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河》中的农民形象分析

2014-04-29 00:44郭周静
大观 2014年6期
关键词:土地流转农村

郭周静

摘要:《麦河》小说描写的是发生在冀东平原中一个村子里百年历史的故事。是鹦鹉村不同人物命运的遭遇和在发生的多种矛盾。也是充分地写出了当今乡村的复杂性、矛盾性和转折性。近三十年来,我国农村究竟发生了哪些沧桑变迁?中国农民到底应该怎样走?是很多人在关注的这个问题。

关键词:麦河;农村; 冀东平原;土地流转

《麦河》是一部近50万字的长篇小说,在这样长的篇幅里,作家一般都是采用第三人称(即全景视角)来讲述他的故事。可关仁山在《麦河》里却一反常规,采用第一人称的视角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叙述者是一位外号叫“瞎三”的乐亭大鼓艺人“白立国”。从头到尾,他坚持都在用第一人称,这里走的是一招险棋,确实是让乡村处在传统/现代的夹缝中——面对过去,让人们在充满怀念想去面对未来,跃跃欲试却又在四顾茫然。

一、土地

(一)《麦河》这部小说写的是冀东平原中的一个村子,在实行分田到户的生产责任制之后,面对国内国际的市场经济潮流,传统的乡村经济体制在走向现代大农业的历史转型中,农村和农民所经历的痛苦、迷惘、探索与自强的嬗变轨迹做到的整体构思是广大的,作者集中写了这个村子里的曹双羊等一些农民先驱,开办煤窑进行原始积累,创建方便面食品企业闯荡市场,流转土地实现农业、工业化等一系列改革创举,其故事情节的主体是以明朗的手法将这些重要事件来横向延伸于作品之中,其小说的写作手法不但描述了从村到镇到县的政治风波、经济发展、文化势态、道德风尚乃至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也确实是能展现出一幅全景式的城乡生活图画。

(二)作品切入的是农村的现实变革,但又巧妙、艺术地从纵向角度回溯到了近一百年,村子里围绕土地展开的一连串矛盾斗争,让人在固守旧的观念的同时又把目光投向未来,瞻望了三十年后这个村子的理想图景。在它用历史、现实、未来,构成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之河中,让樱桃村村民在土改斗争中夺得土地是一种“分”,在集体化时代入社是一种“合”,在新时期又得到土地是一种“分”,而在现代化进程中流转土地又是一种“合”,让我们看到的作者完成的是一次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农业文明的历史跨越。

(三)在小说的结构安排上,关仁山用月相的变化来统摄全篇不能不说是一种完美的安排,他从逆月、新月、圆月、残月,又到朔月,虽让人看似像是一种自然天象变化的周期,又是我们这个社会人生中要运行的规律,他把农村改革置于自然演化之中,实有蕴涵了作家对“天人合一”的哲理感悟,在小说的叙事角度和人称上,他借用民间风俗和传说,大胆发挥想象,创造了诸多朦胧、优美的艺术氛围、意象和细节。无一不使这部现实主义小说平添了一种瑰丽、浪漫的神秘色彩。

二、形象

(一)《麦河》最突出的文学实绩,是塑造了一系列的、各式各样的农民形象。九十年代以来的乡村小说,在塑造人物上都作出了有许多努力,但在拥拥挤挤的人物画廊中,传统的、旧式的农民形象较多,而现代的、新型的农民形象却很难看到。关仁山以密切关注农村变革,潜心探索农民精神性格的变化,成功塑造了一些新的农民形象;绝不是按照意识形态的要求来堆砌出一些“高、大、全”式人物,而是遵循生活的规律塑造出一个个在农村生活中成长、蜕化的形象。《麦河》中的主人公曹双羊,无疑是一位独具思想艺术个性的新农民形象,他来源于农村改革中的真实人物,又是一个高于生活成为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

(二)我们在《麦河》中看到,曹双羊他的创业道确实是在文学史上都做到了有许多惊人之举,以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写作方法。作者以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写作手法表现出来的曹双羊这种人是一种有宽阔胸怀和真诚品格的人,是以思想的深度,又有生活厚度的写作方法来运作的,这种方法是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必备的两个方面。《麦河》在这两方面都具备了,于是它便有了成为一部优秀作品的最基本的条件。

三、地域特点

(一)《麦河》小说的文化色彩,当然不只是对小麦文化的开掘与展示,也表现在对乐亭大鼓艺人白立国的鼓书表演以及按《周易》原理所作的“算命”和预测,说到底,这也是一种民间文化的开掘与展现。在小说中,白立国不仅作为故事的叙述者贯穿始终,而且是作为一个民间文化的载体和独特的艺术形象出现的。这一点,是作者用,“瞎三”白立国打着梨花板所演唱的乐亭大鼓来表达的,其中就有深厚的冀东文化的积淀,像这首在卷首与卷尾多次出现的乐亭大鼓就很有味道:“摸一摸我的天/亲一亲我的地/娘织了毛布衣/姐编了苇炕席/麦子黄了梢儿/大爷挂了犁儿……”应该说,乐亭大鼓艺人白立国和他演唱的乐亭大鼓也是给此部小说增添了有许多浓厚的文化色彩,还有一些相当成功的艺术创新尝试。

(二)很多艺术贵在创新。想象力是作家在艺术的天空里翱翔的翅膀。我之所以比较喜欢《麦河》这部关仁山的长篇小说新作,并向广大读者推荐此作,除了它具有思想深度、生活厚度及比较浓厚的文化色彩外,还因它在若干方面进行了成功的艺术创新的尝试,表明作者在拥有相当娴熟的写实能力的同时还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三)关仁山已经走过20余年的创作道路。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他的短篇小说《苦雪》一炮打响;90年代中期,作为河北“三驾马车”中最年轻的一位,他的影响遍及全国,而他当时接连发表的中篇小说《九月还乡》和《大雪无乡》等作品也给他有带来有更多文学上的荣誉;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以来,长篇小说《天高地厚》《白纸门》等作品的推出,标志着关仁山在小说创作上已走向成熟。而今,长篇小说《麦河》的问世,乃是关仁山小说创作新的重要收获。它标志着关仁山小说创作的一个新的高度,也是近年来一部值得关注的长篇小说力作,还可以说,这是近年来让人最心动的长篇小说之一。

【参考文献】

[1]关仁山.麦河·后记[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530

猜你喜欢
土地流转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探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土地流转问题
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经营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根据、障碍和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中地方政府职能的构建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供需市场失衡问题的研究
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流转对农民土地权益影响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