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海英
摘 要: 估算是小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必备的数学基本功之一,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也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是学习的需要,是适应实际生活的需要,也是训练思维和发展的需要。文章通过增强估算意识、培养估算能力等方面阐述如何在数学课中优化教学策略,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估算的习惯,强化他们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思维 估算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估算,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学生掌握了科学的估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对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那么,对于估算的意义,教师应如何理解,并且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呢?
一、增强估算意识
(一)寻找生活实践,体验估算的实用价值。教师要善于发掘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方面的题材,在教学时结合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逐步体验估算的乐趣,让他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估算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增强估算意识。
(二)整合教材资源,体验估算的重要地位。从教材中我们不难发现,估算已在数学教材的很多领域留下深深的足迹,只要我们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估算无处不在。例如在数与代数领域,结合加减乘除的计算教学,每节课都可以进行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新课标明确指出:能估算一些物体的长度,估算出给定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估算出给定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等。在统计与概率领域,结合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认识统计图表,估算可能性的大小,等等。
(三)培养数学思维,体验估算价值。估算教学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的思路灵活,举一反三,能将思路转移到别人不容易想到、比较隐蔽的方向上。
二、培养估算能力
(一)虽然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答案也并非唯一,但估算并非无章可循,可以总结一般策略。首先,简化数据,简化可使数据计算变得较容易。比如将197+201简化为200+200;又如把3.96+3.88+3.87转换为4×3。然后调整结果,由于前面实行的“简化”都会使结果变大或变小,因此要作出调整,使运算结果比较准确。在具体估算过程中有以下具体的估算方法。
1.凑整估算。运用最广泛也是数学学习中基本的估算方法,即把数量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或整十整百整千数再计算。
2.依据实践经验估算。例如,一件工作,甲独做3小时完成,乙独做5小时完成,甲乙合作几小时完成?根据经验可知,两人合做需要的时间一定比一人独做要少一些。假如有学生算出:3+5=8(时),说明一定是错误的。又如在计算合格率、成活率和出勤率等问题时,计算出的结果如果超出100%,则肯定是错的。
3.根据运算性质估算。例如:735+265-282=768,根据“减去的数比加上的数大,其结果应比原数小”,可判定768是错误的。
4.根据位数估算。例如:4992÷24=78,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被除数前两位49比除数24大,可以商2,说明商的最高位在百位上,应该是一个三位数,于是可判定商“78”是错的。
5.根据尾数估算。例如:1465-385-208=556,只需算一下个位:5-5=0,10-8=2,就可以知道得数556是错的。
(二)鼓励估算方法的多样化。《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应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
学生对于相关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把握情况及思维方式、水平不同,在估算中方法也会不同。教师要鼓励学生估算方法多样化,让学生多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相互了解,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促进学生进行比较和优化。
例如:“百以内加、减法估算”
明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电影(用图片呈现一家三口,明明是小朋友),售票处写着:成人票每人33元,儿童票每人16元。
方法一:把成人票看成40元,40+40=80(元)80+16=96(元),100元够了。
方法二:把成人票看成30元,儿童票看成20元。30+30+20=80(元),100元够了。
方法三:把成人票看成40元,儿童票看成20元。40+40+20=100(元),100元够了。
方法四:把33元看成35元,35+35=70(元),70+17=87(元),100元够了。
方法五:100元钱买两张成人票后大约还剩30元,足够买一张儿童票了。
前四种方法都是用“连加”的策略进行估算,但对具体的数据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二、三把三个数据都简化;方法一只把其中一个数据简化。并且还发现同一个数据可以看成不同的数,如把“33”可以看做30或35或40。方法五用的是先加后减再比的策略,先估出两张成人票大约要70元,再口算100-70=30,最后比较30大于16,判定100元钱够了。
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思想得到交流,思维得以碰撞,能力得以提高。
总之,估算是一个人的思维和创新反映能力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养成估算习惯,掌握估算方法。在总结经验和估算的体验中,逐步理解估算意义,提高估算能力,增强数学学习的意识,不断发展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邱恭志.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教学的有效策略.江苏教育研究,2010-05.
[2]李量.低段估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