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玉红
摘要:当前,国内中学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建设和谐校园,而中学体育文化对于建设和谐校园又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学体育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及精神文化建设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的建设都对建设和谐校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学;体育文化;和谐;校园
中学体育文化包含三个层次,即物质文化层次、制度文化层次和精神文化层次。建设中学体育文化应围绕这三个层次展开。在精神层次上,应坚持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总目标,围绕树立良好校风、良好教风和良好学风的具体目标,塑造新型校园精神,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物质文化层次上,通过适当投入构建符合时代发展特征的校园体育文化,进而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为学校师生营造一个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教学氛围。在制度层面,根据中学体育文化发展中包含的基本规律和建设中学体育文化的基本原则,建立起有效的管理制度,以促进中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
一、中学校园体育文化的现状
(一)在中学生素质教育中,体育教育即是一项关键环节,同时又是一项薄弱环节。目前的中学生身体素质不容乐观。我国的中学教育受到传统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影响严重,重视智力教育而轻视体育教育,重学历教育而轻能力培养。而且,由于绝大部分中学生为独生子女,许多学生缺乏吃苦精神,承受挫折能力差,加之应试考试环境,使学生面对巨大的学习压力,使得学校和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升学率”和考试分数,忽视了体育锻炼。在各级学校中,体育教育量存在这样的规律,学校等级越提,体育教学量越少。尽管政府提倡素质教育,但到了教育实际当中,学校在社会压力和利益驱动下,仍以追求升学率为教育重点,使教育的价值导向发生了倾斜,学校体育文化受到了冷漠。
(二)“应试教育”为中学体育教育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在应试教育环境中,学生被迫陷于书山题海当中,频繁的考试和过重的课后作业使学生没有精力从事教育锻炼,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在体育教学中也普遍存在“重竞技成绩而轻体质发展”的倾向。在学校体育教材内容方面,以竞技体育的技术教学为主,缺少培养学生自主开展运动的内容。学校体育教育经费的不足也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形成了制约,政府财政及社会各界对学校在体育教学领域的投入相对不足,造成校园体育教学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如中学缺乏足够数量的体育教学场地,教学器材也受到限制。
二、和谐校园视角下中学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提高中学体育物质文化层次的建设水平
物质是基础,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为其他体育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中学体育物质文化主要包含:体育场馆等基础设施、体育器材服装等用品、体育宣传用品、举办运动会及各类体育活动所需用品。这些有形的物质基础构成了中学体育开展的必要前提,同时,也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供了宣传媒介。中学在进行体育物质文化层次的建设方面,应根据学校的具体条件和自身特色,结合学校的校园精神和校园文化,培养独特的校园体育精神。物质文化建设应遵循实用、安全的原则,以满足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竞赛需要为底线。
(二)强化中学体育制度文化层次的建设
制度文化内容包含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条例,在体育制度文化中还包含体育运动的规则和裁判规则等。构建完善的体育制度文化成为推动中学体育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体现出校园体育精神的特征,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保驾护航。
制定和完善学校体育教育管理制度,应依据国家的家法律法规和政府的政策、条例,以及运动和裁判规则等。制度文化应有利于维护学校的体育教学秩序,有利于协调师生与各课程教学的关系,应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在体育教学方面的的积极性。制定体育制度和规则,应根据中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育特点,并与学校的教学实际相结合。建设制度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完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运行机制中包括校级、年级和班级等多种体育教学与活动运行机制,体育正式教学与非正式体育活动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体育竞赛与文化娱乐有机结合的运行机制,通过完善体育制度文化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三)开展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层次的建设
体育精神文化包括学校教师与学生在体育教学与体育活动中共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体育教学与活动行为规范、体育道德观与体育价值观念,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体育精神文化体系,对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与发展起决定性影响。良好的体育精神文化可对建设良好校风起推动作用,良好的体育精神文化是学校的一笔无形资产,有助于学校在师生内部和对外树立良形象。
建设好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第一,应改进和完善体育课程建设。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在体育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材的选择上优先考虑符合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轻松愉快的活动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并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提高体育运动的自觉性。
第二,注重提高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能力和指导水平。学校通过各种有效方式组织师生参与或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并对其提供科学指导。通过与社会上的知名教练、专家学者合作,传播体育运动知识,提高指导水平;开展国家或地方运动队与学校的交流,弘扬体育精神,激发师生的对体育运动的热情。
第三,通过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传播体育文化,宣传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宣传校园体育文化和教学风气。宣传手段主要包括电视、校园广播、校园网络、校园宣传板等。通过体育知识的普及,提高教师和学生对体育精神的理解和体育运动的认识,通过宣传,,提倡良好的体育精神,如拼搏进取、敬业笃学、公平竞争等。
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目的是使教师和学生树立健康观念与科学的体育运动观念,增强师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同时,通过体育教学与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精神素质、养成良好的学习观念,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也有利于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王瀛.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影响[J].教学与管理,2011(15)
[2]徐国滨.试论中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0(15)
[3]李强.营造中学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分析与研究[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