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州窑釉下彩绘青瓷鉴赏

2014-04-29 12:47雷国强
东方收藏 2014年7期
关键词:瓷釉青釉宋元

雷国强

婺州窑青瓷釉下彩绘工艺发展历史的概况

青瓷釉下彩绘是青瓷装饰工艺的其中一种。所谓青瓷釉下彩,即指在青瓷制作过程中,在瓷器坯胎上进行彩绘装饰后,再罩青釉或透明釉入窑一次烧成。采用这种工艺技术烧成的青瓷彩绘永不褪色,且环保,是当代日用生活和家居装饰的首选。青瓷釉下彩绘装饰工艺的发展源头最早可追溯到三国东吴时期。1983年江苏南京雨花台长岗村三国吴末墓葬中出土的青釉釉下彩盘口盖罐,通体采用褐黑彩料绘制,上罩青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图1 三国吴末青釉釉下彩盘口盖罐,南京市博物馆藏)。随着城市建设开发进程的推进,南京发现与这只青釉釉下彩盘口盖罐一致,具有一定数量的釉下青瓷彩绘瓷片。这说明这种青瓷釉下彩绘装饰工艺技術早在三国东吴时期就已成熟并得到普遍使用。

唐末、五代时期青瓷釉下彩绘装饰工艺再次回归出现在浙江越窑、湖南长沙窑、陕西黄堡镇窑等历史著名青瓷窑场生产的青瓷产品之上。浙江唐末、五代青瓷釉下彩的装饰工艺仍沿续着以铁元素作为着色剂的褐黑彩绘工艺,而长沙窑烧制的釉下彩绘瓷器品种则出现了以氧化铁、铜为原料的新工艺。长沙窑青瓷釉下彩绘瓷器的彩绘主要有青釉褐彩、绿彩和褐绿等丰富色彩。晚唐时期浙江越窑青瓷装饰由釉上点彩发展到釉下褐彩,其最精美的代表作是1980年出土于浙江临安唐天复元年(901)水邱氏墓的越窑青瓷釉下褐彩云气纹盖罂和青瓷釉下褐彩云气纹五足熏炉(图2 唐越窑青瓷釉下彩云气纹盖罂;图3 唐越窑青瓷釉下彩云气纹五足熏炉)。

婺州窑作为江南越窑青瓷大系中的重要一支,其创烧历史可追溯到东汉时期。婺州窑是一个具有创新精神、吸纳新工艺、紧跟社会和市场变化而发展的历史名窑。就目前最新发现的考古资料研究表明:婺州窑青瓷加彩装饰工艺的发展始于东晋点彩,唐代发展为褐斑纹装饰,大约在宋、元时期出现了专门以烧制青瓷釉下褐彩装饰的窑场。

宋、元时期婺州窑彩绘瓷生产的窑口分布

1982年10月,衢州市文管会组织的文物普查队,在衢州市衢江区全旺乡、岩头乡的两弓塘、冬瓜潭、紫胡垅及太后堂等古窑址发现了婺州窑釉下彩绘瓷。

这一新的发现引起了我国著名古陶瓷研究学者、考古专家冯先铭、朱伯谦等专家的关注。通过挖掘和经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所采集的相关瓷片测定表明:其瓷胎烧结较好,瓷化程度高,彩绘彩料主要以氧化铁为主,分析可能与早期青瓷点彩用料类似。

宋、元时期婺州窑青瓷釉下彩绘瓷的主要器型

据衢州市博物馆馆长柴福有《衢州古陶瓷探秘》一书及婺州窑研究先驱贡昌《婺州古瓷》介绍,婺州窑宋元时期生产青瓷釉下彩绘产品有:执壶、瓶、罐、盘、钵。

执壶:其器分三式,一式为圆唇,沿下外凸内凹,溜肩,鼓腹,下腹内收,平底,施淡青釉,釉层较薄,釉下绘缠枝纹或菊花纹。二式,圆唇,器身瘦长,弧腹;三式,盘口,细短颈,溜肩,鼓腹,双竖系,施淡青釉(图4、图5、图6:元婺州窑青瓷釉下彩绘执壶)。

瓶:一式细长颈,溜肩,施淡青釉;二式,口沿外卷,束颈,斜肩,弧腹,饰双横系,施淡青釉,釉下饰缠枝纹(图7 元婺州窑釉下彩绘长颈瓶)。

罐:圆唇,直口,短颈,斜肩,弧腹,饰双横系,沿横系饰二道弦纹,施青黄釉,釉下绘褐彩忍冬纹(图8 宋婺州窑青瓷釉下彩绘双系罐)。

盘:一式,平底上凹,施淡青釉,器内釉下绘牡丹花纹;二式,斜腹,圈足,内底心下凹,施淡青釉,釉下绘牡丹花纹;三式,敞口,口沿外伸,斜腹,圈足,施淡青釉,釉下绘牡丹花纹(图9 元婺州窑绘彩牡丹纹盘残片)。

