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云南高等艺术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的思考

2014-04-29 22:52李朝阳
北方音乐 2014年9期
关键词:音乐教学云南少数民族

李朝阳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形成了新的音乐教育发展的方向。云南高等艺术院校如何以新的视角、多维度的视野审视自身少数民族音乐教學,重新调整思路,迎接21世纪的挑战,是云南高等艺术院校教学需要进行的思考。

【关键词】云南;高等艺术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教学

一、云南高等艺术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处在边缘地位

随着文化工业快速的发展,西方工业文明音乐价值观念影响到了我国音乐的发展,为少数民族音乐带了巨大的冲击和损害。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失去了所占据的位置,西方音乐理论体系逐渐成了主流和权威话语。虽然在民族音乐课中,有张兴荣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穿插了本土少数民族音乐,但是并没有引起学院的重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逐渐便成了“零星化”和“点缀性”濒临“消失”的境地。

(二)失落的音乐文化价值观

在课程设置上,云南高等艺术院校音乐教育没有把少数民族音乐作为独立意义的概念和内容课程结构,而是主要以西方音乐语法和形态学的理论基础来建构。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把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作为了一种参照,试图用西方十二平均律制音响判断,对少数民族本土音乐进行记录和分析,从西方创作技术理论对少数民族的音乐形态进行解释,充分地发现了欧洲音乐文化的价值观,并且还形成了一种音乐制度,认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没有西方那种“复杂性和表现性”的高度。事实上,云南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具有多元文化格局和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如滇西北的僳傈族的“摆时”。

(三)课程与本土音乐文化脱离

目前,在现行的音乐教育中,音乐课程知识结构方式以及教学都是采用的实证主义方法。受西方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西方音乐技术成了科学文化知识观的象征,如在基本音乐理论和音乐操作等方面上,学校都以欧洲音乐技术理论为基础,而课程的设置中没有少数民族地方性音乐以及民族学和人类学等人文学科。并且学生对云南民族音乐的了解、研究等等没有具体的要求,音乐观念被“格式化”,同时在有意无意之中,产生了一种西方音乐体系中真理性的音乐。而云南各民族不同的音乐和“天道”、“人道”息息相通,和生活民俗、人生礼仪紧密相连,如:哈尼族的“哭嫁歌”,不同角色身份的介入,带来了不同音高的分布,哈尼人是循着声腔寻找心理轨迹和感情宣泄的契合点,逐渐形成了听觉上交融的多声部。而西方音体系的音感训练则是以和弦音程为基础。这两种声部结构的形成思维模式和文化语境完全不同。因此,用西方概念的音乐话语是不能解释和界定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

二、云南高等艺术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的思考

(一)开办少数民族器乐、声乐等专业课程,扩大招生范围

为了传承少数民族音乐艺术,云南各个艺术学院为了使本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中的少数民族音乐和现代学院式的教育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要开办少数民族器乐、声乐等专业课程,还要扩大招生范围。如:通过十多年的摸索和时间,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已经形成了一套乘数的规范教学模式。作为选专业院校,贵州大学艺术学院把少数民族的一种器乐、声乐形式作为了一个专业来办。从1982年开始,就先后开办了“芦笙班和侗歌班”,并且在少数民族地区招收了侗族和苗族的农家子女,不仅开办了“民族艺术特色部”,还扩大了招生的民族范围。教育设计者们在课程设置上自成一体,采用歌师和乐师传习辅助课堂的教育形式,尽可能地参加与音乐艺术相关的民族活动。同时,在管理上,为了给学生一种相对“封闭”的自我小环境,教育实施者重视民族生活方式。

(二)转变教育观念,建立一种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教学体系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到来,世界文化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球文化呈现出融合和分离并行的趋势,音乐教育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意识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的转变,音乐教育观念也不例外。因此,云南高等艺术院校要转变教育观念,构建自我寻求发展的自觉意图,建立一种多元化的音乐教育观。同时,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是由各民族各地区不同音乐风格内容组成的,不是西方音乐体系的补充和附属,具有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行为、思维方式以及价值等文化哲学基础,是一种独立完整的文化。因此,云南高等艺术院校要建立以自身“母语”文化委基础的音乐教育体系,打破少数民族音乐落后的陈旧观念,寻找少数民族音乐自身的特质。同时,为了形成一种“相对独立、互不取代、互补相宜”的平等关系,通过“双语、多语”的教学渠道,建立少数民族独立的学科理论和方法体系,从而使云南少数民族音乐艺术在世界各民族艺术之林占据应有的地位。

(三)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建设

受到整体文化发展的影响,音乐教育观对音乐教育体制、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资源和方法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云南少数民族多元化教育理论体系的建构,应该从新的起点和新的音乐课程设计出发,突破西方音乐本体结构的认识框架,突破教学法的制约,为社会文化背景提供一种联系全球的文化意识。在音乐课程中纳入社会文化资源。同时,为了形成一种共享文化,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要掌握少数民族音乐母语、形式和音乐语法等等,还要融合各民族文化传统中的各种独特因素,从而创作和扩展我们的文化。如:开设少数民族音乐概论课、实践课程、人文课程以及世界音乐课程等等。另外,在师资和教学资源上,要使音乐创造和学习变得充满乐趣,通过探索,使课程成为一种探索知识的过程,转变观念,转变自己,获得一种开放的视野和心态,加强学校的师资建设,利用自然的生态环境,深入到实际环境中,有计划地统筹安排师生们走出校园,主动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三、总结

综上所述,云南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是我国音乐文化的宝藏,为了传承这种文化宝藏,云南高等民族艺术学院要转变教育观念,开办少数民族器乐、声乐等专业课程,扩大招生范围,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形成一种多元化的教育理论体系,才能使少数民族音乐绽放光彩。参考文献

[1]黄满芳.论湘西地区少数民族“特色”声乐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音乐,2010,(2).

[2]刘琉,刘诗仁.再谈云南壮剧的保护与传承[J].文山学院学报,2010,(1).

猜你喜欢
音乐教学云南少数民族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