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民歌的美学内涵

2014-04-29 00:44徐曼曼
北方音乐 2014年6期
关键词: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美学

徐曼曼

[摘要]仡佬族民族歌曲,主要在贵州北部地区流行,当地歌手音色嘹亮、高亢、深远、纯朴,把仡佬族民歌的艺术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仡佬族民歌有着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是组成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随着中外音乐的交流,仡佬族的民族歌曲正以蓬勃的生机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仡佬族民歌;美学;民族文化;民族精神

仡佬族是西南地区一个古老的民族,具有民族特性的民族艺术文化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按照内容和形式的不同有:传统节日、民间文学、民族体育、民俗戏曲、民族歌曲等等。其中,民歌属于仡佬族民族歌曲,主要在贵州北部地区流行,当地歌手音色较为嘹亮、高亢、深远、纯朴,把仡佬族民歌的艺术性表现得淋漓尽致。随着中外音乐的交流,仡佬族的民族歌曲曾多次走出国门,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文化馆从1960年成立至今,对当地的民间音乐进行了整理、收集,并在此基础上创编了许多仡佬族题材的音乐作品,如《淘盆打挂子》《高架斗篷琴》《洪渡河水格外美》《仡乡阳雀悠悠呀》《折耳根》等黔北地区优秀的仡佬族音乐作品。在2013年3月9日,位于贵州北部的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仡佬族表演团队代表贵州远赴意大利威尼斯参加威尼斯狂欢节,仡佬族民歌正以蓬勃的生机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一、仡佬族民歌的悠、远之美

“仡佬、仡佬,开荒辟草”这是流传在贵州地区的一句歌谣,也昭示着仡佬族是贵州的原生民族。例如水城一带的传说:过去稻谷成熟时,每块稻田要先量出“一捭”给仡佬族同胞,以表示对他们的尊敬,因为他们是最早的土地所有者。仡佬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他们的先人濮人与先后迁入贵州境内的氏羌、苗瑶、百越等少数民族形成了贵州的四大族系。仡佬族的先人濮人在旧石器时期创造了闻名遐迩的盘县“大洞文化”和黔西“观音洞文化”;在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创造了“世界罕见、中国国仅有”的数以千计的“穿洞”骨角器以及独具特征的石器制作方式“锐棱砸击法”。春秋建立舸国,战国建立夜郎国,在日益强大的势力中,进入了濮人的鼎盛时期,也逐渐演变为以山地文化为中心的“百濮”族裔。战国末期,中原政权的镇压和东进氐羌的侵略,濮人兵败,400多年的夜郎政权结束,濮人四处躲藏,改变族称,以为求生。魏晋南北朝时期,史料中开始出现关于“濮人”的记载,此时“濮”的称谓以变迁为“僚濮”、“濮獠”、“獠”、“僚”、“葛僚”、“惮僚”、“仡僚”等。在情、黄闵《武陵记》中最早出现“仡佬”的称谓,在宋代朱辅所著《溪蛮丛笑》中所称“仡佬”后而固定下来。仡佬族的历史跌宕起伏,在历经沧桑之后,仡佬古歌记录了那些悲情的岁月,例《苦歌》:仡佬住在石旮旯,种田种地来养家,男子出门卖手艺,女子在家纺棉花;石旯住的仡佬人,一年四季忙不停,又种田来又种地,年年盼望好收成;仡佬住在大石山,靠它吃来靠它穿,要将石头盖房子,烧成石灰卖外边;仡佬住的是石坡,三块石头撑个锅,住房要用石头盖,包谷种在石窝窝;从前阿仡住石山,没有吃来没有穿,筲箕无粮高挂起,黄棕拿来当衣穿;从前阿仡住石坡,三块石头撑口锅,有了柴来又无米,月婆没有米汤喝;从前阿仡住石山,又愁吃来又焦穿,筲箕放起扬尘吊,甑子散在灶门边;从前阿仡住石山,没有吃来没有穿,一年到头有活干,大年三十无晚餐;阿仡住的是石山,冬天没有衣裳穿,豆杆灰中烧洋芋,一家老小围火边;阿仡住的叉叉房,夜装月亮日装阳,十冬腊月狂风起,一家老小围火塘;阿仡住的茅草屋,望见太阳月亮出,寒冬腊月狂风起,一家老小不出屋;阿仡住的茅草屋,不挡风来不遮阳,十冬腊月寒风起,一家老小不离屋;阿仡住在石山坡,丹砂珠宝有许多,财主吃得肥又胖,阿仡滴水不进锅;阿仡住在石山坡,金银铜铁有许多,金银用来交政府,铜铁阿仡留做锅;阿仡住在大石山,又种地来又炼丹,财主要我交租子,丹砂收去贡大官;阿仡住在大石山,除了大石就是天,天干外边去背水,下雨又把土地淹;阿仡住在山里头,土地小块不用牛,天干外边去背水,下雨水涨淹地头;阿仡住在山里边,出门走路弯又弯,五黄六月无人问,秋收财主进了山;阿仡住在石山脚,五黄六月无人说,秋收财主进到家,不是捉鸡定抓鹅;说阿仡,讲阿仡,阿仡穷得了不得,包谷稀饭熏辣子,每年还要借租子;阿仡过的苦日子,财主把我活害死,记得那年谷不出,一斗还了三年头;阿仡那年被水淹,没有吃来没有穿,欠了老板的租子,年年还债还不完。

仡佬族信仰竹王,竹是族系的图腾。竹王的传说在族系内广为流传,《华阳国志》载:“有竹王者,兴于水。”熊大宽在《仡佬族文化百科全书》中也提到:“有一女子浣于水滨,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足间,推之不肯去,闻有儿声,取持归破之,得一男儿,长养,有才武,遂雄夷濮。”

