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浩洋 任颖
【摘要】对演奏心理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掌握演奏者临场的心理变化规律,从而能为有效地解决演奏中所存在的心理问题找到途径。在此之前,也有很多学者已经对此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文章想表达的是结合实际演奏情况的一点心得体会。
【关键词】钢琴演奏;演奏心理;演奏者;心理变化规律
作为钢琴表演专业的学生,上台演奏是不可避免的,在舞台上要一个人控制住88个键加3个踏板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作为学生的我们在台上表演时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和状况,这都归咎于自己的内心情绪波动。大家都希望在台上拥有相对较为完美的演奏,自己对于内心的掌控是尤为重要的。接下来我从三个方面结合自己的学习与演奏来探究一下。
一、台下练琴时心理状态对演奏的影响
我个人认为,对于在台上演奏时候的心理控制,有至少八成的基础铺垫是在于自己在台下练琴时候的心理状态。在体育界有一个词叫“大场面球员”,因为他们拥有一颗大心脏,这里可以借用这个词。为什么他们会在球场上拥有一槌定音的机会而不怯场?很大一方面的原因就是他们在平时的训练中有方法。我们每个人练琴时候的心理心态和在台上的心理状态是绝对不一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因为在台下,自己面对的是自己,面对的是一台钢琴。而不像在舞台上面对的是聚光灯和台下的观众。从普通人的心理来说,在平时练琴的时候内心是放松的,而且精神也是松弛的,并不像在台上那样全神贯注。我们分五种不同的例子来说明。
(一)对于技巧性的句子或者片段的演奏在台上台下的对比
例如《马捷帕》第22与23小节和55与56小节,在平时练习时的心理状态通常是心理上和精神上是放松的,所以运用手腕可以很清楚地将其有层次地演奏出来。但是一旦到了台上,由于演奏者处于精神高度的集中和紧张中,而且手的机能也是处于一种比较紧的状态,所以一旦遇到这两个地方或者类似情况的时候往往过于激动导致失控演奏或者出现偏差。再例如,对于演奏华彩的经过句的时候,在平时练琴的时候,往往可以很精彩地演奏出来,但是在台上,往往过于紧张的手指和神经制约了演奏的顺利进行。笔者认为这样的技术性的部分,在舞台上演奏的时候,一定要沉着,不能慌张,内心一定要告诉自己放松地弹,因为在台上特定的环境决定了很多时候的演奏速度会比台下稍快,如果自己再慌张,那这样演奏出的技术性的片段很可能就是无条理性的。
(二)演奏歌唱性强的曲子时心理对演奏的影响
例如肖邦或者舒曼的作品,平时练琴的时候心是放松的,只用对着谱子就能演奏出来,就能较好地控制和声,可以做到很好的旋律歌唱以及优美的分句,以至于每次演奏都去欣赏那美妙的音乐。但是在台上,由于过度的紧张,不能调整自己的呼吸,从而不能控制自己的双手,没有找到律动,很可能出现忘记旋律或者忘记和声的情况,一个关键和声的遗忘,一段主旋律的模糊不清,都可能会造成接下来演奏失误的可能性。这样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的。笔者认为结合我自己演奏的经验来看,首先在台下的时候一定要分清楚和声与旋律的联系。比如练习左手和声部分的时候,内心一定要唱自己右手的旋律,在练习右手的时候,一定要去回想左手的和声,然后在台上的时候思维的重点一定要放在和声部分,一方面是因为旋律更好记忆,另一方面记住和声也有助于稳定作品的速度。
(三)演奏近现代作品的时候
众所周知,近现代的很多作品由于和声与旋律的多样性使得作品往往不像古典浪漫派作品那样容易记忆,而有些无调性的作品就更加让人难以掌握,演奏者在台下练习的时候往往心态放松,但是一旦快上台就开始紧张。由于近现代的作品具有不规则性,再加上紧张就很容易忘谱。很多时候往往一个和弦或者一段旋律的遗忘就造成内心更加紧张,更难顺利地演奏出来。对于这样的演奏心理来说,在台下的训练就显得更为重要。首先笔者认为在台下演奏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分段去练习,这样有助于模块化的记忆,然后在台上演奏的时候,内心一定要条理清晰和理性,这样有助于内心的紧张情绪的缓解。
