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音乐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2014-04-29 00:44刘茜马燕乔
北方音乐 2014年6期

刘茜 马燕乔

[摘要]当代,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中国音乐文化在面临全世界音乐文化的挑战之际,只有从音乐历史发展中寻找依据,从而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因此,对于中国近代音乐发展的研究是极其重要的。文章通过对近代八十年中国音乐发展状况的回顾与思考,为今后中国音乐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国近代音乐;音乐观念;音乐形式;音乐价值观

对于整个中国音乐发展史的研究,近代八十年的音乐发展是被人们遗忘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更加侧重于对古代音乐发展的研究和对现代音乐发展问题的探讨,其结果可以说是硕果累累,可就只有近代八十年的音乐发展历史备受冷落,无人问津。在报纸杂志的文章和一些教科书中,对于近代音乐的发展常常是一笔带过,几乎就没有描述。对于中国近代音乐发展研究的缺乏,不知是因为缺乏详细真实的历史资料,还是发展成绩不显著,缺乏研究价值,但是笔者认为中国近代音乐的发展是一个客观存在。不管怎样,我们都不应该轻视甚至是忽视它。

一、中国近代音乐观念的发展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作为四大文明发祥地之一的中国是一个古老而富有魅力的国度。每一个炎黄子孙至今都可以看出它昔日的光辉,都发自内心地为曾经的汉唐盛世而感到自豪和骄傲。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历史的推进是残忍而可怕的,在某种文明诞生的同时,文明也在毁灭着。随着文明的不断发展,长时间堆积的问题也会慢慢显现出来。这样,文明的光环就会逐渐地消失,最终就会走向灭亡。

(一)封建主义音乐观

近代中国社会就是处于机制萎缩、退化的局面下,中国人从内心深处发出呼唤:古老文明衰落了!旧的文明衰落了,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迫切希望重建新的文明。于是,从1840年开始,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效仿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刚开始的学习主要是在自然科学、工业技术和社会政治学领域,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尚不成形。从1883年发表的文章《乐者古以平心论》中可以看出音乐发展的思想观念依旧遵循儒家的“礼乐”思想。文章中说:“天下之功,必在古乐,何也?日古之乐一于陶情淑性,故其声必淡,唯淡也,天下之至和存也。”彻底的把音乐当成礼乐教化的工具,由此可见,封建主义音乐观在这一时期的影响是很大的。

(二)资产阶级崭新的音乐观

当然了,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在1898年的戊戌维新变法运动中,维新派首先大力兴办新式教育,把它作为改良运动开展的第一步。这样的主张在当时的背景下是崭新的,对整个近代官办教育方针的制定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新式学校的兴办,崭新的音乐理念也诞生了,并逐渐地发展成为了社会音乐思潮的主流。新式学校的兴办和发展需要一套完整的新式教育思想和新式教育内容,这样音乐作为其中的内容就开始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虽然当时的认识范围比较狭隘,仅仅是局限于音乐的社会作用和对个人修养的作用,但是与封建意义上的“六艺”相比较,已经是有很大的进步了。此时的音乐是作为一种崭新的艺术进入到近代社会文化领域的,已经成为了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戊戌变法引起的文化改革是巨大的,它让中国人几千年来,不再固步自封,第一次认认真真地思考自己的文化背景,与西方进行比较,从而对以前从不怀疑而且很骄傲的东西产生了怀疑。1903年发表的匪石的文章《中国音乐改良说》一文中最突出、最引人注目的是挑战沿袭久远的封建文化系统,大胆地将矛头直接指向了对中国几千年音乐发展都有影响的儒家“礼乐”观。这反映出了资产阶级作为一股新兴力量出现在历史进程中,并引起了近代音乐思想观念的改变。这也成为了以后音乐论文的主要思想。

如果说资产阶级用崭新的世界观对封建主义音乐文化做出的批判和否定,仅仅是近代音乐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方面,那么,学习西方就是新音乐观念建立依据的另一个方面。

(三)向西方音乐的学习

在音乐文化领域里,对西方的学习开始于日本。在日本1858年的明治维新活动中,教育被作为改革策略的重要方面之一。音乐作为必修课,被归纳入新式教育课程中,并在内容、体制以及教育上学习效仿西方。后来又开办了专门的音乐学校,进行专业的音乐课程教学,培养音乐方面的专业人才,这极大地促进了日本近代音乐文化的发展。在当时,日本式的道路得到了教育人士的极大认可,人们一致认为向西方学习就只有仿效日本才会有所收获。

但是,这种观念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很快人们就认识到了日本式道路的缺陷。日本音乐文化的基础不够牢固,但是西欧的情况是截然不同的。学习西方音乐文化的目的就是改进完善中国音乐,使其摆脱封建落后。完完全全地运用别人的方法,只能应付一时之需,并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

无论怎么说,这一时期对西方音乐文化的效仿仅仅是局限于感性阶段,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并没有上升到理性的阶段。在肖友梅的《乐学概说》中,他把西方近代音乐文化理论作为依据,将认识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即使如此,这一时期中国音乐的发展走在时代的前列仅仅局限于思想的某些方面,在具体的实践活动方面仍然是比较落后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密不可分。

二、中国近代音乐形式和内容的发展

艺术形式的产生是以一定的社会环境为条件的,艺术形式的发展是与一定的思想观念密切相关的,但是具体的艺术形式是反映思想观念的手段。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思想观念方面的变化,还体现在具体的音乐形式和内容的改变。一方面,是因为受到了崭新的社会思想意识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音乐文化自身发展的要求。所以说,在近代八十年中,中国音乐文化的变化是极其明显的。

