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震 何玉
【摘要】匪石是一位具有深厚国学根基、在词学方面有很大造诣的人物,他的《中国音乐改良说》一书充分体现了他的音乐思想,这是我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音乐论文,也是我国近现代最早鼓吹“西乐论”的文章。文章介绍了匪石的音乐思想,希望通过文章的一些观点来了解匪石本人以及其音乐思想与影响。
【关键词】匪石;音乐思想;传统音乐;感情教育;西樂;改良
一、匪石的简介
匪石,本名陈世宜(1884~1959),字小树,号匪石,别号倦鹤,江苏江宁人。7岁的时候入学于省尊经书院,当时就显示出超人的才气,深受书院山长次珊先生的赏识,具有“小神通”之称。1903年6月,时年19的他在《浙江潮》上发表了《中国音乐改良说》,此文刊登在“学术文学”专栏,文字量约为4500字。这是一篇对传统音乐的弊端进行猛烈批判的檄文,这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第一声春雷,它预示着中国“新音乐”的到来,预示着中国将走上“新音乐”的道路,从那时起中国音乐开始转型,成为一篇具有时代精神和时代特色的文章,它也被评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音乐论文,具有深远的影响。22岁时,匪石在南京创办新学,受聘任该学堂教员,教育学生“学必有用于世,始名为学”,并经常向学生讲述时局之艰危。23岁时东渡日本修习法律,结识革命党人黄兴,并加入同盟会。25岁回国,任法政学堂教员,又随朱祖谋研究词学,并参加南社,编《七襄》刊物。武昌起义后,积极参与江苏独立之谋;胜利后不愿居功求报,只身赴南洋槟榔屿任《光华日报》记者,宣传革命。1913年归国后在多家报纸任记者,1919年起先后在中国大学、华北大学、持志大学、中央大学任教授。其先辈久居南京明瓦廊,以香月楼为藏书之所,毁于1864年。1952年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编纂,1959年3月病逝于上海。
二、匪石的音乐思想以及影响
匪石的《中国音乐改良说》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了大胆的批判,他认为“世人其不言乐,苟有言,则与古乐今乐二者,皆无索取焉。何以故?以皆负绝大之缺点故”,他认为中国的传统音乐“其性质是为寡人的而非众人的”,这句话的意思是“音乐是属于少数人的而不是多数人的”,这里他批判了中国三六九等的封建等级制度,他认为音乐应该属于大众的、多数的,还标识了孟子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音乐思想。传统音乐是“无进取之精神而流于萎靡也”。评价昆曲“如野花,如山人。人因之以弱,国因之以衰”;北曲“如泥醉,如梦呓,顽人之写照也”;秦声“非正也,其为衰也伤,其为乐也淫。心如促,耳如窄,则纯属亡国之音也”;杂曲“卑妾之声也”。匪石否定国乐的必要性,认为国乐都是奢靡的,不够积极鼓舞国人去奋斗、进取,他还认为传统音乐“不能利用器械之力也”,他认为中国的器乐不仅在外形上制作简单,但内在的技法、文化内涵都是不简单的,即“简而不单”,对中国的器乐“一般普及、转呈太难”的批评过于简单化,不赞同中国乐器继续发展下去,提倡发展西方器乐“单而不简”,即外形复杂,但技法简单,深层内涵人们也亦理解。他还认为传统音乐是“无学理也”,“乐为六艺之一,其所建筑,必以学理为基础”,“乐不一曲,曲不一谱,起始也能因,其终也能悟”,中国传统音乐学理比较复杂,需将传统音乐的乐律学体系进行全面的整理归纳,然后再借鉴西方体系加以创造性的重构,这样构成了“中西学互为体,互为用”的思想。
解决中国这一现状的方法匪石认为西方音乐能承担起塑造新民的使命,他认为首先“常能鼓吹国民进取之思想,而又造国民合同一致之志意”,西方音乐具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其次“若夫欧西之乐,其声壮厉,其状促遽,方之古乐虽远不及,比之郑卫能无犹贤?……当今之世,将欲以正教化、挽颓风者,舍西乐其奚自哉”,西方音乐可以改变人的性格;最后“日本自维新以来,一切音乐皆模伐泰西,而歌唱则为学校功课之一,然既非军歌军乐,亦莫不含有爱国尚武之意。听闻之余,自可奋发精神于不知不觉中”,受到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外来的就是新鲜的,是可以奋发精神的。并鼓舞“西乐哉”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他能鼓吹民国进取精神,而又造国民合同一致之志意,匪石认为出国后回来的都可以成为单调的爱国尚武的面孔,他们的感情教育是对某一特定感情的期待,而西乐在他看来恰恰具有了铸就这一特定爱国的情感品质,这样一来,感情教育与西乐的关系即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西乐自然成了感情教育的最好途径。
三、匪石音乐思想的历史评价
匪石对中国传统音乐大胆的批判,在国内掀起了怎样的风雨,他提倡西方音乐以及外来文化,否定本国音乐以及国土文化。这对于当时处于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给予了很大的打击,有力地打击了国内音乐上的封建顽固派,但其思想盲目地夸大了西方音乐的作用,没有考虑到中国的基本国情,至于中国传统音乐如何改革以及改革的具体措施是不够具体的,加上西方音乐如何用,通过什么样的途径以及方式来进行,并未给出准确的定论。但强国必群,合群必乐,乐必进取,这是当时民族主义革命的现实要求,一大批热血之士自觉承担起了音乐的使命,倡导了音乐的感情教育,完全抛弃了封建礼教,宣传了西方音乐,推行了爱国尚武精神,虽然在论及政治功能及传统音乐方面片面乃至偏激,但他们至上而下的宣传,促进了学堂乐歌的兴起,造就了一代新人,为现代的音乐教育事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匪石《中国音乐改良说》可以称得上世纪初新兴资产阶级音乐批评群众中左翼观点的代表人物,当然他也为音乐上左翼的代表人物,盲目崇拜西乐,他的较为极端的批评话语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历史以及封建主义文化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即使在文论中对传统和现实音乐文化的批评上有一些言过其实,在批评论述中的逻辑上也有不严谨之处等诸多不足,但其所处的历史时期来看是可以理解的,他的批评风采以及独特锐利的风格,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还是占有重要的地位的。
[1]冯志平.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2]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3]明言.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导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