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青
摘要:常言道:“善始善终”才算一堂优质课。要想让学生听课达到“唯恐聆取之不周,不知铃声之既响”的效果,除了要有一个良好的开头,还要有完善精要的结尾。俗话说:“编筐编篓,贵在收口;描龙绘凤,重在点睛。”所以,数学教师必须“创设余音缭绕的气氛,让学生带着美感下课堂,带着继续探索的心理下课堂”。因此,设计好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对于良好教学效果的巩固,对于帮助学生总结重点、理清脉络、加深记忆、巩固知识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情境;结课;初探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8-0127
一、引言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完这节课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日复一日,面对这几乎已成定律的提问式数学课堂结尾,面对学生那波澜不惊的回答,教师们似乎也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期待:也许数学课堂结课本应该都是这样的。大量的专家在研究课堂教学法时,对课堂结课关注甚少,更何况是情境式课堂结课的研究了。本文只对许多结课中的一种形式——情境式课堂结课作初步的研究。
二、涵义
《数学课程标准》对“情境”的解释是: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所设计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是真实的生活环境(实验、活动、场面),也可以是虚拟的社会环境、数学体系等,学生在这一环境下能产生强烈的探究學习内驱力。所谓情境式结课,主要是指在授课结尾,教师精心创设一个情境,围绕总结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强调教学难点展开,学生在这个情境的作用下,主动地对学习内容建立明确、清晰的印象,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思维,引发他们对有关内容的联想和思考,使所学知识更系统、更条理,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所以,优秀的结课对课堂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作用
1. 从缓解课堂气氛角度分析
情境式结课,分布在整堂课的结尾。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在一节课上大约有20分左右时间思维处于活跃期,而到一节课的后半段特别是临近结束时,思维反应较慢,此时注意力最容易分散、效率最为低下,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下课前的痉挛”。一般的结课,语言枯燥乏味,形式单调划一,不能将学生唤醒。而情境式课堂结课则建立在对学生充满诱惑的情境上,能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缓解课堂气氛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 从知识巩固的角度分析
教育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课堂及时回忆要比六小时以后回忆,效率高出四倍;知识的凌乱分散使学生来不及对这节课的知识形成一种系统明晰的认识,需要通过总结,使学生头脑中形成系统的认识。古人韩愈有云:“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以钩其玄”。意思是指按其知识内在规律,有机组合排列,形成明晰的条理,也便于学生记忆。而情境式结课的引入,提供了学生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环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3. 从激趣明智的角度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这充分说明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而情境式结课恰好顺应了这种做法。由于在课尾设计了一个贴近学生实际的有效情境,学生的兴趣被即刻点燃,创造力和智慧的火花一齐爆发,真正达到激趣明智的作用。
四、实施
优秀的课堂结尾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最佳时机,是衔接新旧知识、贯通前后内容的纽带,是从课内到课外、由知识向能力过渡的金桥,是启迪思考、开发智力的良机。
1. 注重写信设计,德育智育双收
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创设一个“给爷爷(奶奶或其他长辈)写一封信,要求:(1)写出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2)写出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3)对爷爷的祝福等。”
笔者曾开过一节公开课,《同底数幂的乘法》。问题的提出是:“神七”一天能跑多远?爷爷从报纸上得知:“神州七号”宇宙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伟大壮举。它飞行的速度约为米/秒,每天飞行时间约为秒。爷爷想知道它一天能飞行多少米?去问孙子,孙子今天刚要学这节课,他(她)高兴极了,一股无名的力量鞭策着他(她)学习的动力。结课时,创设了一个“给爷爷写一封信”的情境,有一个平时向来沉默寡言的学生在信中写到:“敬爱的爷爷,你好!我今天学到了“同底数幂的乘法”这个知识,它的法则是“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你的问题可以根据法则这样算米,我还学到了类比数学思想方法。爷爷,最后祝您:天天笑口常开,长命120岁。”
这种让学生写信的结课方式,既快捷简炼,又省时高效。更为可贵的是,在力求简约性和高效性的同时,这一结课还着力体现了数学教育的人文性。一改过去学生机械应答、被动回忆的状况,从引导学生解决爷爷的问题入手,学生的主角意识被充分唤醒,他们想孙子所想、思孙子所思。结课时,他们充分表达了既富有数学内涵,又颇具个性色彩的学习成果,在优化和梳理认知结构的同时,思维的拓展性、开放性以及浓浓的人文情怀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2. 注重评价设计,升华数学情感
教师创设一个能触发学生兴奋点的情境(如以教师本人的年龄,真实的生活经历等),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的学习“火把”被点燃,当一个班级的四、五十名学生的“火把”全部点燃后,学习随即沸腾。
在学习《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使用》这节课时,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在本课即将结束之际,老师很想了解同学们对我的这节课的评价。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收获给老师打个分数,记住一定要实事求是哦。”
师:老师非常感谢大家,请你们通过观察和计算把老师最后得分告诉我,好吗?