以上这三点是对于在练琴的时候内心的状态和在台上心理状态的对比,可以推断出由于两种不同状态的内心的差距,造成恐惧或者失误。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课题。对于这两种不同的状态的心理,可以通过以上三点去好好加以练习与重视。当然,还有一点可以让我们的精力更加集中,就是平时演奏的时候尽可能地录音或者录像,这样可以模拟一个上台时的感觉,有助于精神集中在音乐中,这样的训练对心理的控制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作品声曲式的分析与细节的设计对演奏心理的影响
由于本文探讨的是钢琴演奏者心理的问题,再结合笔者自身的学习和调查的情况,笔者认为这一点绝对可以影响到钢琴演奏心理,那就是对作品的分析、曲式分析与和声分析。这一部分会影响到演奏者在台上的内心情况。宋代的苏轼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如果演奏者仅仅是在十个手指机械地练习,没有理论和精神的内容去支撑,很难有胸有成竹的那份淡定和从容,在台上必然会引起失误。
(一)对于结构比较复杂的曲子,要充分地做好曲式分析与和声分析
例如像李斯特的b小调奏鸣曲、贝多芬Op.111等类似的类型庞大的作品,一定要有充分的分析,因为大型作品的曲式结构较为复杂,演奏者如果只是用敷衍的心理来练习,那在台上时,这个作品庞大的结构会让本来就紧绷的神经更加崩溃。李斯特b小调这部作品,动机就有6个,有3个发展部,第二个发展部是小奏鸣曲,第三个发展部是大fugue。如果没有充分的分析,如此复杂的结构会令演奏者在台上和台下都出现很多问题。再比如贝多芬Op.111这部作品的二乐章,是一个庞大的大fugue,如果不加以分段分结构,很容易在练习的时候就出现演奏问题。
(二)现代音乐或者近代音乐
在刚开始的第一点说过,近代音乐的和声很现代,甚至有些是无调性的特点,为了避免在台上心理引起的失误,在台下一定要做足功课,好好地分析一下曲子的结构和层次以及能分析出来的重点旋律线条的和聲部分,这样有助于大脑对谱子的记忆,也区别于手指惯性的记忆。在台上就算内心或多或少的紧张,也可以很好地运用自己在台下的积累细心去弥补。
(三)对于巴赫的作品
还是要引用第一点,一定要分析复调作品,分析主体对题答题、每次主题出来的结构、每次连接部分在哪儿、低音的和声、每次连接部分过后主题再次出现的和声配置以及每一个声部的旋律的走向,这些工作都非常重要。这就是为什么演奏或者学习巴赫的作品的时候都会分手、分声部、分段地去练习。但那仍然不够,还要分段地去做和声分析,充分地去了解它每段每个声部的结构层次,只有去这样像做数学题一样精密地分析它,才能够在台上紧张的时候从容地去应对。
(四)对于协奏曲的应对措施
协奏曲不同于独奏作品,它有乐队或者缩编钢琴的伴奏部分。学习协奏曲,在台下做的工作是要演奏者先拿总谱对照CD仔细聆听,然后再把总谱上的乐队段落和第二钢琴进行整合。在学习协奏曲时最重要的是要去研究乐队部分的旋律,接口问题值得关注,只有把接口的部分区分好了,在和乐队或者钢琴和的时候,骑扣才容易衔接,更进一步说,可以把乐队部分的缩编拿来试奏下,在弹主奏的时候内心一定要哼唱乐队的旋律,这样在接口的时候才可以从容去应对,在台上亦如此。
三、演奏者在台上的心理分析
小提琴演奏家卡尔·弗莱什曾说过:“要么你就是在表演,要么你就是在练习,如果两者同时都有,结果哪个也不能做好。”音乐表演是转瞬即逝的一次性过程,就是台上的几分钟时间,没有重复,也无法补救。相对于台上的表演,台下的练习时间则是漫长和反复的。在技术成熟和完备的情况下,演出效果更多的是被演奏时的心理状态所影响的。前面两个大的点是从平时的演奏心理和对台上演奏的心理的对比进行的分析,但是对于一个表演专业的学生和演奏者来说,始终只有在台上才能完完全全地展现出演奏者的心理变化。
(一)将要登台时
内心变化处于一个很突出的时期,往往这个时候内心的变化非常微妙,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手会发冷、手指僵硬等等。建议这个时候一定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呼吸,学会平静自己的心情,尽可能地去学会呼吸。自身对于内心的调整相当重要,因为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好好地控制自己,上台的时候才会慢慢进入演奏状态而不是进入紧张状态。
