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着聪明装糊涂也是一种智慧

2014-04-29 00:44:03吴作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教育智慧自我教育教师

吴作武

〔关键词〕教师;教育智慧;自我教育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又说:“大树下面不长草。”教育是一门艺术,基础教育的对象是一群活生生的乳臭未干的孩子,对于他们的教育有时候大可不必十分较真,不一定非要辩个是非曲直。教师有时不妨“糊涂”一些,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一、装“糊涂”,给学生一个自我教育的机会

有时面对学生犯的错误,教师虽心知肚明,但只要其动机是正确的,就别当面点破,更不要呵斥他,不妨装一回“糊涂”。给他一种鼓励,鼓励他积极向上;给他一种信任,相信他将来一定会是个好学生;给他一种暗示,提醒他改正错误。换句话说,就是要重视保护学生珍贵而又脆弱的自尊心,给学生一个自觉改正错误,用“积极自我”战胜“消极自我”的自我教育机会。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遇到这样一件事:一个女生数学考试时少写了一个小数点,被老师扣掉了两分。试卷发下之后,她偷偷添上小数点后去找老师改分。陶先生一眼就看出了问题,但并没有指明,而且还满足了孩子的愿望,并在小数点上面画了一个红圈。女生领会了老师的意思,脸发红,心里惭愧不已。多年以后,那名女生说:“那件事以后,我才真正下决心用功学习,下决心做个诚实的人。”

可见陶先生的“糊涂”,既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又保全了学生的面子,收到了“无声胜有声”的良好教育效果。

我也曾经遇到过类似的事情:一次“五一”长假返校后,我检查家庭作业时,一位学生说自己的作业本忘在家里未带,我问她:“你完成了吗?”她斩钉截铁地回答我:“完成了!”我相信了她,也没有批评她。课后一位学生悄悄告诉我,她的作业本其实藏在寝室里,我听后并没有马上去找她。两天后的早晨,她把作业放在了我办公桌上。我认真批改后,在后面批上了这样一句话:“你没有及时上交,是因为你想把作业做得更好,对吗?”在课堂上表扬一些假期作业做得较好的学生时,我真诚地大声地报了学生的名字。在来年教师节的贺卡上,这位学生这样写到:“你不会以成绩的好坏看待学生,你总以为我们会变得更好!虽然你不是我最喜欢的老师,但你是我最尊敬的老师。”学生的鼓励让我庆幸当初装了一次“糊涂”。

史书说东坡先生“黑白太明”,是“不容于时”也,板桥先生“难得糊涂”,则“自有其妙处”。“糊涂”是一种高明的处世艺术,同时也是一种神奇的教育艺术。学生撒谎立马当众揭穿,让其无地自容,并不是理想之举,找机会适当暗示即可;学生违反纪律,只要不是故意便可原谅。做教师的一定要该清楚时就清楚,该“糊涂”时就“糊涂”,追求教育的最佳效果。

二、装“糊涂”,给学生一个放飞思维的空间

曾经在网络上看到过某位语文教师这样一次听课经历:执教者在板书“鲁迅”的“鲁”字时,下面的“日”竟写成了“口”。教师讲着讲着,学生们窃窃私语,听课老师议论纷纷,教师假装不知,照旧讲课。这时,一位胆大的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写错了一个字!”教师扫视着黑板,皱了皱眉,仿佛不知错在何处。学生发现老师的窘态,指出把“鲁”字下边的“日”写成了“口”。这位教师作出才明白的样子,高兴地说:“哦,原来是个‘日字。老师太马虎了,谢谢你,帮助老师纠正了一个错别字!”接着,他又说:“同学们,老师刚才的表情,你们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下好吗?”“恍然大悟!”学生们齐声喊了起来。教师很快将这个词写在黑板上,接着问:“你们在学习生活中也有过‘恍然大悟的情况吗?请你们说一说。”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课堂上顿时热闹起来……听课教师也“恍然大悟”,原来这个词是本课要重点掌握的成语。好一个“恍然大悟”!由于教师的精心筹划,一时的“糊涂”,竟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还有一位数学教师是这样改变他的课堂教学的。这是一堂二年级的数学课,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计算3:10~5:00经过的时长是比较难的,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第一个班级上课时他不厌其烦地讲解。尽管讲得很热情,很积极,但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不够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寥寥无几,教师的热情和学生的冷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上课的效果可想而知。后来这位教师想到要上好这节课,关键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于是,他重新整理了教学思路。到第二个班级上课时,他对学生说:“哎呀,这道题太难了,老师也不会做,有谁愿意帮帮老师呢?”结果学生争着说:“我会!”“我会!”课堂上立刻热闹起来。一位学生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我是这样做的:先算3:10~4:10经过的时间是1个小时,再算4:10~5:00经过的时间是50分,合起来就是1小时50分。”教师若有所思地说:“你采用了分解法来解决,我好像明白了一些,你真是太聪明了,谢谢你。”接着第二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是这样做的:从3:10~5:10经过了两个小时,然后再减去10分钟就是1小时50分。”教师故意装作不明白地说:“为什么要减去10分钟呢?这是怎么回事?”“因为3:10~5:10多算了10分钟,因此要减去10分钟。”“哦,原来如此,你太棒了。老师也要好好感谢你,又教给老师一个新招。”接着其他学生也纷纷讲述自己的独特做法。

一向看惯了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学生,难得看到教师“糊涂”,往往想方设法要让教师弄明白自己的方法。一句“老师也不会做,有谁愿意帮帮老师呢”,立刻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

相比之下,我们中的有些教师,只要遇到学生回答问题时出错,就算不是原则性的错误,也会对学生的错误大讲特讲、紧追不放,以示其知识丰富,却不知这样做浪费了时间,淡化了重点,牺牲了效率,也深深打击了学生下次发言的积极性。

人性的通病是“有靠则靠,不靠白不靠”,过于”精明能干“的教师往往会导致学生“智能的压抑,思维的懒惰,心理的畏惧”,教师在课堂上恰到好处地装“糊涂”是放飞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的良策。

三、装“糊涂”,给教师一个讲究艺术的尝试

要使“糊涂”教育产生良好效果,也是要讲究艺术的。一般来说需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面对一些较大的错误时需要及时加以纠正;二是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糊涂”的方法,如本文中数学老师“装不懂”的方法对年幼的学生效果较佳,对年龄大的学生效果则不一定理想;三是要注意使用的频度,经常装“糊涂”,难免给学生留下老师不负责任的不良印象。也就是说装“糊涂”不能不分原则、不分对象,偶尔用之才有奇效。

简言之,教师有艺术地“糊涂”是一碗养护学生心灵的鸡汤,是一种提升教育效果的智慧,是营造和谐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的需要,是体现新课程“学生主体”理念的需要。教师们,适当的时候,我们真的不妨“糊涂”一回。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十中,杭州,311200)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于 洪

猜你喜欢
教育智慧自我教育教师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彰显教育智慧,呈现班级异彩
考试周刊(2016年102期)2017-01-17 05:13:34
责任、信任、智慧——教书育人的法宝
东方教育(2016年18期)2017-01-16 11:54:18
浅论教师课堂管理与调控能力的提升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研究
青春岁月(2016年21期)2016-12-20 11:56:33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目标设定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36期)2016-12-12 12:52:35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中职学生良好习惯的自我教育模式探索
成才之路(2016年28期)2016-10-31 10: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