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教育担负着公民教育的重任,历史教师是执行这一重任的使者。怎样很好完成这一项任务?这是每一位历史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教育教人求真,历史教人求善,历史教育是真与善的结合。在历史教学中,怎样通过“真”来求“善”?这应该是历史老师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历史教育史料真与善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074-02 从本科到研究生,从学生到老师,转眼间,近十年,感叹岁月之匆匆,也感叹中学历史教学之不易。先略谈历史学科在中学的现状,一开始,它就被罗列到小课里面,这样的地位难免会遭遇冷落。一种功利化的教育心态,让历史教学所具备的功能没有发挥到最大。但作为中学历史老师,所担负的责任是不可以含糊的。
一、运用历史教育引导学生
“教育教人求善,历史教人求真”。若脱离了“善”和“真”,教育也就无从谈起。所以,不管这个学科在中学的地位如何,作为历史老师的我们,必须要肩负起求善与求真的责任。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各方面都不成熟,作为老师,要在他们困惑的时候,帮助他们。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要以疏导为主。青春期的学生,叛逆是非常正常的,当学生犯了错误,首先不要过多指责,犯错误终究是有原因的,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错误,对症下药,效果会比惩罚或者责骂好很多倍。
历史教学在批评指正学生的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很多历史素材,让学生用心体会“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若不吸取教训,目标会拒自己于千里之外。历史教育担负着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责。
二、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学历史,不背诵,是学不好的;若只背诵,不运用,更是学不好的”,这是我在教学中一直啰嗦的一句话, 每接到一个新班,我都会强调,学习历史,一定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历史不可以凭空想象,更不可以信口开河。史料在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想要求真,真实可靠的史料才是根基。
比如在讲述《中国当代史》时,必须要有充分史料佐证教材当中的一些观点。如果没有充分且真实的史料,学生是无法从当前的社会处境中理解60年前的中国,更感受不到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土地改革的紧迫性,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不切实际性,文革的错误性,改革开放的开天辟地性。如果没有充分且真实的史料,结论性的内容会让学生困惑;如果没有充分且真实的史料,会让学生感觉到历史老师就如同一名宣传员,在为党和国家唱赞歌,如果这样,历史教育的功能就彻底化为泡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通过可信的史料,引导学生站在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体味当时的风风雨雨,以达到“以史为鉴”,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目的,同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做好公民教育的使者
历史教育担负着公民教育和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责任。历史老师是执行这项任务的使者。在教学中,我对反复强调成绩是保留意见的,水到渠成是我秉承的原则。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获取了它所需要的,成绩自然就会提高。我认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中学历史教育的首要责任。
教学中,我们培养的是人,不是机器,历史教育更应该是这样,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课堂中,鼓励学生向老师提问,带着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发言过程中,即便回答错了,也要鼓励。没有错,对就无从谈起,这也是打开学生思维的最好方法
史学理论中的元史学和对象史学理论告诉我们,历史老师必须要给学生提供可信的史料,并且要指导学生甄别史料,在这个基础上,每一位个体都有提出他自己观点的权利。因为对象史学就是客观存在,客观存在是无法改变的。元史学就是史学家对这些客观存在的看法,形成自己的观点,既然是这样,就要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这个基础上,老师再做相关点评,这样,老师就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支架”,让学生借助这个支架,积极的攀爬上去。这就要求老师自己平日中多看书,看好书,多做积累,保证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公民教育为重。把人做好了,根才会扎深,否则一切都是徒有虚名。
四、善待每一位学生
在自然界中,凡是能够存活下来的个体,都有它存在的作用。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因为成绩让老师戴上有色眼镜的话,那可真是教育的失败。从教以来,我一直认为,成绩好的并不代表将来就是社会的精英,现在成绩普通的,说不定以后就是栋梁。我反对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但是我支持分层次培养。在成绩上若有偏差的学生,若有特长,就要积极鼓励。因为个体的差异性要求我们实事求是的进行培养,用一根标尺衡量无数个体肯定是不科学的。
教学中,什么样的学生都会碰到,淘气的,乖巧的。 在这种环境中不要一棒子把人打死。教学中,严而有度,孩子终究是孩子,犯错误是很正常的,犯了错误,批评教育,老师责无旁贷,但是不能把学生推到了对立面。不能总去抱怨学生,宽严有度是和学生建立融洽关系的法宝。
总之,作为老师,要善待每一位个体,用心的对待他们,最后你会换来无数颗心。
教育是神圣的,因为它无时无刻都在引导鲜活的生命;教育是厚重的,因为自人类开始,他就未曾停止;教育是严肃的,因为它在不断的纠错,改错;教育是活跃的,因为无数的生命都给它注入新鲜血液;教育是沉稳的,如同泰山一般屹立于世界之林,没有人会动摇他,更没有人敢动摇他;教育是伟大的,因为一个国家的强盛,一个民族的繁荣,都离不开他的鞭策和召唤。教育,一个永恒的话题。
当然,历史教育是人文教育方面的使者,作为历史老师的我们,必须要担当得起这一项神圣的职责,国民素养的体现,映衬出历史教育工作者的能力。我们不能否定考试,但是不能过分强调分数,水到渠成法则应该贯穿于教学当中。
考试是教学的仆人,我们却把教学变成了考试的奴隶。本末倒置必然会出问题,这种趋势需要扭转,否则,我们造就的不是人才,而是考试机器。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一定要不断的给学生提供可靠且有效的史料,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史料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以顺利完成历史教育求真与求善的目标。
作者简介:
殷超(1987-)男,陕西,西安铁一中学东校区,研究生,职务:历史教师,研究方向:美国史、美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