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丽
摘要: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奋斗目标与发展方向,是一所学校文化教育底蕴的积淀。学校文化管理,可以彰显校长办学思想的先进导向性、管理运行机制的健康持续性、教师育人行为的感染凝聚性、学校内外环境的和谐融洽性,所以,要对学校文化管理进行深入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办学理念;诗化管理;校园文化
有人说,当校园文化是一股清泉、一道美丽的风景的时候,学校的教育目标就能顺利实现。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曾说:“三流的企业靠产品,二流的企业靠营销,一流的企业靠文化。”学校的管理理应从人治、法治到文化管理发展。校园文化是文明的源泉,是发展的先导,是团队凝聚的纽带,是现代管理的工具。因此,“管理”不仅是管事、理人,管理的本质是协调,目的是让人心情愉悦。
一、治校先治己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内圣”才能“外王”,“治人”必先“修己”。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告诉我们,加强自我修养永远是为人处世的根本。 儒家之修身、反求诸己、不欺暗室的原则,正是理性管理的基本功。在一定程度上,管理其实是管理者自我管理的过程,也就是管理者自我修炼达到“内圣外王”的过程。李嘉诚说:“想当好的管理者,首要任务是知道自我管理是一项重大责任。”所有成功者都是自我管理的典范,不是因为他们有多高的水平,而是他们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身上肩负的责任,再加上他们对未来无限的渴望以及对成功的巨大追求,使得他们非常注重“内省”和“自律”。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校长的威信不在于其权力大小,而在于其是否能做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正人先正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作为校长,一定要做到严格自律,率先垂范。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勤勉勤政,不辍耕耘,今日事今日毕。如每次台风来袭,作为校长我总是站在抗台风第一线,学校的党员教师也养成习惯,即便是在暑假,只要台风来袭,自发赶回学校,清理台风痕迹;学校只要派出老师到偏远地区支教、监考,我必亲自带老师到现场,实地了解情况,只有感同身受,才能切实地解决老师们的交通、食宿困难;每年寒暑假,当大部分老师都在家休息的时候,我仍坚持办公,处理协调上级来文、迎接慰问培训安排新招聘进来的教师、过问学校的招生情况、盯紧学校的基建工程以解决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筹备学校的新学期的开学工作等等。勤勉严谨的校长可以为年轻的教师们留下一个可以仰望的背影。上行下效,我分管的校区教风可谓湛江市二中教育集团中最敬业、最踏实、最肯干的校区。上级来了政治任务,我们听不到其他校区有的抱怨、看不到拖沓,只有实实在在的吃苦、干事的身影。看到这群年轻勤奋爱校的老师,涌动在自己心间的,除了欣慰,更有一种温暖和使学校快速发展的信念。
作为一校之长,我时时刻刻想让自己的管理给教师以更多的尊重、更高的自觉、更严的自律。校长的自律,引发每一位教职工的自律,实现团队每一位教职工的自我管理,最终达到管理的最高境界。
学校管理更是一项心灵的修炼。修心灵以炼事业,修事业以炼人生。十几年来,我以自律为支点,撬动管理的杠杆,打造最好的自己,从而打造最好的团队,打造最好的学校。我深知,当校长自己“魅力四射”时,学校自会“群星闪耀”,焕发出别样的风采。让管理成为一门艺术,管理便会直抵灵魂,“攻心为上”。我清楚,自己“功力尚浅”,自当孜孜以求,不懈努力。
二、治校先信教
仰望教育的星空,我们胸怀教育理想;实现教育梦想,成为我们毕生的追求。我曾经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讲过:“教育是一种事业,教育者要从内心深处挚爱这项事业。只有心存挚爱,才能让我们成为真正的教育者。也只有这种挚爱,才能让我们为教育倾心付出。”我经常在校务会上对学校的中层管理者说:“我们是在干事创业。如果你真心热爱这项事业,你就融进来;如果你想当官,那请你离开。”
令人欣慰的是,大家坚持住了,学校几十位年轻老师不顾家里嗷嗷待哺的孩子,争当班主任,争当教学骨干,坚持从早七点到晚七点在教室陪着学生,用我们的超常付出践行着教育的神圣职责。这群来自全国各地重点大学毕业的研究生、本科生没人计较报酬,没人提及待遇。学校成了一处由一群教育圣徒坚守屹立的殿堂圣地,一个由一群教育圣徒传道授业的精神家园,一座由一群教育圣徒支撑耸起的高山巨峰。
如果没有满腔炽烈的情怀,教育就会失去美好与鲜活,变得枯燥而疲惫。理想远大,则视野远大;情怀宽阔,则格局宽阔。炽热的教育情怀孕育出无穷的精神力量,带来了学校的大视野、大格局,带来了学校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我校转制仅仅4年,获得全国创建和谐校园先进单位、全国英语作文教学先进单位、广东省交通安全文明示范学校、中共湛江市直先进党总支、共青团湛江市优秀基层团组织、湛江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湛江市中学校长教师培训实践基地等等荣誉。在教学上,学校不仅年年拿高考先进单位、中考7科成绩5科排区里第一、还主持开发了系列省市课题、校本教材。怀揣教育梦的年轻人,在德育、教学、基建工作方面取得一系列成绩。