二、仡佬族民歌的情、勤之美

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艺术是在长期的积累和发展中汇聚而成的,也是对自身的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神话传说、生活感悟的总体概括。民歌展现出了仡佬族人真实的生活情感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音乐可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激发人对美的追求;音乐可以反映社会现实,展现千姿百态的大千世界;音乐可以描绘大自然,呈现生机勃勃的意境,展现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隋。仡佬族的民歌中有一部分是关于“情”的歌曲,这里的“情”含义丰富,包含了夫妻缠绵的爱情、难舍难离的亲情、忠肝义胆的兄弟之情、团结友爱的民族之情、保家卫国的大无畏之情。比如,仡佬族姑娘在出嫁时要唱的哭嫁歌。例如:

哭嫁,是当地仡佬族人的婚嫁习俗,又称“哭姊妹”,是仡佬族姑娘在出嫁时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兄妹难舍难分之情的表达,单一的曲调加上即兴的唱词,喜中带悲,悲中含喜。仡佬族哭嫁歌中唱词内容多样,有哭父母、哭姐妹、哭哥嫂、哭媒婆、哭梳头、哭上轿、哭穿衣、别众亲等等。例如哭嫁歌之哭娘、哭爹,哭娘:水有源头树有根,天下只有我娘亲,你把女儿哺育大,女儿不忘娘的恩,梨子白菜开百花,你养女儿是冤家,天上升起五色云,女儿长大外头人;哭爹:高粱干、节节青,手提花帕喊爹们,爹为女儿费尽心,女儿不忘爹的恩,仙桃开花结仙果,女儿不忘爹的恩,竹篮打水一场空,我爹辛劳空养我。

仡佬族人有着坚毅、勇敢的精神,对家园有着忠贞之情,有着保家卫国的大无畏之精神。在仡佬的先贤中有一位仡佬族先贤让族人们世世代代祭奠和缅怀,他就是申佑。申佑是明代以忠孝节烈闻名于世的仡佬杰出人物,字天赐,贵州省务川县火炭垭人,生于明仁宗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15岁中举人人国学,明英宗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19岁中进士,旋授四川道监察御史,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秋,瓦刺集团滋事,民英宗朱祁镇被太监王振诱胁,御驾亲征,申佑亦在随驾之列。师至土木堡(今河北怀东县东)被也先率部围困,军情危急,皇上为逃脱围困,以申佑与其貌相似,命申佑扮作皇上,代乘舆,以转移敌人视线,皇帝得救,申佑因而殉难,时年24岁,忠勇感人。

仡佬族青年的情歌寓意深刻,缠意绵绵,这种以歌为媒的爱情,坚贞不渝。例如情歌燕子含泥:燕子含泥为做窝,不见情歌想情歌,见到情歌难开口,只因没有把底摸;燕子含泥顺河飞,牡丹开花转微微,想了想尽才开口,为何开口把话推;燕子含泥为成家,飞来飞去想贪花,话到嘴边难开口,花在园中怕人挖;燕子做窝要含泥,哥妹相好心不急,妹家父母不欢喜,哥来几次不敢提;燕子含泥顺房角,心中有话口难说,只怪情哥无主意,事先没有对妹说,若我二人相约好,眨眨眼睛点脑壳;燕子含泥顺墙来,妹家老辈不识才,给哥出个好主意,花言巧语把他抬。

山地文化是仡佬族人的中心,在云雾缭绕的深山之中,这个民族用自己的勤劳克服大自然重重困难,繁衍后代,生生不息。繁重体力的劳动,不但没有累垮仡佬族人,反而使仡佬族人创造出了鼓舞干劲的歌曲,疲惫的身心得到放松后,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谱例石工号子:

三、仡佬族民歌的仁、和之美

仡佬族人的仪式非常讲究,有喜庆之时的“说福事”,有祭奠祖先的“祭祀歌”,有送葬时的“哭丧歌”,有告慰神灵的“冲傩还愿歌”,有祈福消灾的“奠土”等等。例如,奠土仪式第二坛送经拜忏:一忏家生百受福,二忏合眷寿长生,三忏三灾俱殄灭,四仟信人免灾难,五忏五运增福寿,六忏六律永相安,七忏七煞皆退位,八忏八难永离身,九忏九债俱解脱,十忏十恶免相侵,皈依蘸筵伸忏悔,伏乞慈悲作证明,善薄高上添寿算,恶薄之中免灾难。

仡佬族是一个好客的民族,有着特殊的待客礼仪“三幺台”,第一台:茶席,又叫接风洗尘:喝清茶,辅以糖果,果饼;第二台:酒席,八仙醉酒:喝自家酿制的高梁酒,各种凉拌菜;第三台:正席,四方团圆:吃饭菜。在其中的第二台中,仡佬族人要唱起敬酒歌,所谓酒不醉人,歌亦醉。

例如酒歌对唱:昨夜你来歇,什么都简慢,无火给你烤,少肉给你吃;昨夜我来歇,照顾样样好,有鱼有鹅肉,回去传美名。

四、结语

总之,仡佬族民歌有着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是组成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新时代的今天,我国的民族音乐学者和当地的民间艺人对仡佬族民歌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在世代的传唱中仡佬族民歌不应该被遗忘,而是应像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与其他少数民族兄弟紧密联系在一起。

猜你喜欢
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美学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纯白美学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论“尚中贵和”思想对建构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古诗文中蕴涵的儒家文化精髓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