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娟娟
作业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学生巩固知识、发展思维、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其实,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评价等教学环节中,作业最具活力,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形成能力、体验过程和掌握科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和必经途径。只有受学生欢迎的作业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现实情况是孩子们的作业已经由正常的教与学之间的反馈工具,变成了“不能承受之重”,异化为应试工具,成为沉重的负担。作业布置缺乏科学性,超课程标准;采用题海战术,简单机械重复;内容千篇一律,忽略学生个体间的思维和学习能力差异……有一位学生在作文《假如我是……》里写:“假如我是老师就好了,一定不给学生布置作业,让他们痛痛快快地玩个够。妈妈和老师整天逼着我写作业,每天不是反复抄写,就是做很多练习题,烦透了……”
数学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做题,但当处理的题目达到一定量后,决定复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就不再是题目的数量,而在于题目的质量和处理水平。小学生有喜新、好奇、爱动的心理,家庭作业的单调、枯燥、量多,只能使他们产生厌倦情绪,失去兴趣。那怎样使数学作业带给学生“特别”的感觉呢?我认为,只有让作业生动起来,才能使学生心动起来,使之成为肖川博士所说的那样——“作业是教师精心准备的送给孩子们的礼物,它为孩子综合运用知识、发展和表现个人天赋提供机会,使教学的影响延续到全部的生活之中”。
一、让作业设计更有趣
1.作业分层有选择
学生之间是有差别的,要激发每个学生的练习兴趣,应给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程度的练习题。例如,在学习了圆的面积后,我设计了下面三个层次的作业:要求A层同学有选择地做常规练习题,还要会解答与圆有关的综合性题目或拓展性题目,体验圆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B层同学除熟练地掌握常规练习题外,还要有选择地解答与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有关的变式性问题;C层同学做课本上的常规练习题,根据不同条件求圆的面积。
A组:基本题
1.一个圆的半径是5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2.一个圆的直径是4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3.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25.1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B组:发展题
1.如上圖,正方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圆的面积是多少?
2.把一个圆切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是12.56厘米,求原来圆的面积。
C组:提高题
一个半圆形羊圈的周长是10.28分米,求这个羊圈的面积。
2.作业类型多元化
再好的作业内容和形式,时间长了,学生也会产生审美疲劳。因此,作业布置要常换常新,以“新”吸引学生。在作业布置中,教师应注意综合运用选择、填空、作图、回答、操作、探索、开放等题型,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例如:学习了“比例尺”后,设计“画画”作业:先在父母的帮助下测量自己住宅房间的长度和宽度,然后根据作业本的大小,选择适当的比例尺画出平面图。有能力的同学可画出多间住宅的平面图。又如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后,设计“谈谈”作业:我国耕地面积约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我国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你看了这段文字,有什么感想?
二、让作业评价更温暖
教师的教学生涯中,天天都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用红笔在学生的作业本上画上“√”或“×”,写上“优”“良”或“中”。学生呢?拿到作业本,首先迫不及待地打开,然后快速浏览批改情况,看完后就表现出几家欢乐几家愁,最后是订正。怎样才能让学生拿到作业本皆大欢喜呢?
1.批改颜色的舒心
老师习惯用红笔给学生批改作业、评判分数,这似乎已经成为教学的一种“遗传”,其理由就是打红叉更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最近,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政府对此提出质疑,他们认为,颜色过于鲜艳和刺激,会伤害学生的心理。在一份名为“良好心理健康”的战略规划中,政府对该州大约三十所学校的老师下达了一道“命令”:不要用红笔给学生打分,要使用其他颜色的笔。理由是,红笔看起来太具“攻击性”。
在另一项试验中,研究人员发现,志愿者答题时,当计算机屏幕的背景为红色时,准确率要高出背景为蓝色和白色时。而在想象力测试时,蓝色房间中的志愿者表现最突出。原来,红色在习惯中与警示标记、红墨水和血液密切相关,看到红色的物体可以让人对危险和错误分外警醒;而蓝色则能让人联想到蓝天和大海,令人平静,从而对发挥创造力更有帮助。
从实验中可以看出,红色只是让人在紧张中提高成绩,而蓝色则可以让人在平静中提高成绩,更有助于人正常甚至超常发挥水平。实验表明:蓝色助人事半功倍。这给教师批改作业的启发是,如果让学生对作业评定不感到过于紧张,教师不妨把红笔改成蓝笔批改,让学生在不感到刺眼的舒心和平静中更好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批改符号的灵活
作业批阅符号的作用不应只是为了表达教师的评判意见,还应考虑学生阅批符号的心情。在学生明白教师批改意图的前提下,让批改符号更有人性化,可谓学生给教师布置的一项创造性“作业”,要求教师好好研究。
少用×。教师批改作业的符号不要总是看见错的就用“×”可以多用“好看”的”√”再配以或代以其他符号,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呵护与期待,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其他符号的新鲜,便于教师在学生订正后重新给一个好成绩。例如,我是这样使用批改符号的:评价学生作业只用“√”,不要“×”,遇到错的地方轻轻画上“﹏﹏”;又如我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平时一位很优秀的学生不该错的题目错了,于是在旁边画了个“?”表示“老师不相信这题你不会做”,给学生以信任。
多用“+”。如今教师批改作业一般用“优”、“良”、“中”的等级制,为了激励学生的作业热情或奖励学生的作业质量,教师还可以在等级的基础上添加若干个“+”号,让学生看到教师的看好。如我设计了“优优大比拼”活动,一个学生在一次作业中注意到了一个容易疏忽的细节,而且她是全班唯一发现的,我当即评了一个“优+++”,同学们好羡慕,以后作业也细心多了,是啊,评价学生的作业,如果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给10个优又何妨呢?
让作业形式更漂亮,与学生的喜好“贴心”;让作业内容更充实,与学生的生活“攀亲”;让作业呈现更灵活,与学生的兴趣“结缘”,这种具有适度性、多样性、开放性、沟通性和激励性的作业才会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礼物”,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