三、治校化以文
“管是为了不管”,“管理”重在“理”。在我的校长生涯中,我努力使自己的管理达到文化的高度,格外注重文化引领、精神塑造,让自己“轻管重理”,以求“不管之管”。
大道无形,管理无痕。在学校,我推行依典治校,每年把60多项具体工作以制度的形式落实下来,编印成册,教师参照执行,实现以制度管人。把管理化人制为法制,化有形为无形。寓管理于无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管理无痕,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一点点浸入师生的心田,融入每一位师生的血液,也潜入、流注和运行于学校良性循环的血脉中。
当管理自觉地落实在每个人身上时,它就升华为文化。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它可以让师生们的思维习惯、情感表达、价值追求、道德信仰逐步走向一致。它可以无形地对大家产生熏陶、约束、教化、培育的作用。每一所学校的文化都不是凭空而来的,都有其滋生的独特土壤。我的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构想也是因校制宜而来的。我校总面积85 004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达40.69平方米,绿化占地面积27 137.9平方米,绿化覆盖率62%。校园内青草茵茵、绿树成荫、环境静谧怡人,在“园林式”的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并围绕“幸福”二字展开。学校的校园文化就是以“幸福的书香校园”为目标,以国学为主题,以优化、美化、净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体现我校“优秀+特长”的办学特色,打造“活力海中、实力海中、魅力海中”,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将学校发展理念与国学相结合,打造书香校园的特色。结合我校的校训“爱国、敬业、求实、创新”与校风“团结、勤奋、严谨、活泼”,在国学的氛围中打造“外塑形象,内强素质;求真务实,追求卓越;全面发展,办有特色”的书香幸福校园。学生现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而国学中有很多导人向学、勤学的内容,应该作为学习国学、了解国学的首要方面;在学校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要提升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故学习方法的了解也是国学教育中的重点;此外,怎样处理人际关系是中学生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国学中对于与人相处方面也有很多涉及,需要学生学习、理解、运用。通过学生的每日诵读,它对学生积累整合传统经典,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对个体精神发育与人格塑造作用极大,具有传承儒家文明、提升人文素养以及成人立志的意义。故语文科组制定教学计划,采取组织早晚读、课前背诵、测试、比赛、汇报演出等多种形式,落实《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孟子》等国学内容的学习。精彩纷呈的国学诵读活动会使学校的办学区分度明显,特色鲜明。书声琅琅的校园弥漫着浓郁的古典人文气息。国学诵读对我校打造书香校园、德馨校园、君子校园、人文校园贡献极大。
2.利用课题与校本教材,深化文化校园的研究与提升。以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研究项目《经典诵读提升人文素养之实效性研究》课题深化校园文化建设,把研究成果《国学诵读精华读本》(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实践于课堂与校园活动中;把校本研究“乡土文化教材”逐渐运用到课堂与校园活动中;将校本教材《中学生文明礼仪规范》运用到校园管理中。这些课题从校园文化的实践中凝结出来,经过深思熟虑、研究提炼、反复论证后,又指导引领着我校的教育、教学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3.在各学科教学中融入国学因素,实现传统文化的全方位渗透。以语文科组为阵地,国学文化进课堂。立足国学校本教材,开设国学课程,每周一节课,由专门老师负责主讲。根据各年段的特点,每年级选取适合学生的国学经典进行解读;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每日一格言、练字十分钟、犯错误讲故事等特色活动,让学生在每天的口诵、心想、践行中,提升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让国学思想渗透各科教学领域。古诗文与语文教学水乳交融;文明礼仪贯穿德育;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开展校本美术课程,将篆刻、剪纸、微型雕塑课程内容同国学相结合;太极拳纳入体育课程;民歌响彻音乐教室;山川河流、中医中药等常识引发地理、生物学习兴趣等。
