;SNS ;实名制;真实与虚拟;问题及对策

一、SNS社交网络的概述

如今互联网已从门户和Web2.0时代迈向全新的SNS时代。SNS,是英文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的缩写,直译为“社交网络服务”,从内涵上讲,就是社会型网络社区,即社交关系的网络化。时下应用广泛的社交网络主要有QQ,微博,校内,微信,贴吧等等。它将我们现实中的社会圈子搬到网络上,根据不同的条件建立属于自己的社交圈子。它的理论支持源于六度分割理论。1967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拉姆根据六度分隔理论做过一次连锁性实验,尝试证明平均只需六个人就可以联系任何两个互不相识的人。简单地说:“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在六度理论的框架下,我们不断地通过别人认识陌生人,并在同时成为另外两个陌生人之间的桥梁。而在网络中,尤其是在SNS——一种模拟现实的网络社区中,人们更方便快捷地通过一个网友认识其他若干个网友,这正体现了六度理论所表明的基本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通过圈与圈的交叉,最后世界联结成为一个大圈。

二、SNS社交网络中青年人际传播特征

青年是一个活跃的群体,他们渴望实现自身价值,得到社会认同,并具有“指点江山”的激情。SNS使青年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开创了一个平等参与、自由探索、锐意创造的空间。活跃和前卫的青年是SNS中的先行者和主力军,使SNS社交网络中青年人际传播具有以下特征。

(一)突发性强、扩散迅速

SNS是一个高效的信息传播平台,一维或多维的青年网民真实关系,让他们之间形成了一张无形的大网,形成一种联动效应(蝴蝶效应)。青年在各类SNS中发表的言论和提出的观点具有随意性和突发性,可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青年讨论。由于SNS中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话题会迅速通过某一SNS发散似地传播到与他有关系的SNS中去。如果与他有关系的其他用户有所反应,就会不断扩散到这些节点的周围节点,如此下去,就会以链式传播不断扩散到整张网络,并反映到全体青年的日常生活中。

(二)网上网下互动性强

SNS是人际关系的网络化,群体成员在线身份和离线身份基本上是一致的,改变的只是群体成员互动的载体和方式以及活动的空间。网上的言论与网下的行动有着强烈的互动性,推进互动过程的是网上的信息发布主体和网下的行动主体。SNS通过聚合,使得青年在互联网中不再孤立,彼此之间产生更强烈的沟通与互动,充分发挥群体影响力的作用。

(三)信息交流更加接近

SNS人际传播中,信息的传播者与接受者更加接近,信息的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超越了地域和层级的限制,信息传播速度快,通常通过人——人的渠道完成,并且一名信息传播者可以将信息传递给众多的接受者。比如在微博上发布一条信息可以@很多朋友,和朋友共享。

三、SNS社交网络存在的问题

现代城市人长期处在快节奏高强度生活中,工作越来越多,负担越来越重,眼界越来越小,社交越来越少,人们困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每一个人都爱独自求生。社交网络的发达,则改变了这种状态,使得每一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寻找到自己想要寻找的人,交往到自己想要交往的人。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因此而欣喜,因为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之间总是无法完全契合的,即便是在强调真实化理念的SNS世界中。真实和虚拟的冲突带来的困境也时常会出现。

第一,角色的冲突性。所谓角色的冲突性,是指用户在不同对象面前扮演的不同角色就可能会产生冲突。譬如:当某位老师出现在朋友圈上时,如果他的学生看到自己老师不同于讲台上一面的话,肯定会产生其他想法,从而给师生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二,网络信息的虚假性。青年在社交网站上展示的信息未必都是真实可信的,更多经过加工处理,带有一定程度的虚假性。譬如:兴趣爱好、个人照片等。虚假的信息给网友往往起到一些误导作用,给网友产生虚幻的、不切实际的想法。