钵:宽平沿,斜直腹,大平底,施淡青釉,器内釉下绘缠枝纹(图10 元婺州窑青瓷釉下彩绘钵)。

宋元时期婺州窑青瓷釉下彩绘瓷成型烧造工艺

1.宋元时期婺州窑青瓷釉下彩绘瓷成型烧造工艺

从窑址堆积层残留宋元时期婺州窑青瓷釉下彩绘瓷残件及相关窑址现场考古挖掘所得资料分析:宋元时期婺州窑青瓷釉下彩绘瓷的成型工艺与同时期婺州窑青瓷成型制作工艺相一致,大部分瓷器如盘、钵、壶等均以在转轮上拉坯成型为主。就具体器皿而言,如执壶、瓶等产品,在外壁加以磨制抛光处理,以便于进行釉下彩绘时的填涂绘彩作业。未发现有涂施精细化妆土现象,说明此类青瓷釉下彩绘瓷当时的定位是生产供应一般民用瓷,为节省成本,没有向精细化产品方向发展。仔细观察此类瓷器内壁,则可见不加修饰的一圈圈垃坯成型过程的手指痕迹。

宋元时期婺州窑青瓷釉下彩绘瓷与当时青瓷、褐瓷一起同窑烧制。据1988年浙江考古所挖掘报告描述,位于全旺乡两弓塘1号窑的龙窑依山而建,属斜式龙窑,残斜长47.6米,宽约2.0米,坡度15度左右。在烧制过程中采用凹底匣钵装烧,每件器物底部均用各式垫具垫烧。为多出产品,还采用套烧、覆烧、叠烧等工艺以增加装烧量。

2.宋元时期婺州窑青瓷釉下彩绘瓷纹饰及彩绘工艺

宋元时期婺州窑青瓷釉下彩绘主题纹饰有缠枝纹、菊花、牡丹、鱼、荷花、凤凰等,以及有大量采用褐彩书写“招财进宝”、“利市裕”、“游鱼”、“塘鱼”等文字符号。根据瓷器种类和使用功能不同,彩绘部分也不同,执壶、壶、罐等产品多绘饰于器皿腹部;盘、浅罐等产品一般绘饰于器内及底。彩绘风格粗犷简练,淳朴自然,具有浓厚民间艺术风格。婺州窑青瓷釉下彩绘装饰工艺灵活多样,主要有笔绘、平涂剔划、划花填彩、勾绘等。

笔绘以毛笔为绘图工具,平涂剔划则用毛笔平涂出描绘对象的形状,再用尖状器具剔划出鱼眼、鳞、鳍和尾刺等,使描绘对象更具有立体感;划花填彩,先用尖状器具刻划出所装饰物的外形,再用彩釉填涂底色,以达到突出主题和形象(图11 元婺州窑青瓷釉下划花填彩勾绘盘口壶壶颈残片,金华陶然居藏)。

宋元时期婺州窑青瓷釉下彩绘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著名婺州窑研究专家贡昌在其论文《浙江衢县尚轮岗彩绘瓷窑》中指出:从目前发现情况看,婺州窑系中宋以前未发现过烧造彩绘瓷的窑口,宋以后仅见有明代青花窑址,即使宋代也仅见衢县全旺乡轮岗村冬瓜潭窑烧制彩绘瓷。该窑很可能是在湖南长沙铜官窑和衡山窑以及江西吉州窑等影响下,结合本地传统工艺发展起来的。

而作为该窑址主持挖掘的浙江省考古所专家沈岳明指出:浙江是青瓷的故乡,虽然在西晋时就出现青釉点彩制品,本地区婺州窑系青瓷在东晋时期已有大量点褐彩装饰制品,至唐代仍广泛采用点彩装饰,可谓源远流长。但绘彩瓷在浙江是一新的发现品种,没有可资对比的材料。即使说青釉绘彩制品是继承浙江古代瓷业传统工艺,吸收外来因素发展而来,而银灰色绘彩瓷制品则毫无传统因素可言,其产品也为一贯“尚青”的本地人所不取。迄今为止至少在浙江古代遗址和墓葬中还极少发现,本地区古代墓葬至今也从未发现这类绘彩瓷产品出土。揭开婺州窑青瓷彩绘的工艺传承关系秘密,尚待时日。

猜你喜欢
瓷釉青釉宋元
灰铁倒流壳内流道涂瓷釉的实验研究
哥窑青釉双耳彝炉
知足(竹)常乐
再发展期|宋元明清
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刘永强作品鉴赏
——鲁青瓷釉下彩(春夏秋冬)
吉州窑瓷釉种类及其装饰技法
传统民族文化与小学美术教学的结合
浅谈毡包青釉
浙江湖州寺前宋元遗址
《宋元语言词典》释义商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