(二)刚坐在琴凳的时候
刚坐下来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心理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是自己适应台上环境的时候,往往很多学生在这个时候都很着急,还没有准备好就开始演奏,失误会比较多。一般情况下,在这个时候的内心很容易不平静,因此应该先深呼吸两下,然后用纸巾擦拭琴键,再调试一下座位的高度,试一下踏板。虽然这几点都是细小的动作,但是对内心的调整都是很有帮助的,俗话说得好,人在刚刚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的时候往往会慌张,所以深呼吸的时候进行调整适应的那几个步骤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较好地适应舞台上的情况,适应灯光与音乐厅的氛围等,有助于更好地进行演奏。
(三)演奏过程中的心理分析与措施
这里分三个点来说明,分别是刚开始演奏的时候、进入演奏中的时候、演奏快结束的时候。
1.刚开始演奏的时候
这个时候演奏者心理或多或少地会心理有波动和起伏,虽然做了前面众多的心理分析或者准备,一旦坐在了台上开始演奏的时候,内心也不会像在台下演奏的时候那样沉稳,精神无法集中于曲子本身。受台下观众一些客观声音的干扰都可能对本就不平静的内心造成内心的冲击,造成演奏的失误。所以,在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内心的不平静,一定要更加专注地去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一定要内心在刚开始的时候哼唱旋律,就算外界有影响,比如说灯光的、嘈杂声等,都尽可能地去专注自己演奏的音乐,调整好自己的呼吸频率。
2.进入演奏中的时候
在渡过了刚开始的演奏初期不平稳的内心的动荡期后,进入演奏中间的时候有两个分支:第一个分支是继续内心的动荡不安,继续激动、恐惧。若是这种情况,演奏者内心的不平静依然是演奏失误的导火索。这就需要演奏者在段落停顿或者和声中止、歌唱性旋律结尾的地方,迅速地进行深呼吸,抛开内心的不平静。尽可能头脑理性地回到音乐中,减少过多的杂念;第二个分支是在第一阶段比较好的控制之后,要在这一个阶段尽可能地保持,因为人的心理就是这样,第一阶段如果过渡得好,那么在接下来的演奏中演奏者就会平稳很多,也会随之深入更加专注自己的音乐。总之一定要让自己的精神世界保持在音乐里面,不要走神。
3.演奏快结束的时候
因为在台上演奏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不能虎头蛇尾。俗话说得好,往往在开头和结尾都会是很危险的,如果我们处理得不好,很可能造成演奏的不完整。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时候演奏者的心理特征,一般这个时候演奏者会有两种情况:一是已经经过第一和第二阶段的深入,更加投入地演奏。二是很多演奏者,特别是学生,如果在台上失误稍微多一点的话,很可能在演奏快结束的时候,内心想的是快点结束,如果这个时候再加上外界的干扰,很容易造成演奏失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演奏快结束的时候一定还是要立足音乐的本身,不能急躁,继续调整呼吸,内心想着音乐。不管是处于刚才分析的哪一种,都不能虎头蛇尾,要好好去表达音乐,让自己的演奏平稳地着陆。
四、总结
以上是笔者从三个大的方面对演奏心理的一些分析以及对于怎样去控制、调整自己内心的一点认识,结合了一些自己演奏和学习的情况,笔者认为演奏心理是一个很值得去探讨学习以及分析的心理课程,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我们在台上的演奏质量。好的演奏心理的建立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多上臺多锻炼固然重要,但是任何事情都一定要做到事无巨细,一定要从最细微、最微小的细节去分析它、突破它,才能使自己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