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仪式在构建企业群体心理意识中的作用

2014-04-29 00:44胡翠芳
领导科学论坛 2014年9期
关键词:象征行为仪式

胡翠芳

【内容提要】 生活中的重要现象,由外显行为和内在意义构成,仪式的意义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形式得以传递。在企业中,仪式分为正式和非正式两种,这些仪式通过象征、情感体验的方式,营造一体感,在员工心理层面实现意义投射,从而产生“我们”意识。通过仪式,员工基于本能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在群体中得到安全感。最终这种安全感将演变为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企业通过正式和非正式仪式,逐步构建一种群体心理合意,最终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心理合力。

【关键词】 仪式 行为 意义 象征

【作者单位】 中国葛洲坝集团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4)09-0056-03

一、仪式

仪式,作为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现象,因其独特的内涵和丰富的象征意义而受到关注。研究仪式的学者多认同,仪式具有沟通、交际的重要作用,当一个普通的行为被置于仪式的体系中,就产生了特别的意义。“我们遵循仪式,就是为了传递集体的讯息给我们自己。”由此可见,仪式不仅仅是动作的组合,实际上是一种象征体系,几乎所有的讯息都可以通过程式化、规范化的方式传递出来。任何一种象征体系都有其意义,仪式作为一种象征性行为,其意义的传递实际上是其背后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的传达。日常生活中,人们有许多仪式化的行为——升旗仪式多由升国旗、唱国歌、行注目礼、国旗下的讲话四个具体行为组成,这套系统动作,实际上是对政权合法性和爱国主义的强调。婚礼、葬礼、寿宴、成人礼等仪式几乎贯穿人的整个生命过程,这些仪式同样不仅仅是简单的规范化动作,而是通过规范化动作来传达意义。例如,在许多人的观念中,没有举行婚礼就不算结婚,尽管从法律意义的角度来看,拥有结婚证就已经形成合法的婚姻关系,但这种传统观念依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举行婚礼,实际上是昭告男女双方及其背后的家族结成姻亲关系,同时婚车的数量、宾客的显贵程度也是对男方经济实力的彰显。因此,那种单纯认为仪式仅仅是一套规定性动作的思想,无疑是对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的忽视。仪式由外显行为和内在意义组成,因此我们在研究仪式时,不能只局限于仪式的表面,而是应该深究仪式背后的意识形态。

二、企业中的仪式

仪式无处不在,人作为社会动物,从牙牙学语到走进坟墓,仪式贯穿始终。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看到仪式在发挥作用,在职场中更是如此。在企业中,仪式的重要性常常被忽视,一般情况下,它只是作为生产经营之外的点缀,实际上,仪式也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活动之始终。

1. 正式仪式

在企业中,仪式可分为正式仪式和非正式仪式。所谓正式仪式,指的是企业中形成规章制度的形式化、规范化的仪式,如会议、各种典礼、年会等,这些仪式通常有章可循,在固定时间以固定的形式开展,其形式也多表现出固化的特点。会议通常在会议室举行,由二人以上的成员参与,按职务高低依次就座,通常情况下,领导的发言被安排在最开始,并且会议有特定的主题,参与人员要就议题发表意见。典礼多由激昂的音乐、掌声、微笑、剪彩或奠基构成,典礼比会议更为正式,也具有更丰富的意识形态内涵。

2. 非正式仪式

所谓非正式仪式,指的是在企业中缺乏严密的规章制度和强制力的仪式,它具有非正式化、平等化的特征。如企业社团活动、以企业为单位的春游、聚餐等非正式活动。这些活动同样可以视为仪式,因此呈现出周期性、体制性的特点,并且有着明确的目标。社团通常是对企业组织机构的模仿,同样具备相应的管理机制,是对企业正式机构的一种补充。春游、聚餐等非正式仪式,除周期性开展之外,其目的主要是增进员工情感,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最终为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服务。

在企业中,仪式实际上是无处不在的,但仪式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之所以往往被忽视,这与人们对仪式的象征性问题理解不够有关。也就是说,企业中的仪式同样具备“意义传达”的作用,这种“意义传达”更多时候是提高员工企业文化认同度的重要手段,也就是员工从思想上实现“外人”向“自己人”转变的重要手段。

