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待“笨”孩子慢慢成长

2014-04-29 03:08徐英
考试周刊 2014年98期
关键词:智障儿童

徐英

摘 要: 随班学习的智障儿童具有特殊性,既给教育带来一定的难度,又给教育者带来困惑。但智障儿童也享有接受应有教育的权利。在二者矛盾的情况下,作者以“关爱每一个、微笑每一个”为宗旨;以“小步子,不停留,在循序渐进中成长”为目标;采取直观开启,促进认知;多元评价,转变行为;巩固强化,促进发展等方法,促进本校随班学习的智障儿童快乐成长。

关键词: 随班学习 智障儿童 慢慢成长

一、现状

(一)镜头一。

学校堆放垃圾篓的卫生区角,扔满了学生吃剩的食品包装袋和饮料瓶。上课铃响后,这一区角变得静悄悄。笔者不经意往卫生区角瞥了一眼,发现一个人影在那里晃动,仔细一看原来是阿哲同学在翻垃圾篓。只见他东寻寻西觅觅,时不时从垃圾箱里拿出一个饮料瓶,用手摇摇后直接将吸管放进嘴巴里咕噜咕噜喝了起来。

(二)镜头二。

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都在教室里认真听教师讲课。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忽然发出一声刺耳的响声。原来是阿哲同学一手拿着簸箕,一手拿着扫把“认真”地扫着地。教师发现后用善意的语言提醒,希望他回到位置上,但是阿哲同学视若无睹地继续他的“工作”。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教师用食物与他达成了协议,只要他乖乖坐到位置上,下课后奖励一颗糖给他,听到有东西吃后,他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不过好景不长,没过多久他又开始自言自语。

二、应对策略

在对阿哲同学的异常行为做了全面了解和分析后,笔者在和家长及任课老师沟通的基础上,制定了系统的矫正转化措施,以消除阿哲同学异常的为行为目标,培养良好的积极行为。

(一)直观开启,促进认知。

阿哲同学存在先天思维障碍,一般的教学手段对于他来说收效甚微。笔者通过模型、图景或形象化语言等手段,让他在生动直观化的情景中形成丰富表象,启迪思维,激发想象。

1.直观图像,凸显认知。

教育家杜威曾说:“人的思维源于直接经验的情景。”在引导孩子学习和研究问题时,以原有知识为起点,通过设置直观图解,展现思维过程,让孩子在春雨润物细无声中发现事物本质,培养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而形象思维能力在创造性能力培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动态情景,启发悟性。

认知心理学对学习过程的研究表明:孩子们学习的过程,首先是感知现象,形成表象,对大量感知的过滤,强化个别表象和同类表象,经感知获得的表象在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转化为头脑中的抽象规定,通过分类、概括、抽象形成概念。因此,孩子们的学习是通过表象搭桥实现的。

3.“递进”设问,思考深入。

人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并在一定情景下诱发的。启发的核心是激活思维,而启发的关键是思维点拨。在真实的直观情景中,通过“递进式”设问,形成“问题链”,在不断的追问中让阿哲“看透”事件的本质所在,帮助他建构起自己的认知结构。

通过“递进式”设疑,为阿哲提供思维线索,启发阿哲学习探索,达到让阿哲在探索中获取知识的目的,使他成为课堂教学中“发现知识”的主体。

(二)多元评价,转变行为。

正确评价学生,早已成为现代教育关注的焦点。教师在评价孩子时,不再仅仅给出一个等级、一个分数,而是在体现教师对孩子尊重和关爱的基础上,通过评价促进孩子在原有水平上提高,达到基础教育培养要求,发现孩子的潜能和特长,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自信。表扬和批评仍是教学中的一对法宝,教师只要能灵活地运用好他们,让他们在教学上相辅相成,交相辉映,就能达到双赢的效果。

1.投其所好——物质奖励。

研究表明:尽管智障儿童的认知有一定缺陷,但他们具有荣誉感和自尊心,有一定的成就动机,对他们行为的奖励就是对他们行为的认可,鼓励就是强化,对智障儿童的行为起激励作用。而奖励是调动智障儿童积极性,塑造儿童良好行为的重要机制。

2.善意诱导——精神奖励。

针对阿哲同学上课不回教室的现象,笔者向他提出明确要求,只要上课按时回教室就能得到一个奖品,这个办法果然奏效,阿哲同学一开始虽然不能很准时回教室,但这时笔者仍口头表扬他有进步,接着在他额头贴一颗小星星作为奖励。

3.多管齐下——适当惩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对阿哲这样存在行为欠缺的孩子进行教育时一味表扬效果并不显著,只有奖惩结合才能促进成长。

(三)巩固强化,促进发展。

阿哲同学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不稳定,而且容易泛化,因此对他的行为矫正与训练需要采取强化策略。

1.反面教学,转化思想。

负面教学具有安全预警、提醒防范的正面作用。食物中毒、车祸等突发性事故虽是令人不快的,但这对处于懵懂阶段的孩子来说具有警示、提醒等积极作用。

2.帮扶结对,转化行为。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课余与阿哲相处时间最长的是同学,同学的人言行举止、行为习惯对阿哲最具影响力。笔者合理运用这一现象为阿哲同学量身制定“手拉手——帮扶计划表”,即每天从二至五年级各推荐一名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孩子担任课间监管人员,在每天两餐期间管理阿哲同学,遵循发现一次、制止一次的原则,消灭阿哲同学捡垃圾吃的坏习惯。

3.家校共育,共促成长。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家庭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家长的期望、要求、心态及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都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

总之,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往往不是自发的,必须通过精心设计的、有计划的、有目的的示范和艰苦细致的教育。同时,异常行为不是智障儿童的过错,这只是他们的不幸。他们更应该得到父母、老师和社会各界的关心爱护,使他们补偿缺陷,矫正不良行为,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张悦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与特殊需要教育[J].中国特殊教育,2004(2).

[2]周念丽.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3]《杭州教育》.2013(3).

猜你喜欢
智障儿童
智障儿童亲子沟通能力评估的研究进展
社区融合教育点亮智障儿童的生活
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现对智障儿童的有效教育的策略
如何创设有效情境,培养和激发智障儿童的学习动机
谈智障儿童绘本阅读的重要性
迟开的花朵也能飘香
不同主题情感类抒情歌曲对智障儿童的影响与应用
下颌打开度受限智障儿童矫治的个案研究
浅析智障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
智障儿童的有效识字教学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