第三,对人们的社交能力产生一定的破坏性。网络社交有时往往对人们现实生活当中的社交产生冲击,导致人们现实社交能力的低下。当前,一种名为“虚拟社交依赖症”的病已开始蔓延。据有关媒体报道,因迷恋网络社交而导致家庭不和、朋友绝交乃至于失去工作的屡见不鲜。随着我国虚拟技术不断发展,或许有一天,人们会难以区分虚拟和现实。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过度依赖网络的人群就可能会产生一系列严重的社会和心理问题,从而更加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

第四,不良信息的冲击性。青年在社交网络中都是一个独立的主体,既是接受者,也是传播者。在网络世界中,一些腐朽思想,消极观念,甚至暴力色情等内容往往也交杂其中。对此,虽然大部分人具有辨别能力,但还是有部分青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冲击与影响。

第五,个人信息缺乏有效的保护性。大多数网民在网络上缺少自我保护的意识,轻易透露自己的详细信息,或者侵犯别人的隐私,各种各样的偷窥、泄露、人肉搜索等等正在网络上泛滥,每一个人在网络中都是赤裸裸的,毫无自我保护的能力,各种各样的犯罪因为网络社交而产生,这需要引起社会的重视,也需要每一个网络用户重视,不仅仅是保护自我,还必须尊重他人的正当权利。

四、关于SNS社交网络中所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第一,我们需要在SNS社交网络中建立更多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机制,也就是让每个人都更加了解彼此,更好地认识身边的人,认识网络上的朋友,这可有效避免角色冲突的出现,可以让每个人都做回最真实的自己,没有虚伪的袈裟,不用遮掩自己在不同位置上所扮演的不同角色。

第二,对于社交网络上信息的真实性,我们可以加强警惕性教育,对青年群体开设一些区别真假内容的课程,教给青年必要的辨别真假的知识。

第三,在社交网络中,我们应多加宣传融入家庭,步入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青年的归属感,避免其过度沉湎于网络世界中。或者可以开发一些限时的软件,让使用者不能长期活在虚拟的网络社区中。

第四,我们需要建立起强大的网络思政队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危机事件和敏感事件的影响,制定重要的舆情监测机制,密切关注各类网站的言论信息,尤其是一些和青年密切相关的重要网站,比如微博,校内,QQ空间等。预警越早,处理就越快,带来的不利因素就越少。

最后对于网络上缺少的自我保护意识,我们不仅需要进一步升级技术,更好地保护每一个网络用户,与此同时也需加强思想素质教育,强调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偷窥、盗取他人信息的违法性和不道德性,从思想上引导我们的网络安全向着健康长远的方向发展。

SNS社交网站给人们,尤其是青年群体带来了便利,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其中存在的危险,在网络上或许交友遍天下,现实生活中却寥寥无几,我们不能让网上虚幻的朋友取代了现实中真正的朋友。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彭兰教授就说过:“SNS只是在时间上或空间上补充了传统的交友方式,它的优势是能扩大交友范围,提高效率。但是它仍然主要是以文字符号为中介的交流,与面对面交流相比,交流手段较为单一,因此人们对彼此的了解也是较为单向的,人们很难通过这样的方式全面地认识一个人复杂的多面。”所以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还是应当正确面对SNS浪潮,既要利用好它带来的时代新鲜血液,与此同时也要避免陷入其中,而忽略了身边美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李萌.SNS的经济学分析[J].科技资讯,2007(06)

[2]蔡骐,黄瑶瑛.SNS浪潮中的真实虚拟的文化国际新闻界[J].2011(07)

作者简介:智月香,1989年04月生,女,汉族,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2级研究生。专业: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人际传播实名制问题及对策
实名制验证快速闸机通道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快递实名制怎样才可行?
实名制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的微信人际传播分析
对于人际传播研究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思考
对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微信聊天中表情符号的使用对人际传播的影响
浅议财务会计管理在工程企业中的问题和对策
A RECKONING FOR WEIBO? 实名制之后,微博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