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

2014-04-29 00:44:03张蕾
俪人·教师版 2014年20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文学教育教育性

张蕾

【摘 要】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并非是天然对立的,要把这两种特质统一起来有一个重要前提,即把小学语文教育当做文学教育。本文在学科专业的范围之内,采取立足于文本的方式,指出其“限制性文本”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对“教育性”这一概念的误读与扭曲。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 儿童文学 文学教育 教育性 趣味性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于小学语文教材的批判声不绝于耳,许多儿童文学学者和教育家主张实现小学语文教材的儿童文学化,改变教材被“教育主义”与“教训主义”所把持的局面,让教材更具有趣味性,因而更能被小学生所接受。 儿童文学虽标榜为“快乐之文本”,但若要进入小学语文教材,它也必然不能回避承担“教育”这一责任。那么,儿童文学如何将“教育性”与“趣味性”两种看似矛盾的因素统一起来,使其和谐共存、相互促进呢?

1“教育性”与“趣味性”的关系

我们通常认为,教育者关注更多的是语言及知识的标准化与快速习得,不会特别重视教材的文学艺术高度;而文学家则重视审美,认为枯燥的语言知识无法引起孩子的兴趣,因此哪怕是拼音和识字课文,也应当具有文学审美价值。

“教育功能”与“文学趣味”必然敌对吗?

这里涉及到一个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定位问题,对于每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走极端的方式必不可取,既不能一味强调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强调其学科价值与社会价值,甚至为了适应标准化考试的需要,将知识点的传授作为其唯一目的。也不能单纯强调其趣味而忽视思想性和语文教育价值。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将二者协调融合,使其相得益彰呢?

事实上,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与“趣味”确实并非是天然对立的。小学语文教材不同于思想政治教材,它的“教育性”是一种独特的教育性,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语感的培养、健全人性的发展等。它是在认识儿童、尊重儿童基础之上的引导语创造,而不是限制与模式化;它的“趣味性”也不仅仅指幽默、游戏、幻想等儿童情趣,还包括文字本身、形式、思考、深入理解、自我认同等更进一层的趣味。因此,二者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

要把这两种特质统一起来,当然与教学方法相关。但从文学的角度,笔者认为有一个重要前提,即把小学语文教育当做文学教育,而不是单纯的语言知识、价值观念教育。

儿童文学与小学教育理论家朱自强教授曾提出 “文学教育”的理念,他认为,文学教育应成为小学语文教育的主体理念,小学语文教材应该实现儿童文学化。

2被扭曲的教育--限制性文本

诺德曼认为,“对于儿童的假设——知识与能力有限,主要需求是受保护与受教育——会导致一种量身定做的文学,即限制性文本的产生,那些文本强调保守、呆板的普遍儿童观,提供给孩子的关于他们自己以及周围世界的观点,可能只是在于限制他们的发展。”

这种“假设”反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就产生了大量不利于儿童健全发展的限制性文本,人们也称之为 “教材体”课文。

2.1 短小轻薄,把小学语文教育当成语言教育

如著名的阅读推广人徐冬梅所言,语文有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几个层面的含义。而语文教育界普遍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文字的层面,认为小学语文教材主要是要让学生多识字、读好课文,做好最基本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这些文章最显著特征就是“短小轻薄”,语言简单化、平面化、概念化,思

想上和艺术上寡淡无味。根本原因是教材编写者对儿童缺乏真正的了解,低估了儿童的语言能力和审美能力,低估了孩子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和敏锐的感受性。

2.2 主題先行,把小学语文教育当成常识与道德教育

在语文课上,老师常常会问小学生:“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告

诉我们什么道理?”,课后练习也常常会设计“试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之类的题目。若在成人的设定中,语文学科存在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儿童,那么教育者就会把焦点放在文章想要表达的中心和主题上,甚至“不择手段”地烘托它、凸显它。

为了使孩子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同时学习到主流的思想价值观,教材中通篇都在教孩子们该怎么做,告诫孩子们不该怎么做,无论何种题材都不忘与常识或道德教育扯上边,这种情况与当下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盛行的教育现状是相呼应的。

语文课本中的文本应该是文学文本,它是在进行语言教育的同时,引导学生对文学教材中艺术形象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进行价值判断,探索和思考人生的种种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实现心灵的成长。如果把语文教育当成了思想教育,教材中通篇都是教孩子们该怎么做,告诫孩子们不该怎么做,那么这些不具有审美价值的文本应该出现在常识课本,而不是语文课本里。

2.3 文意不通,文化价值观上存在偏颇

还有一类文义不规范,矛盾百出的文章,最后可能达成没有逻辑的结论,对孩子产生误导。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野鸭回家》一文中写到野鸭爸爸和野鸭妈妈春天从南方飞回来,发现原来的家乡变了,平房变成了高楼大厦,原来居住的池塘变成了一个人工湖,湖边有一座小房子上面写着“欢迎野鸭回家”,于是野鸭爸爸和妈妈高高兴兴地住进了新家,从此带着小野鸭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作者描绘了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理想的宣传画,然而却与现实差之甚远,众所周知,以损害环境为代价的城市化进程已经给乡村的生态带来了令人痛心的破坏,宣传保护环境的理念是没有错的,关键却是自作主张地选择了野鸭作为主人公,不知野鸭看到自己的自然栖息地变得面目全非,是否会像人类一样感慨“家乡变化可真大呀!”是否会高高兴兴地“住进新家”。

还有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秋天的图画》,前半部分写到秋天山野中美丽的景色,后半部分依照惯例依然要歌颂劳动人民,“谁使秋天这样美丽?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忽略大自然本身的创作伟力,强调的是人对自然的改造,而这种 “人定胜天”的思想在今天已然产生了极大的破坏力。

事实上,“文学的审美有时候是和社会发展相矛盾的,面对要去建设未来的孩子们,我们应该把生活的更真实的东西,更复杂的面貌,更端正的价值观,以审美的方式传递给他们,而不能简单地用社会的物质发展、物质文明来诠释乡村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周作人 著.刘绪源 编著.周作人论儿童文学.北京:海豚出版社,2012.

[2]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材文学教育教育性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渗透
东方教育(2016年14期)2017-01-16 10:51:14
多媒体技术与高校文学教育
东方教育(2016年11期)2017-01-16 00:40:34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名著阅读教学
西班牙语文学与学生语言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
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
山东青年(2016年9期)2016-12-08 16:29:43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性和趣味性的平衡研究
开启学科教学的多元功能
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贯彻教学的教育性
新闻传播(2016年18期)2016-07-19 10:12:06
基于单元整合的语用能力培养策略
今日教育(2016年4期)2016-06-23 16:13:40
浅议教学的教育性与教育的教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