4.寓国学于各种特色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以第二课堂为载体,开设科创绘画、版画、书法、服装设计、礼仪、民乐、流行音乐社、舞蹈、合唱、健美操、田径、国学等兴趣小组;特色版画、书法兴趣班将国学内容渗透到教学中,创作出一批国学美术作品;在每年一次的科技艺术体育节表演节目中,可以在服装设计中融入国学内容,创作出带有浓郁国学特色的服装表演。将国学元素融入大课间活动,自编国学操或国学经典游戏,让学生口、脑、手并用,在游戏中诵读,在诵读中锻炼。同时收集学校开展的各类有关国学活动的照片,将其整理编撰出版。
5.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铸造国学文化特色。撰写校园文化解说词,全方位、综合性介绍学校的历史、校园文化景观。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上,紧扣精致、清雅做文章,充分利用建筑、塑像、篆刻、园林等元素,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主要有:(1)赋予建筑楼、功能室及各班教室以古朴优雅的名称。建筑楼体(办公楼、科学馆、宿舍楼、教学楼、饭堂等)根据其功能或特点而取名,该楼体的各楼层或各年级可根据楼体名称的寓意分别设置一个相呼应的主题。如一栋教学楼取名“知行楼”,取“知行统一”之意,行为规范,文明向上;五栋教学楼取名“知新楼”,一为学习上“温故而知新”,二为心灵感受新的世界,淳朴成长;三栋教学楼取名“知远楼”,取“宁静而致远”之意,高三学生需登高望远;二栋办公楼取名“求实楼”,科学馆取名“创新楼”,强调校训“爱国、敬业、求实、创新”;学生宿舍取名“安居——学生宿舍”,饭堂取名“雅苑——生活服务部”,取“男生静,女生雅”之意。每栋建筑楼的楼名均用古朴大字木板上墙。(2)赋校园环境以文化内涵。结合我校校训与特色定位,浓墨重彩打造校园读书文化景观:在学校草坪上安装大型竹简雕塑,古色古香地阐释着我校的办学理念;在每块草坪上都摆放一排书塑,意蕴生动地阐释着儒家经典;美术展厅外墙增设书法字体浮雕;校园里适当增加书造型长凳若干;办公楼后草地设置一座名人雕塑;校园草地上种上有意境的花卉或植物,并配上相得益彰的古诗词,让校园处处诗趣盎然。如运动场上有几丛竹,就在贴近的墙壁上张贴一首苏轼的《于潜僧绿筠轩》:“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3)让每一面墙都说话,将国学经典名句与墙文化紧密结合。在教室走廊、楼道上镌刻或张贴国学经典名句,曾来过湛江的苏东坡的诗文、海瑞的故事、六祖慧能的故事,以及广东本土文化名人如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名人故事、诗文墨迹,透过历史,在墙上熠熠生辉。让学生浸染在浓郁的古色古香的国学气息中,实现文化育人的教化功能。初中部主要展出以国学为主题的书法作品。(4)设立班级书库,图书“周游”班级。每个班级开辟国学园地,展示学生学习国学的活动成果,如诗文、书画、手抄报等。同时,在班中设置班级书库,聘任图书管理员对其归类置放,办好借阅登记,并完好维护。营造“热爱经典,走进经典”的读书环境,使班级各个角落都散发出浓浓的古典书香气息。(5)宿舍文化共性与个性共存。在遵循学校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各宿舍进行特色化布置,创建本宿舍的制度、精神文化,展示本宿舍成员的特色风貌,如为宿舍取名、自制门牌等。(6)开展国学实践。如“礼、孝”带回家,国学上街头、进社区,社会调查、游学等。按期举行书香校园的特色活动,如:汉字听写大赛、文史知识竞赛、书法比赛、国学主题报(手抄报比赛、板报比赛、国学阅读书摘展等)竞赛等。
把文化溶于管理是我校的特色,学校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文化建设不仅使学校在短时间内声名鹊起,更是把管理化于无形。“以文化人”,国学文化成为教育力量、凝聚力量、约束力量、感召力量。按照学校的定位,新兴的海东中学不走扩张式发展之路,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要在进取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超越。“进取”“创新”“超越”成了我校的精神内核。它渗透进学校所有人的血液当中,成为了一种精神基因,成为我校独树一帜的管理品牌、校园文化、人文特点。扣住时代的脉搏,立足于海东这块未来湛江最亮丽的城市新名片,学校保持着强劲的上进动力与活力,并成为湛江市坡头区软硬件最好的学校,区域性名校开始崭露头角。
治校先治己,让管理变成一种号召;怀一腔教育情怀,让管理返璞归真;融以文化,管理变得举重若轻。要用诗化管理构建幸福的书香园林,达到管理的“上乘境界”还有很大差距,但我们要为之孜孜以求。尊重教师、依靠教师、服务教师、成就教师,为教师搭建成就事业的广阔舞台,尽最大努力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走进教师的生命深处。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王家军.学校管理的伦理本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 编辑∕高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