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感和景物观在日本文学中的体现方式浅析

2014-04-29 00:44吴琼
大观 2014年6期
关键词:日本文学

吴琼

摘要:四季变化明显、山脉河流纵横交错、台风地震火山频发,这些风土特性造就了日本民族纤细、易变、惜花月、爱草木的性格,在日本文学当中的体现非常明显。

关键词:季节感;景物观;日本文学

一、日本文化当中的季节感和景物观

日本虽是一个狭长的岛国,海岸线特别的长,国土中的山脉交错纵横,河流、湖泊、瀑布点缀其中,狭长的国土特性也造就了其一年四季都能看到形形色色的景观。但是位于大洋西岸的日本处于板块交界处,也经常遭受季风的迫害,主要包括频繁的地震和火山爆发,台风及其带来的暴雨,还有就是北方大雪侵袭。

日本人生活在这种优越的风土环境当中,久而久之也就逐渐形成了其纤细、易变的性格,他们始终相信人对自然环境具备很强的亲切性,人离不开环境,而环境也离不开人,人与自然环境是相互融合的。樱花的高雅、刚劲、清秀质朴和独立的精神常常被用来比喻人的性格,除了樱花之外还有野草的顽强,松树的正直朴素等也常常成为日本人性格的追求。但是日本气候多变、地震台风频繁、风景易逝等也常常使日本人感受到人生无常、沧海桑田、美景易去。也正是这些风土环境造就了日本的茶道、绘画、和服、花道、歌舞等文化生活方式,这种方式看似简单却蕴含有深刻思想寓意,它们都和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体现了日本人热爱自然、向往自然、爱草木、惜花月的季节感和景物观。文学作为文化当中最为敏感的表现形式,它不仅能够反映日本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同时也反映了日本文化当中所体现出来的季节感和景物观。

二、季节感和景物观在日本文学中的体现方式

和歌是最早体现日本文学当中的季节感和景物观,除了和歌之外散文、小说等也均体现了季节感和景物观。

(一)和歌

和歌也被称诗歌,最初和歌其实是用汉字来写,后来在日本本土发展的过程中有了日本诗的特点。它是日本文学当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形式,有很多作品当中均体现了季节感和景物观的特性。出现于八世纪的《万叶集》可以说是日本第一部和歌总集,那些作者们在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时候并不喜欢用喜悦、悲伤等词汇,而更喜欢把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山水草木之中。比如山部赤人所创作的和歌当中有这样一句诗“路径田子湾,举目雪白的富士,雪飘飘落山巅”,高山黑人所创作的和歌当中有这样一句诗“妇负纷飞的雪,把原野压的倾斜,一夜的借宿至今怀念”。从中可以看出和歌当中所体现的季节感和景物观有多浓。后来和歌的创作者们传承先闲的借景抒情之风,通过和歌来抒发自己人生的境遇与感悟。

虽然和歌对于季节感和景物观的体现非常生动,但是作为诗歌的后来者连歌和俳句当中的内容也大多都是借助自然景观的字眼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季节性的用语在俳句当中可以说是必不可少,从它的季题规则就可以看出来,以四季的景观来表达大自然的清新以及地方人文的淳朴是俳句最为出众的地方。说到俳句当中的季题,“早春”寓意二月,“蔷薇”寓意五月,“蚯蚓”寓意六月。比如松尾芭蕉当中的名句“蛙跃古池内,静渚传清响”,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了季节变迁的自然规律,成为了吟咏春光的千古佳句。

(二)散文

散文当中对于季节感和景物观的体现也非常的充分,随笔文学鼻祖清少纳言所创作的《枕草子》里面的内容对于人情世态以及自然现象的表现非常的出众,以作品当中“四季的美”这一篇来说明它所体现出来的季节感与景物观,作者在创作“四季的美”时,把每一个季节都集中体现在一天当中的一个时点上:“春天为拂晓,夏天为日中,秋天为黄昏,冬天为清晨”。鸭长明后来所创作的《方丈记》,其主题体现的是作者隐居山林安逸快乐,从这部散文作品的主题就可以看出它也是受了《枕草子》的影响,如此才能把季节感与景物观传承到作品当中去。但是《方丈记》的随笔特性始终不如后来出现的《徒然草》,因为后人所称赞的随笔文学双壁指的就是《枕草子》和《徒然草》。《徒然草》里面的内容一直都秉承着从季节的推移往返当中来捕捉景色之美,把人事活动交织于自然景色当中,从而体现出人类活动随自然变化的特性规律。

20世纪的日本散文作家秉承了前辈们所向往的人与自然相互融洽的观点,所创作的散文大多都是人与自然为主题,这些都体现了日本民族的自然美学传统。德富芦花所创作的《自然与人生》当中,作者把大自然看做知己,把一腔的热情全部倾诉于大自然当中,真切的体现了物我相生的境地。除了上面所列的这几篇散文之外,还有一些散文对于日本文学当中季节感和景物观的体现也非常真切,比如《一片树叶》、《大川河的水》、《千曲川风情》等。由此可见日本的散文作家们在描绘四季变化所带来的景观变化的同时不忘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寄寓其中,真正体现了他们极力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三)小说

小说对于日本文学中的季节感和景物观体现的最为深刻,紫式部在平安时代所创作的《源氏物语》被称作是日本最早的长篇小说,它代表了整个日本古典文学的最高成就。作者经常在小说当中运用大自然来比喻人的性格,把自然界的枯荣比作社会兴衰,四季不同景色在日本人心中所体现的不同感观都淋漓尽致的表现于作品当中,真真切切体现出该小说所具备的深沉意蕴以及内在精神。

风景可谓是作品《源氏物语》的生命线,代表了当时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环境,同时也是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载体,把人物的命运、心理活动以及精神活动寄寓到风景当中。季节变化作为作品的基本背景,极度渲染了每一个小说情节所需具备的气氛,构筑了情景合一的抒情旋律。《源氏物语》当中有一句话“看似欲折,却终于未折的细枝”,它形象生动的表达出温柔之中带有刚强的人物性格。

紫式部利用她的《源氏物语》把日本的风土人情、自然文化表述的淋漓尽致,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她季节感和景物观的写作手法,为她的小说增添了不少与众不同的色彩。《源氏物语》对于促进日本文学描绘季节与自然的美学传统的形成有非常大的作用,之后的很多小说家比如三浦凌子、大岗升平、国木田独步等都继承了这一美学传统。

三、结语

总而言之,日本以其特有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孕育出这个民族敏感温和、绚丽纤巧、爱草木、惜花月的独特性格,这种性格同时也促进了人喻于景、景现于人的美学传统。日本文学所具有的季节感和景物观的特色,促使了日本文学成为世界文学宝库的一隅,同时也会世界文学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施宇.从日本文学的发展历程来看日本文化的独特特征[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10)

[2]袁利宁.浅析樱花精神——从日本文学看日本人的审美观[J].成功(教育),2008(12)

[3]王向远.日本文学民族特性论[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2)

[4]闫润英. 论日本文学中的季节感和景物观[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9)

[5]党雪. 从《源氏物语》看日本传统的自然审美观[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猜你喜欢
日本文学
浅谈日语文学的创作背景对当今阅读者的影响
日本明治时代文学中的老庄之风
浅析日本文学变形小说及其外来影响分析
《方丈记》的“政治性因素”浅析
以悲为美
比较视野中的日本艳情文学观
论日本文学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
浅论日本文学中的“物哀”倾向
浅谈基督教对日本近现代文学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