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音乐教学的几点策略

2014-04-29 00:44:03娄远
学周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互动教学因材施教

娄远

摘要:本文从音乐教学是审美教育的核心内容谈起,阐述了了解音乐背景的价值、音乐学习扬长避短的意义和了解学生给予所需。

关键词:音乐 审美教育 音乐背景 扬长避短 因材施教 互动教学

一、音乐教学是审美教育的鼎足

音乐是灵魂的吟诵,舞蹈是身体的书写。古人说:“言不尽则歌,歌不尽则舞。”可见二者的重要。《慧人慧语》中说:“吼一吼,精神抖;唱一唱,烦恼忘。”音乐赋予了生命更多的意义,让生活变得绚丽多彩,让世界变得充满阳光,通过音乐的诉说,人类完成了一代又一代的交谈,成功地完成了文明的传递。音乐超越了时空,让无数陌生人的心灵进行了沟通,它跨越了国界,穿越了古今的界限,让无数人的斗志昂扬,赶走了低落的情绪,激发了人类的热情,增强了人类的自信,唤起了无数人的渴望。音乐搬走了压在人心底的大石头,驱走了心中的阴霾,让人类化悲伤为力量,修复了无数苦难。在音乐的影响之下,很多平凡的头脑,也产生过灵感的火花,有了非凡的成就。

叔本华由衷地赞叹说:“世界在音乐中得到了完整的再现和表达,它是各种艺术当中第一位的,帝王式的艺术,能够成为音乐那样,则是一切艺术的目的。”在音乐教学当中,通过高歌一曲,或者通过欣赏音乐,很多学生学到了音乐技能,在音乐的熏陶中陶冶了心情,改善了心境,养成了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加了音乐修养,对音乐的感知逐步增强,进而提升了审美能力,改善了心理素质,达到了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提升了教学效率。

二、了解音乐背景

音乐是心灵的一种表现,了解音乐背景,除去了解作者的生平外,还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如交响曲之冠《命运》,贝多芬做了大量细致的描绘。在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开头,首先是直击内心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令人深思。作品的这一主题自始至终贯穿全曲,使人感受到激情澎湃,使人在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中受到震撼,这场与命运的决战,终于以光明的彻底胜利而告终。一个人在心绪不佳的时候,听一曲《命运》,一定会受到这种强烈的振奋感应。

三、扬长避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如说“五音不全”的学生,我们在不断培养他们音高概念的同时,可多让他们在器乐课上表演。对节奏不强的学生,我们不要让他们自己跟伴奏唱,而是让大家帮他们打节拍,或是教师帮他们在旁边跟唱等方法,慢慢解决他们的问题,让他在不断进步中体验成功;对于那些好表现的学生,可以在学完歌曲或欣赏完音乐之后鼓励他们即兴朗诵、表演等,发挥他们的特长;对于分析理解能力强的学生,让他们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这些方式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收获与成功的喜悦,而且使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拉近他们与音乐的距离。反之,总是在学生面前提他们的缺点,那么他们在音乐课中就获得不了成功的经验,于是慢慢就失去了自信心,不仅对音乐课没有了兴趣,将来也会对音乐没有了感悟,这将成为他们人格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缺憾。

四、鼓励音乐素质较差的学生,使欣赏课鲜活

在很多情况下,一些歌唱水平、弹奏水平比较低的学生不喜欢表现自己,多数是欣赏别人表演。学生的这种现象都归结于“自信心”问题,他们都是怕表现不好了受到教师的指责或者受到同学们的嘲笑。教师应明确地告诉他们:“你们能行,老师相信你们,期待着你们。”音乐教学,要活泼生动,要不拘一格。在欣赏课中,我提前让学生回去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歌曲,然后课上举行主题音乐会。在课中,根据课本内容,教师演唱或演奏。学生收集回来的歌曲,自己演唱或演奏,唱的不准确的学生也加入其中。这样课本内容和学生收集的内容穿插进行,一节枯燥的欣赏课就变得鲜活了,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体会需要欣赏的音乐内涵,学生情绪高涨,师生互动、平等和谐,学生也会感觉幸福盈满。

五、音乐教学须尽善尽美

孔子听了尧的音乐《韶》,赞曰:“尽美矣,又尽善也。”听了周武王的音乐《武》之后,评曰:“尽美矣,未尽善也。”也就是说,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对完美的音乐艺术制定了一个标准,那就是“尽善尽美”。 我们教师要根据多种情况、依据教材进行音乐教学,让学生认识到音乐的“尽善尽美”,使学生的情感与音乐的发展产生良好的共鸣,养成他们的终身学习音乐的意识,丰盈他们美好的人生。

六、要读懂作品

只有读懂了作品,才会开始学习音乐之旅。比如第九交响曲,要让学生理解它的高潮迭起:第九交响曲共有四个乐章,主旋律不断攀升,韵律不断高扬,节拍变化交替,炉火纯青,扣人心弦,激荡情怀,终于在《欢乐颂》中引爆,使得浪漫主义音乐臻于经典,名标青史。

它的特点:开合唱之先河。为了与众不同的表达自己非凡的思想,为了走进欣赏者的内心,为了和整个世界进行更好的沟通,贝多芬独辟蹊径,不拘一格,打破了交响曲的传统形式,在乐曲当中融入了人声的合唱,卓然标新,独立奇特,成为音乐史上第一部加入合唱的交响曲。

它宏大壮观。第九交响曲思想深邃,形象丰富,富于变化,范围广大,规模颇具,大胆地突破了旧有的体裁和规范,杂糅了交响乐队、合唱队、独唱与重唱,哲理丰饶,宏伟壮丽,它表现了人类的不屈的意志、追求自由的精神,昭示了胜利的最终之必然实现,彰显了团结的力量,阐述了斗争的信心,和平的人类必然会欢乐与友爱常在。

综上所述,利用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让他们融入到歌声中,让他们走进图画里面,让他们动用各种感觉器官,使得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对音乐的理解能够做到形象直观,让他们在学的过程当中,和音乐融为一体,是在音乐中而非音乐之外。音乐教学一定要唤起所有学生的热情,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大音乐视野,成为中国新一代的高素质的人才。

(责编 张宇)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互动教学因材施教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6:59:09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 21:03:10
互动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8:57:33
浅析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之社会艺术功能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8:49:08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47:48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8:26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