生1:你得95分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1:我用众数,因为打95分同学最多。
生2:用平均数你的得分是92.11分。
生3:我觉得去掉一个最高分100分,去掉一个最低分79,再算平均分这样老师得分92.22分。
师:很好,这种评分在电视里看过。
生4:用中位数,中位数95分处在中等水平,不受最低最高分的影响,同时它是众数,又反映大多数同学的想法,事实上打95分以上的同学有29个,已经超过一半,所以老师您得95分。
师:如果老师随机问一个同学给老师打了多少分,最有可能回答是几分。
生:95分
师:为什么
生:看众数
师:谢谢同学们,对我如此高的评价,说句心里话,我也特别感谢那位打79分的同学,他让我清醒地看到课堂上老师对他的关注太少,可能老师忽视了他的举手,甚至忽视了他的存在,从这点上讲,我只能得79分,他是一个有主见,而且实事求是的人,我会记住这一分数,并努力在今后的课堂上关心每一位同学的成长,谢谢大家!
学生们畅所欲言,情绪高涨……
创设“评价教师”作为一个情境,实则语带双关,评价教师的同时又在复习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由于情境的有效,触发了学生的兴奋点,学生得出数据后积极分析,迫切求知,在各抒己见中,把“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这三种数在实际应用中得以最充分,最深刻的比较,真正领悟到三种数的区别。且使学生体会“用数学”的意识,在课尾再次掀起师生情感交流的高潮。
3. 注重游戏设计,提高参与热情
建构主义教学论原则明确提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的。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能迅速进入思维发展的“最近区”,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学生喜欢游戏,把数学问题“蕴藏”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这样的结课,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带着快乐离开课堂,数学学科便在每位学生的内心深处留下了极其美好的印象。这对数学的教学无疑起到有利的促进作用。
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学生在学完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和几何体后,教师可安排这样一个游戏情境:请一名学生上讲台,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在该生的后面,在他的头上展示一个几何体或几何图形(上这节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制作一个几何体或几何图形),然后选另外一名学生描述这一几何体或几何图形的特征,讲台上的学生根据其描述,猜测出几何体或几何图形的名称,猜中者得之。然后轮到描述的学生上台,猜测下一个几何体或几何图形,轮流进行。
这样的情境下组织结课,学生思维活跃,感觉不到这是一节课的结束。学生在“游戏世界”中所感受到的不是是教师用语言可以表達的。陈鹤琴老先生曾指出:“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假如在读书的时代,我们也能化读书的活动为游戏,那么读书不是会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有进步了吗?”
五、注意点
1. 目的要明确
有些教师发现笔者的情境式结课在课堂中确能收到奇效。于是一切为了突出“新、奇、趣”,挖空心思地创设了绚丽多姿、花样繁多的情境,但由于对“度”的把握不当,情境创设过于“花”,反而干扰了学生知识的总结、思维的发展。要注意的是:情境式课堂结课只是课堂教学其中一个环节,所以所创设的情境一定要为教学目标服务。
2. 首尾要一体
明代文学家谢榛说得好“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如余。”既能紧扣教学内容、又与课堂导入语自然巧妙呼应的结课,犹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使得整个课堂教学布局合理、结构完美,达到前后浑然一体的妙境。忌前后不当或狗尾续貂。
3. 情境要贴切
创设好的情境式结课,固然对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如果创设的情境与教学内容不吻合,生硬乱编,让人感到极不自然的味道。反而影响了整节课的课堂效果,起到反作用。所以,情境一定要贴切自然。
当然,情境式结课的方法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但不论何种方式,都应给让学生有一种“教学已随时光去,思绪仍在课中游”的感觉。所以说结课的精心设计与草草收尾,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好头仍需好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尾收得好,就更能深刻地表现课堂教学的思想内容,加强课堂教学艺术魅力,在学生们心中燃起旺盛的探求的火焰,取得课虽终而意不尽的效果。鉴于此,为师者有必要精心设计,再次荡起结课前的涟漪。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第四中学 318000)