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韬
【摘要】视唱练耳是专业音乐学习者的一种基本训练,也是音乐学习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强调的是对拍子、音程和调式的认识和掌握。多声部视唱练耳教学又是整个视唱练耳教学中比较高级的阶段,它是建立在单声部视唱训练之上更为复杂的视唱练耳教学。民间音乐在多声部视唱练耳教学中具有真实性、综合性、互动性等特点,这也是文章需要重点分析探讨的问题。文章首先分析民间音乐在多声部训练中的特征与意义;然后分析民间音乐在多声部视唱中的特征与应用;最后分析民间音乐在多声部练耳中的教学应用。
【关键词】民间音乐;多声部;音乐学;视唱练耳教学
一、民间音乐在多声部训练中的特征与意义
民间音乐,其实就是人民大众世俗生活中使用的大众化音乐。就近现代音乐理论界对中国音乐主要类别的宏观认识和通常理解而论,中国古代音乐中的文人音乐,统治阶层所独享的宫廷雅乐,是属于非民间音乐类型。我们知道,过去的多声部训练强调的是单纯的传统意义,但是当民间音乐走进了多声部视唱练耳教学训练,其训练不仅具备了多声部民间音乐本来的原创性和多声性,而且增加了一些“口传心授”的元素,经过后人的不断加工完善,这也是民间音乐的“母语性”特征的重要体现。
柯达伊曾经说过:“儿童都是首先使用母语学习讲话的,因此他们也应该使用母语来歌唱。”这就意味着“母语音乐”具有淳朴和简单的特征,利用民间音乐带领学生走进音乐世界,这样就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除此之外,柯达伊还强调音乐教育必须从幼儿开始,如果是从青少年或者成人开始,是不利于他们掌握音乐的母语的。因此,我们可以肯定音乐母语在音乐学习中的重要性。
二、民间音乐在多声部视唱中的特征与应用
视唱就是通过读谱视唱的形式实现对音乐符号、音响的生动再现,它不仅有利于积累音乐语言,而且能够直接体现出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控制和表现能力。加强视唱训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内心音乐听觉,有了内心听觉的支持,才能够完美塑造出音乐形象。不难理解,多声部训练会比单声部繁琐,因此在训练中要注意教学切入点,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掌握学习思路,建立丰富的听觉经验。多声部训练要多以“唱”为主,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听觉能力。
第一,我们要重视音程视唱练习,它是构成多声部训练中横向与纵向之间的关系的最重要表现,也是构成横向旋律和纵向和音的最基本元素,以“唱”为主的多声部训练从最基础的音程教学开始,更要注重多声部民间音乐素材的灵活运用。因此,学生要训练完全协和音程、不完全协和音程、大小三度音程、大小六度音程、不协和音程、大小二度音程以及大小七度音程。
第二,要重视节拍节奏读谱练习。在过去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中,我们所接触的多声部训练中的节奏、节拍,大多是规整、严格按照节拍重音进行乐思的发展。但是在多声部训练中,不仅要对横向节拍、节奏的精准把握,而且要求学生对纵向节拍、节奏感有整体的认识和了解。因此,在训练过程中,首先要掌握较为频繁的节拍变化练习,它包括了同一时值的节拍类型中变换节拍的练习和不同时值的节拍类型中变换节拍的练习;其次要掌握改变节拍重音的特殊节奏联系,它包括了附点节奏改变重音的节奏练习和切分节奏改变重音的节奏练习。
第三,要重视调式调性音阶的视唱练习。我国的民间音乐种类繁多,调式以五声、七声为主,根据不同作品的表达需要,调性也随之产生变化。在多声部民间音乐素材中,不仅有横向的调式调性,而且有各声部之间纵向的调式调性关系,在“唱”的部分,我们要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引导学生把握不同调式调性的特点,对多声部之间的调式调性关系有初步的判断能力。
第四,还要重视织体的视唱。织体是多声部民间音乐中最富有特色的结构特征,织体是指乐音在音乐作品中的具体组织形式。多声部民间音乐中,织体的形式主要表现与纵向的各声部之间,是音乐创作手段较为稳定的集中体现。民间音乐素材中的织体可以分为四种:接应型,也就是插空手法;支声型,也就是同一旋律进行不同的变体形式的重叠;主调型;复调型。
三、民间音乐在多声部视唱中的特征与应用
以“听”为主的多声部训练,注重对作品声部中的整体性以及声部与声部之间的音响效果的听辨。学生经过有效的“唱”的训练后,对民间音乐素材的多声部音乐片段中的音乐要素及其音响效果都能够有质的提升。
第一,要注重旋律以及声部的听辨,它主要包括旋律听辨训练和声部构成形态的听。
第二,重视节奏和节拍的教学,其练习包括周期性均整节拍的节奏练习、非周期性均整节拍的练习、不同节拍类型复合的练习、模仿织体中节奏节拍复合的练习和不同速度复合节奏节拍的训练。
第三,还要重视调式与调性的听辨。其中,调式交替的训练又包括功能性调式交替的训练和色彩性调式交替的训练。
第四,织体的听辨。织体听辨能力的培养注重将构成织体的原有的乐思准确地析出,要求学生首先对多声部民间音乐中各种织体类型及其运用掌握较为熟练,其次是较为熟练的多声思维和唱的积累。接应型、支声型织体的听辨;主调型、复调型织体的听辨,主调型的听辨包括了持续音的衬托的练习、固定音型的衬托的练习、和音式的衬托的练习。
四、總结
民间音乐素材构成的多声部教学中,分别针对视唱和练耳两大部分进行“唱”和“听”的训练。“唱”是指通过对多声部音乐实际作品的导入训练和演唱,从而促进学生内心听觉的提高和视觉经验的丰富积累。“听”是指通过对音乐素材的多听来纠正在读谱视唱和音乐实践中的音感。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
参考文献
[1]陈雅先.民族音乐多声思维视唱[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9.
[2]张力.中国民族调式视唱基本教程[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7.
[3]王晔.中国传统音乐视唱练耳教学构想[D].中央音乐学院,2005
[4]张东东.论在高师视唱练耳课中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7.
[5]王威.视唱课中的多声部教学[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1999,(2).
[6]王光耀.内心音乐听觉及其培养[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