(一)民间歌曲

在传统音乐中,民间歌曲的历史是最悠久的。其发展贯穿于中国音乐史的每个阶段,因其性质,在每一个阶段,它都有独特的风格与呈现形式。在二十世纪边缘时期,民歌的发展借助一般的社会背景和特殊的社会环境的力量,再加上二十世纪资产阶级民主文化对封建专制文化所造成的影响,它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内容范围更加广阔,曲调更加艺术,更加直接地反映社会现实等等一系列的变化都说明了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歌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二)说唱艺术

说唱艺术的发展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社会基础。清朝中期是它的一个发展高峰期,这一时期的说唱艺术已经不再是单一化的发展模式,而是一个多元化的发展新模式。其形式不断增加,地方色彩逐渐明显,这些推动了说唱艺术发展史上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但是,起初主要是在乡镇之间,以后才慢慢地扩展到城市。城市为它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使其发展得更加完善,并以独特的方式稳固了下来,完成了专业化进程。二十世纪以来,说唱艺术又在原来主要体现传统题材的基础之上,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扩大其表现范围。

(三)戏曲形式

戏曲是中国民族音乐中集大成的形式之一。从元代开始,其发展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近代戏曲的发展最显著的就是地方剧种的迅速崛起。它们以各不相同的风格争取社会大众的认可,逐渐取代了占据正统剧种地位的昆曲,将戏曲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四)民族器乐

民族乐器是一种单纯的音乐表现形式,它在这个时期的发展也是较为突出的。其中器乐重奏、合奏形式多样化都可以看成是近代中国音乐逐渐走向完善的典范。除了形成具有地方风格的器乐重奏、合奏形式之外,还有戏曲也为丰富民族器乐的表现增添了许多新的形式。在民族乐器独奏方面,和以前相比较,出现了大批的演奏家,而且种类繁多,使乐器的演奏艺术水平都更上一层楼。

(五)西洋音乐中的学堂歌

最早进入中国的西方音乐应该是教会音乐,而真正标志西方音乐进入中国的是学堂乐歌的兴起和发展。在这个时期,西洋音乐在中国教会音乐有限的范围内进行传播,但就只有学堂乐歌能够真正地影响到社会音乐文化生活。也正是因为学堂乐歌的盛行,西洋音乐才能够进入中国,并迅速在中国稳固下来。传统音乐的新发展体现了近代音乐艺术发展的一个方面,西洋音乐进入中国就反映出了另一个方面。它丰富了近代中国人的音乐文化生活,为世界文化的整体性发展增添了新的内容。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三、对音乐艺术的进一步认识

历史的变化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了传统文化的发展路程,这也就促成了人们对音乐艺术的再认识。在急剧动荡的历史背景下的近代中国人对音乐艺术的态度,就应该从所谓的“新音乐”文化认同中寻找一些真实的依据。

这里所提到的“新音乐”文化认同是指五四运动以前,作为资产阶级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的音乐实践活动和理论探讨。虽然,在近代八十年中,它对于近代音乐发展的作用是有限的,但是将其与传统的封建音乐思想相比较,它对音乐艺术本身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那么,“新音乐”文化认同的内容和建立价值值得探讨。

(一)社会价值观上的认同

“新音乐”文化认同表现在强调音乐的社会价值观上,看起来是封建传统音乐思想,也就是说重视音乐的社会影响,但是,其本质是不同的。前者的目的是改良社会弊端,它看到了音乐的作用,并因此认为,只有接受新的精神思想的一代人,才可能改造旧的封建社会,建立新的资产阶级民主社会。而后者强调的是音乐的教化作用,将音乐用于维护“三纲五常”,用以毁灭人的个性,让它屈从于封建主义专制。虽然两者都认同“声音之道,感人深矣”,但是一个是注重情感的作用,另一个是化解情感的存在。本质性的差别,造就了实质彻底不同的音乐艺术态度。

(二)对音乐教育的重视

“新音乐”文化认同表现在重视音乐的教育上。在近代音乐发展史中,最突出的就是音乐的教育问题。起初的理论研究大多局限于强调实施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以后才出现了研究探讨音乐与教育的专业文章,这样才进一步深化了音乐教育理论,逐渐成为了与德智体共同发展的新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音乐”文化认同为了能够让音乐艺术最大限度地对社会产生作用,除了重视音乐教育外,还要普及社会音乐。一方面是因为对封建音乐文化的批判,另一方面是因为想要建立大众化的新音乐秩序。

四、近代中国音乐现状

近代中国音乐的发展只持续了短短八十年,但是真正的发展是从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开始的。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改变了中国人传统的旧的音乐思想,导致了旧的音乐形式和内容的变化,使得近代人对于音乐艺术的认识加深。所以说,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推动了近代中国音乐的发展,但是,事实证明,近代中国音乐史受当时社会发展条件的局限并没有出现繁荣的一页。

历史的发展是不断延续的,如果没有近代音乐家和五四时期的音乐发展,就不会有今天的中国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五四运动前后资产阶级新音乐思想启蒙很大程度上造就了现代社会主义音乐体系的建立。没有历史作为借鉴,我们是很难把握今天的行为准则的。当然了,历史不可能是完美的,这是不能怪罪历史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自身认识的深度。回顾新中国成立后的音乐发展,难以否认的是许多问题的出现是在近代就埋下隐患的,但是今天音乐生活的现状就是如此,这不完全是历史的制约,将不利因素完全归于近代是不理智、不正确、不客观的。

近代音乐发展在思想理论和具体实践方面是不完善的,但是我们应该冷静客观地回顾和思考中国近代音乐的发展,不应该为其感到遗憾,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最值得后人景仰的地方是近代人向古老传统文化发起冲击的胆量和精神。正是因为这样的果敢精神,才让他们在艰苦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下,以大无畏的胆识,不断地迈出时代的新步伐,从而把中国音乐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