三、仪式的作用机制

1. 象征化

为了更好的理解“仪式的象征化”这个概念,我们不妨举一个例子。笔者写作此文时正值七夕佳节,七夕这个传统节日,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本意是为了纪念牛郎织女的动人爱情,随后演变为“乞巧”这一仪式。“乞巧”作为一个典型的仪式,在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少女们面向月亮摆上祭品,在院落中穿针引线,向织女乞智乞巧。也就是说,通过“乞巧”——摆祭品、穿针引线的仪式,少女们将渴望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的意图表现出来。推而广之,在任何一个仪式中,都包含了意义。过年放鞭炮、贴春联源于驱赶怪兽“年”,随后演变为对来年好光景的期盼;清明,通过烧冥币、祭祖等仪式,表现对祖先的追思以及对中华传统孝文化的传承。在企业中,仪式同样也存在象征化的现象,如会议座次的安排,是对等级秩序的强调;会议流程的固定化,是对管理秩序的强调(一般情况下,每个企业都有其特有的会议组织流程和方式);会议议题的先后顺序,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方向的重申。因此,所谓仪式的象征化问题,就是如何通过规范化的动作,潜移默化地传递行为背后的意义,而这些意义又多用象征性的手段表达出来。

2. 情感转化

除了象征性问题之外,仪式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将物质客体转化为情感体验。要理解这个观点,首先我们要回到本文的开头,即仪式是由外显行为和内在意义两部分构成的,行为是具体可见的,意义的接受通常情况下表现为人的情感体验,亦即人是通过“感觉”来理解意义,意义只有在人的心理上产生投射才能发挥作用。如在清明祭祖仪式中,长子长孙是重要角色,在整个仪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某些地区,女性依然是不能参加祭祖仪式的,这是对“长子长孙”角色的强调,实质上可以视为对家长制和长幼尊卑秩序的重申,这种仪式的一再重复,势必在人的心理层面留下印象。在企业中,仪式也通过情感体验的方式在员工的心理上实现投射。在重要的庆典仪式中,通常情况下,领导讲话之后,会有员工代表进行发言,那么对员工代表个人而言,“发言”这个行为会在他的心理层面产生极大的荣誉感,而这种荣誉感的给予者就是企业。对其他员工来说,员工代表的发言行为可以视作榜样,会促使他们产生羡慕、认同的心理,人都有求发展的本能,榜样的激励作用是的确存在的。除了正式仪式会在人的心理层面留下印记外,企业中的非正式仪式也有同样的功能。例如,在春游、部门聚餐等非正式仪式中,踏青、敬酒等仪式在员工心理层面产生“我们”这个重要心因,有助于员工之间产生一种集体感。

3. 仪式与无意识

有人研究认为,仪式与远古时代的巫术是一脉相承的,他们认为仪式起源于鬼神崇拜,通过特定的舞蹈、器具、叫喊、音乐等形式,可以实现人与鬼神的沟通。随着历史的发展,巫术中鬼神崇拜的一面逐步退去,而成为人类的一种系统性、周期性的行为习惯。尽管这种观点有待商榷,但它至少指出了仪式的一个重要方面——仪式与无意识的关系。弗洛伊德在研究人的无意识时认为,无意识是和人的本能相联系的,通常情况下,它是被压制住的,只有在人的心理防御机制减弱时才会发生作用,而无意识的主要表现手段就是梦。人作为群居动物,其无意识具有共通性,如对水火的恐惧、对黑暗和蛇的恐惧,这些都源于人类始祖的经验。仪式与无意识的关系,更多是通过 “象征化”和“情感体验”两个手段来实现的。也就是说,经由仪式的这两个方面的作用,仪式的意义最终与人的无意识层面发生关系。例如,在婚礼中,“洞房”这个仪式实际是与人的性本能和生殖本能相联系的,不管洞房被赋予怎样的仪式化行为,红床单、红枣、花生、桂圆、莲子的摆放以及新娘的鞋子等,其中的“性意味”是不可否认的。在企业中,仪式与人的无意识主要体现在人的心理本能上。人具有偏好群居的本能倾向,只有在群体中,个人才更能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那么在企业中,强调仪式的重要作用,实际上也是对人的生物本能的强调,任何仪式都是由一人以上的成员参与的,并且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行为。因此,企业中的任何仪式都可以给参与者一种“安全感”。

