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
为了适应我国改革开放的制度,促进经济文化实现国家化,学校教学中引入了英语学科,力争通过教育制度的转变,来改变国人的思想,提高我国公民的语言交流能力,并且促进国家化发展的进程。然而,在我们的学校教学中,英语教学效率却没有获得较理想的效果。全面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难发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生对英语知识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还有就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式都在效仿语文教学模式。虽然二者都是语言学科,但是却有着本质性的差异,因此,英语课堂无法像语文课堂那样收获较理想的成绩。尤其是高中英语教学,其教学难度和深度远远超过了初中,想要学好高中英语知识,学生不但要有庞大的词汇量以及扎实的英语基础,还必须要有良好的英语素养,对英语有一定的学习热情,这样才能顺利地应付高难度知识的挑战。为此,作为高中英语教师,我们在教学中除了重视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之外,还要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利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来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和能力。
一、巧妙利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向我们揭示了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效率的重大影响。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也并不难发现,那些对英语知识充满兴趣的学生往往英语成绩都比较优秀,在课堂中能够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学习活动的学生成绩也很理想,唯独那些反感英语,课堂上总是无精打采的学生怎么也学不好英语,面对英语知识就是不知道该如何学习。为此,我们必须要重视激发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英语课堂中打起精神来,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掌握知识并且运用知识,运用自己的学习热情来克服英语学习中的困难,这样便会取得优异的学习效果。
在高中英语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新颖有趣的提问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主动观察学生和了解学生,试图在观察或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寻找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话题,然后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加工,运用到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开展发散性的、层次性的、趣味性的、探索性的提问,以此来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对这些敏感的问题进行主动深入的思考和想象,加强学生分析、总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要注意适当地和学生进行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获取具有价值的信息,便于对学生进行及时、适当的引导。
众所周知,良好的学习环境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欲望。学生在适当和谐的环境中学习,能够感受到探索知识的快乐和愉悦,从而更加喜欢学习和探索,有利于教师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此,作为高中英语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利用外部条件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作为一种交际用语,在生活中运用得十分广泛,各种交际场景也比较容易营造,我们教师便可以将这种情境融入到教学课堂中来,这样就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英语的使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和情趣,同时还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以及口语表达水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心理特点,抓准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争取创设出学生感兴趣的、容易理解的场景,这样才能够最有效率地提高英语的教学质量。
二、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实施个性化的、新颖的教学方式
教育改革之后,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似乎比较容易实现,但是面向全体学生对于英语教师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这是因为高中学生都来自于不同的初中,他们现阶段掌握的英语水平、语言基础、认知结构、思想方法以及自身的性格特点有着较大的差异,这样要想对他们进行统一化的教学,采取一致的教学方法,对他们提出相同的学习任务,似乎不太容易。如果教师不分学生基础和特点,死板地采取一致的教学形式,对学生提出相同的教学要求,不仅不会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而且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和能力上也存在巨大的困难。为此,我们高中英语教师应该更加全面、正确地分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面对全体学生实施教育活动的时候,应该立足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高中最终的教学目标来进行分层次的个性化教学,结合每一个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特点将其分成不等的学习层次,并且对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提出符合他们发展和提高的教学要求。这样学生就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英语课堂上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这样也能够充分保护那些学习较差学生的自尊心,激励他们不断奋发努力,争取能够迎头赶上,以便提高整体的英语水平。
总之,高中英语教学过程更要关注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关注学生英语水平的全面提高。对此,英语教师要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通过科学的、个性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进行主动的探索活动,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