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勒克莱齐奥作品中对现代城市文明的批判

2014-04-29 00:44刘正丽
大观 2014年6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思想

刘正丽

摘 要:科技高发达的今天,人们的生活因为现代城市文明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是随而来的生态危机也日益严重,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的诸多作品中关注了此类问题,他的很多作品深刻反映了自然环境和人类之间的冲突和危机,从自然生态伦理的视角揭示了现代城市文明与自然环境的格格不入,批判了现代文明发展过程中对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巨大破坏,与此同时勒克莱齐奥也通过文笔描述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家园的美好蓝图,从生态文明角度出发,为人类发展描绘出了生态文明的道路。

关键词:勒克莱齐奥;生态文明思想;现代文明弊端;诗意乌托邦

自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类在赖以生存的环境中肆意发展甚至改造自然环境,在巨大物质利益的驱动下,最大限度得攫取自然环境中的资源,最终在发展的同时破坏的生态环境,环境日益被破坏生态危机几次爆发。可是另一方面,人类的物质资源反而越来越多,成就了自身现代城市文明的发展壮大,而城市演变成当之无愧的现代文明的典型代表。因此,以资源的高度聚集和消耗为特征的城市文明加剧了环境恶化,人类自身陷入了日益严重的生态困境之中。而这一切在现代文坛上,作家们纷纷用文笔表达着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勒克莱齐奥200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获奖理由是:“一个集背叛,诗意冒险和感性迷狂于一身的作家,探寻文明支配下的边缘人性。”他的作品出现了众多的异域元素,是一位从“欧洲中心论”主动走出去 ,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感受所谓边缘文明的“流浪作家”,用自己的文笔记录着边缘文明中的普通平凡小人物的点滴。在他的作品中充满着对人类生态文明的关注,因而成了他广大人文学者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对于现代人来说,城市无疑大多数人心中美好和谐的憧憬。这里有无限的机遇,无限的可能。但若将其置于生态文明主义的大背景下审视一番,“城市”则成为了空虚、压抑和人性缺失,代表着人性与自然天性得异化与自然割裂,它代表着人类最原始纯真的丧失。这里没有大家憧憬的幸福美好,只有压抑分裂与膨胀的欲望、迷茫的未来。勒克莱齐奥的第一部小说《诉讼笔录》,就为大家通过灰暗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城市文明的荒诞画卷。小说主人公亚当?波洛,在世人眼中是一个终日无所事事,在海滩、大城市中流浪的人。他不关心社会、城市的种种消息与动静,也不思索自己的过去,回忆自己的亲人,考虑自己的将来,似乎与现代社会斩断了一切联系。他始终保持一种直感的方式,并拒绝接受理性的思维方向。同时他力图物化自己,使自己消散融化为宇宙中的一点物质。最后因在大街上发表“怪诞”的演说被警方视为精神病人而送入医院。整部小说,通过充满原始野性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亚当对现代都市文明的种种逃避和抨击,表现出作者对现代西方文明的排斥与否定。

在小说《战争 》中,勒克莱齐奥更是以符号化,象征化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了人类发起的“战争”中,对人性本真和世界本性之间联系的割裂。 年轻的姑娘Bea.B就这么长久的站在城市的街道中,这是一座她一直生活的城市,一座她熟悉的城市。每天我们都在城市里生活、消费、出生、死亡,听着收音机里的广播、看电视里又臭又长的电视剧、被夸张的广告所怂恿。存在即是合理,但合理的就是存在吗?生活在这个城市中,被科技所包围。只要一伸手电灯就能照亮光亮、只要打开煤气就可以烧锅热水……一切都是如此的自然与便利。但电灯为何会发亮、电车如此运转、电视如何传送着画面,这些已经被人类发明、制造的东西,熟悉的存在在我们的世界,但却也同时的陌生了缓慢的过程。一切都被现代科学自然的架空了,人们凌架在科技中,陶醉在购物、酒精;糜烂在工作和爱情,却忘记了某些生存的根本。因而,我们会觉得 时间不会停止,就如同人类前进的步伐不会停止。人类在进化,从一个时代迈向另一个时代,而战争也不会停止,会继续着,我们只是一味得继承,却从来没有考虑将来如何。《战争》整部小说得压抑死沉,全文表现出作者对城世文明状态的深度思考,我们活在无形的战争中但我们却不曾察觉。

作家不仅在《战争》中再次表达了对以征服和占有为特征的现代城市文明的批判,还开始把目光转向其他古老人类文明,如在其多部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北非沙漠文明和美洲印第安文明等,努力寻找那些通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之路。譬如分别于1980年的《沙漠》与1985年的《寻金者》等。《沙漠》中的女主人公拉拉在为了逃婚来到了大城市马赛,原本打算在这里开始新生活,结果事与愿违,她发现这里不过是底层民众的囚牢,看清城市文明的冷漠丑陋和肮脏之后,最终返回了北非沙漠故乡。同样,《寻金者》的主人公阿莱克斯在历经艰辛寻金失败后,才明白真正的宝藏是深埋于内心深处的故乡和远离城市文明的大海、星空,并不是传说中的金银财宝。作者通过一系列对异国风光的描述与所谓大都市的对比,再通过两位小说主人公的经历,表达了对原始自然文明的向往,对城市文明的极端厌恶。

如果说勒克莱齐奥之前的小说都是对程文明的批判那么他与2008年发表的《乌拉尼亚》则是对美好生态文明的憧憬。小说讲述了一位法国地理学家在墨西哥勘探地貌时,意外发现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王国。这个地方的人都是来自全世界的流浪者,在这里人人平等,没有贫富阶级,孩子们的天性没有被压抑,他们学习的是自由和真理。人以自然的天地为依托,顺天地而生,人与人的关系也是最自然,最本真的形式,一切都回到了人的灵性尚未被物质与文明玷污的混沌之初。但最终“坎波斯” 在人类社会的围攻中被迫迁移,去寻找它的出路。

主人公对现代文明提出诉讼,通过逃离城市,穿越荒漠,踏上去往另一边的旅行,如星星一般地自由流浪,在现实中创造出了一个想象的国度,在现代文明之外的大地上找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

总之,作者通过对城市文明所表现出来的反生态特征的揭露和批判,通过对人与自然和谐家园沙漠、海岛甚至是乌托邦式的“坎波斯”的诗意描绘,从生态文明主义思想出发,倡导了一种回归自然生活观,从而也指出了走出当前困境走向生态文明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勒克莱齐奥.乌拉尼亚[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2]勒克莱齐奥.战争[M].上海:译林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文明思想与美丽内蒙古建设的统一
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人民性及其价值お
浅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其价值
浅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其价值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价值
以整体性视野挖掘《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中的生态文明思想
论毛泽东生态文明思想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资本论》自然生产力观点的新发展
机理·思维·特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三维审视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生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