四、企业仪式的心理凝聚能力分析

在总结了仪式的“象征性”“情感转化”与“无意识”的问题后,在此可以通过实例来验证企业中仪式的重要作用。笔者所在的单位,有一个非正式组织——记者团。记者团作为非正式组织,不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纯粹由员工自发参与,记者团对各个记者的行为都有一定的考核指标。这样一个机构,既不享受行政待遇,又不享有物质待遇,却引发了员工们的极大兴趣。组建初始,报名人数就达到60人,在所有非正式组织中尚属首例。由于员工兴趣空前高涨,主管部门决定举行一个记者团成立大会。在此,笔者就以记者团成立大会为样本,分析仪式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1. 团旗、团证的象征作用

作为非正式组织,记者团团旗、团证在很大程度上传达的是一种象征意义。通过对报名人员的筛选,符合要求的人得以成为记者。团旗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象征记者团是一个团体组织,是具有一定数目人数的群体性组织,因此,参与者在其中可以感受到一种群体感。团证,则类似于资格证书,对记者本人而言,是身份的明确和角色转变的证明。团证的颁发意味着记者被一个群体所接纳,并且这个群体中的众多成员具有某种相似性。在随后的授旗仪式中,团旗的象征意味更加明显,从董事长手中接过团旗,一方面象征着记者团这一组织正式成立,另一方面象征着它具有了某种合法性,得到了企业最高领导层的认同。

2. 成立仪式的情感转化作用

在成立仪式举行之前,记者团尽管已经运行了一段时间,但缺乏一个宣示其合法性的仪式,其成员也缺少群体认同感。在成立仪式上,单位高层领导、记者代表分别“发言”,从发言这个仪式的角度来看,它喻示着记者团的合法性,对于成员个人而言,也具备了某种身份的合法性。通过成立仪式,记者团正式宣告成立,亦即这个群体在企业中具备了活动能力和活动权力(合法性),其成员的心理体验也在仪式中得到了提升。

3. 授旗仪式的图腾感

一般认为,旗起源于图腾,图腾是原始部落对动物(尤其是猛兽)、火(光明)等具备强大能力的对象崇拜的表现,他们将崇拜对象画在旗子上作为部落标识,并赋予其一定的象征意义。龙、凤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就是从图腾崇拜演变而来。因此,在一个仪式中,旗子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它本身就是一种仪式,象征着一个群体及其精神。在记者团成立大会仪式上,有一项重要内容是授旗仪式,该仪式除了宣告记者团的成立外,还可以视为图腾崇拜的转化。图腾在人类学研究中,一直是与无意识相联系的,研究者认为图腾与人的群体意识紧密相关。因此,授旗仪式实际上在心理层面将成员结为整体,赋予其心理合法性。

通过笔者的论述不难看出,那种认为仪式在企业中只是生产经营之余的点缀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仪式是行为和意义的统一体。仪式通过象征、情感体验的方式,营造一体感,在员工心理层面实现意义投射,从而产生“我们”意识。通过仪式,员工基于本能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在群体中得到安全感。最终这种安全感将演变为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企业通过正式和非正式仪式,逐步构建一种群体心理合意,进而在企业内形成一体感,最终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心理合力。

参考文献:

[1] 杨利慧.仪式的合法性与神话的解构和重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6).

[2] 陈纬华.仪式的效力:理论回顾[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6).

[4]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

责任编辑:刘芳玲

猜你喜欢
象征行为仪式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电视广告中象征的运用
古代游牧民族绘画对中国画的贡献
《黄色墙纸》的女性主义解读
社区老年人跌倒认知和行为调查与分析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反腐败从正人心开始
Talking 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